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29期-2020年12月


超越老化-忘記背後、活向永恆

作者:■文/王靜枝 RN,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系教授   發佈時間:2020-12-10

人口老化已為世界各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共通的現象,「老人國」儼然成為文明社會的表徵。根據我國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 2017年底我國老年人口首次超過幼年人口,進入出生死亡交叉點,於2019年底,我國65歲以上長者占總人口的15.28%(內政部統計處, 2019)。在此一趨勢之下,老人問題日益重要及應倍受重視。而老人的照顧,不論是醫療健康、心理社會、及休閒管理等更是現今社會共同關注之焦點。

 

隨著老人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功能上的衰退,老人必須面對多重的失落,如健康狀態、容貌、自我照顧能力、社會地位、獨居、喪偶、失能失智等,這些失落加上社會對老人的刻板印象,都會造成老人負向的自我看法,使其出現沮喪、悲觀、低自尊等憂鬱症狀,以及對生活產生焦慮、煩惱與對現況不滿足的情形。在老化的過程中,老人必須作多方面的自我調適,若老人負向的自我看法缺乏適當的紓解,以及調適過程中遭遇挫折,都可能導致老人心理情緒方面的障礙。

 

然而,對老化的認知是影響社會如何對待老人之重要關鍵之一。世界衛生組織於2002即提出活躍老化( active ageing) 的概念,其定義為:健康、參與、和安全達到最佳化機會的過程,以促進老年生活品質(國民健康署, 2015)。活躍是指持續參與社會、經濟、文化、靈性等事物,不光只是有能力活動身體,亦是要有勞動力的參與,如退休老人與失能老人,也能夠繼續參與家庭同儕及社區活動,以維持活躍。在西方, Erickson的發展階層理論及活動理論皆為常被提起及應用於解釋老化的理論。而其中活動理論所提到的活動與社會參與更是成功老化之要領。

 

而近年來,超越老化這個概念日漸被應用。超越老化理論是由瑞典學者Lars Tornstam所發展出來的,其定義為:老人對事件的看法能從唯物現實面昇華至宇宙廣闊面的一種整體的轉化觀感,亦是一種趨向正向及成功的老化觀感且普遍伴隨對目前生命的滿意感。超越老化是人類自然發展過程,「超越」意謂老人對事物的體認從舊體驗凌越至新體會的過程,只有向前看、不再向後看!因而可對現實狀況產生一全新的啟示( Tornstam, 1994)。 Tornstam
1994) 認為當老人能揮別以往,重新去體會生活中的一切,而能以更廣闊的觀點重新來看待老化的過程,此即進入超越老化的階段,此階段的老人會變得更加成熟且充滿智慧。正因如此, Tornstam1994)更認為老人不用太拘泥於外界對於老人的看法,如老人應從社會中脫離或者該努力維持社交活動等。根據此理論,個體在移行進入超越老化之過程可能呈現一系列的特性或徵象改變,分以下三領域:
 

  1. 宇宙整體觀:包含自在地穿梭在時空之中,來去過去及現在是無限制自由的感覺;感受到能與已逝的祖先或關鍵人物甚或與神連結;認為生與死乃自然現象,毋庸擔心;能愉悅地享受過去或現有的事物。身為基督徒,這部分就是與主連結,藉著禱告將自己的難處交託於主手中,會感到無限的安息。既使是生病遭難或是死亡都在神的手中,因祂是宇宙的主宰,如聖經:「 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伯1:21)。老年人常因慢性病或是身體機能退化而造成肢體功能障礙與行動不便如中風,此時就是把自己交給主,當知神要我學習與這樣的身體共存。
  2. 自我觀:全然認知到自己原來是怎樣的人;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為目前困境所擾,心靈已凌越之;利他思考;還老還童心境;自我統合,認為人的一生就是一張張的拚圖所成。基督徒不能以自我為中心,當凡事尊主為大且不與人計較,在年老的時候,主所量給我們的環境既是苦難與磨練,若能超越自己的限制,就能活出基督的樣式。
  3. 社會人際觀:重新評價過去對人際互動的看法;在沒有危害他人的前提下,想作什麼就作什麼,完全不受制於社會或個人規範;接受所有的人。有時候我們做甚麼事總是在意他人的眼光,別人稍一批評或是臉色不大對就會很在意。到了老年,有些人會變得孤僻不喜結交太多朋友,認為朋友不需要多,知心好友少數幾位就足夠,換句話說,既使親朋好友相繼離去,在我們所行路上,仍有主與我們同行。

 

超越老化雖是成功老化的關鍵,然不是每一位老人皆能自發性地達到此超越層級,它亦需要旁人給予正向的輔助及提示,當然,靠著主在基督裡,更是容易達到。在此分享一個例子:有一位75歲老姊妹,因中風臥床無法出外與人有人際互動或聚會,但她感覺到與主連結更深,她說:「 與主的關係是不朽的,也了解到生命的永恆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若能到主哪裡去好得無比」,此即為宇宙超越。在自我面,她說:「 以前我總是在意外表,常以自我為中心,而現在中風了更了解自己原來是怎樣的人,要向主內弟兄姊妹承認自己以前的虧欠」,這是自我面的超越。在社會人際超越面上,她不再扮演他人所期待的角色,而是更能活在主的面前過每日的生活,她說:「 沒有朋友也沒有關係,覺得神既存留她的命就有她要過的生命意義,也不會對現在的生活不便感到不開心」。

 

個人在研究超越老化理論應用於老年生活照顧上時會想到新約聖經中保羅寫給腓力比教會的書信中曾提到:「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3~14)。雖然這段聖經是保羅在年老時為成就神的旨意,受逼迫在獄中寫出自己為了要得賞賜仍必需向著這屬靈的目標直跑,以勉勵神的兒女,若要得著天上的賞賜,也當效法他這樣跑,然而我們屬神的人不也應當為基督丟棄萬事,過去好的或不好的與地上的東西,都不須要太在意的了!另一段聖經:「 義人要發旺如棕樹,生長如黎巴嫩的香柏樹。他們栽於耶和華的殿中,發旺在我們神的院裡。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 詩92:12~14)。這段聖經激勵老年人,我們基督徒貴為神的兒女,即使年紀漸長、齒搖髮禿,我們每日過的生活還是可以如同棕樹一樣得勝又優美高雅;像香柏樹一樣散發香氣。優美高雅的生命絕對不在乎外表的穿著、裝飾或身體是否強健無病,而是從屬靈的高度去看許多事,活出超越的生命並且還可以供應他人。

 

最後,我想從台灣老年人超越老化本土研究發現提出下列建議: 1.人老當看開—知足常樂; 2.生死有命—毋須害怕; 3.了解自我—省思己身; 4.接受所有人—相互尊重; 5.朋友不在多—知己為貴; 6.無憂無慮過生活拋開愁煩。如經上記:「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57)。

 

參考資料
內政部統計處( 2019). 內政部統計通報109第四週.取 自ttps://www.moi.gov.tw/files/news_file/w10904%E4%BA%BA%E5%8F%A3%E5%B9%B4%E9%BD%A1.pdf
內政部國民健康署( 2015). 高齡社會白皮書.取自 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10767/File_12355.pdf
Tornstam, L. (1994) Gerotranscendence: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exploration. In L.E. Thomas & S.A. Eisenhandler (Eds.)
Aging and the religious dimension (pp. 203-225). Westport, C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