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180期-2008年9月


【回應】Can we pray with students

作者:回應/楊麗齡姐妹 RN, PhD, 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發佈時間:2008-09-01
Dr. Jamison以她在美國任教的經驗,認為找不到「不可以」的法律規定。他認為為學生禱告是一個與學生關係更向前邁進的一個管道,然而要知道何時可與學生禱告,卻是需要小心評估自己的動機及學生的狀況。因為與學生一起禱告,會將與學生之關係陷在一個很脆弱的狀況。
然而,這樣的作法在台灣,合適嗎?在美國,99%的人會禱告,有一半以上的人每天至少禱告一次,那麼,禱告對他們而言是件耳熟能詳的事。所以,當有基督徒的老師提出來為學生禱告時,他們應當多少知道禱告是怎麼的一回事,學生的不同反應是在於他們想不想老師為他們禱告。但是在台灣,只有5%的基督徒(含天主教),那麼,95%的人未信主。此時,若有基督徒老師提出要為他們禱告的請求,他們恐怕會很疑惑,甚至有些抗拒的,或陽奉陰違。
如果我們把禱告定義為:向天父說話,把我們的需要帶到祂的面前來,那麼禱告者必須要知道禱告對象是誰,也必須要知道禱告對象的特質及本質,才有信心禱告或是接受別人的禱告。在有95%未信主的狀況下,要為學生禱告時,就不只是要評估自己的動機,學生的狀況,也要評估屬靈的氛圍,師生關係的信任度,但更重要的是—公開為學生禱告是否有必要性?此舉的意義為何嗎?
我曾藉著學校的校慶空檔,邀請我的學生來我家進餐,用餐前我們會有一個公開的謝飯禱告。結果,事後有學生表示,他喜歡來用餐,但希望不要禱告。那時,我才猛然發現基督徒習以為常的事,在不信主的人身上是多麼不適應。我也曾想過,這是我的家,我當然可以這樣做,但是可以做的事不一定美,更不一定會榮耀神。當這個班級還不是很認識我時,更不認識我的神時,公開的謝飯禱告的美意早已蕩然無存。如果,那時我不在第一次聚餐就禱告,等我們都彼此多認識一些該多好。如果,那時候我多解釋一下禱告的意義,也讓她們有選擇的權利該多好。如果,⋯。
但我也不認為絕對不可行,我也曾經聽過有位基督徒的導師,有次她的一位學生車禍,突然過世。在錯愕及傷心之餘,她帶領著全班學生在班會中,有些追思,感恩,最後在溫馨的氣氛下,她為全班做一個禱告,安慰許多學生的心。因為,她已取得學生的信任, 學生也多少聽過她的見證,此時這些憂傷的心靈,就因著禱告帶來安慰和盼望。
最後,我想要回應Dr. Jamison提到,禱告會使學生與老師的關係陷到一個脆弱的光景,在美國況且如此,在台灣更是如此。如果,之前的師生關係不夠好,禱告的請求可能被解釋為老師運用她的權威,強行輸入她的信仰。學生若是拒絕,也怕被老師視為不聽話。然而,禱告的確也是可以帶下屬天的能力,賜福我們的學生,也拉進我們與學生的距離。公開禱告可讓學生直接經歷神的作為,而不只是我們透過的代求。所以,公開為學生禱告不是一個「可以」/「不可以」或「合法」「不合法」的事,而是說「合適嗎」?然而,在不同的情境下,公開禱告可能合適,也可能不合適。
這令我想到保羅所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不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林前10:23-24)。」之後,他又接著說:「⋯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林前10:33)。」阿門!這事沒有定論,但總歸是要人能得救,主得榮耀。求主保守我們有顆體貼主的心,貼近傷心人的胸膛,體察主的心意。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