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180期-2008年9月


談「跨文化宣教」—訪台福教會宣教士

作者:小莎 護理人員   發佈時間:2008-09-01
靠著神的恩典,努力突破自己的界限,與台灣人連接,跨越東西方文化與價值觀的隔閡,他們樂意與人作朋友,且常慷慨地接待別人,都是為了見證上帝的大愛。
 
跨文化宣教的理念
 
訪談彰化台福教會的美國籍包牧師(Will Brown)時,他指出:「跨文化宣教旨在跨越語言、種族、文化、生活習慣,來向世人宣告上帝的愛,關心他人的靈命困境,引領人歸向主。」
他的宣教士理念是:「基督教聖經源於希伯來文,大部分是撰寫猶太人的歷史,然而,主耶穌成為救贖世人羔羊是不分西方或東方文化,祂出於上帝的大愛,主耶穌是世人惟一的救主,祂對人的關心超越種族,適合用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來傳揚。」基督教「跨文化宣教」不是簡單的事情。包牧師也曾難過地問神為什麼把「跨文化宣教」的棒子,交給一個來自美國中部伊利諾州(Illinois)的人,讓他來到台灣。上帝給他答案:「福音是關乎任何文化中人們,祂不願見一人沈淪,祂願每個人都得救。」在二千多前,主耶穌即將升天時也把大使命交託給門徒,祂說:「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馬太福音28:27)」。故此,現代基督徒仍需要向還沒認識主人的傳福音。
包牧師認為雖然現在的電腦網路和新聞媒體很發達,但是仍會有文化的隔閡。他剛來到台灣當宣教士時,費力地學習中文,非常辛苦地克服缺點,終於學會中文,包括:聽、說、讀、寫,也能上台講道,並以閩南語對話。一路走來皆是依靠神的恩典扶持。
 
跨越異文化的隔閤,深入瞭解民情
 
學者Leininger(1995)提出若是要關心文化對人的影響,需考量人所處的團體、生活方式、信念、規範和價值觀,因為這些內涵會引導人的想法、作事的決定及行為的特定模式。人的生活活動涵蓋多元化(diversities),若想深入瞭解,可從觀察、訪談、史料、照片檔案或是田野式的參與當地人生活環境等方式。
包牧師採用參與當地人生活的方式。至今他來台灣已邁入第十四年,也曾經遭逢失敗的適應狀況-因帶狀皰疹住院,卻經歷神奇妙地帶領。之後不論偶爾回美國述職時優渥的生活,或居住在台灣四周偶像林立的社區,包牧師相信上帝隨時隨處與他及家人同在,他學會凡事依靠神,有神的扶持,更要活著榮耀神。
包牧師接觸並適應語言、文化和生活習慣。現在他在台中、彰化幫助教會成長,透過週間英文會話班、慕道友班、兒童主日學、英文夏令營和一些重要節日的主日講堂,引導人渴慕與神建立關係。包牧師覺得華人文化十分有趣。在他個人經驗中,透過交台灣朋友,四處走走,向人請教交談,讓他漸漸可以融入台灣生活,認識各方面都快速成長的華文環境。包牧師一家五口目前都住在台中,包牧母負責宣教學校的一些訓練,三位兒女就讀美國學校Morrison School。全家金頭髮的宣教士家庭無論走到那裏,鐵定都引人注目;然而,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向人傳福音,榮耀神的名,使更多人接受耶穌的寶貴救贖。
包牧師印象最深刻的是剛抵台的第一年半,舉家搬到台中社區時,鄰居見他是外籍人士,就常客氣地邀請他進家裏坐坐、喝茶。有天傍晚時分,包牧師登門拜訪這位鄰居,直到晚上七點女主人始終在廚房,沒有出來招呼,僅有男主人接待。這讓包牧師意會到,原來自己並不是被真誠期待的客人,平日的熱絡寒喧可能只是表面的交情。
 
「跨文化宣教」讓人貼近上帝
 
包牧師以經文「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哥林多後書12:9)」為自己跨文化宣教的心路歷程下註解。
現在包牧師能流利地以中文講笑話,起勁帶領英文會話。在一次次中、英文互動中,講述短篇英文故事和帶唱英文歌曲,總讓學員在包牧師的親和力中,感受到他對福音的熱忱,更讓人敬佩他委身在宣教禾場,辛勤付出,流露出上帝的愛,如此奇妙,竟可以超越地域、文化和語言。宣教士Rod Seib常與包牧師在教會同工,指導美語會話班。Rod Seib徐徐道出在台灣異文化宣教的失敗經驗。十年前,有位男士願意接受基督教信仰,到教會敬拜,但也到廟宇祭拜偶像,上帝對他來說,不過是眾多宗教裏的一位神而已,生活沒有更新而繼續過舊樣式的日子,找不到真實的人生盼望。
轉眼十年過去。聖經話語:「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翰福音14:6)」觸動這位基督徒。當RodSeib宣教士再度遇見他,已改變許多且熱心地為主作工,為主而活,不再祭拜偶像,轉而投入教會事工,活出上帝起初創造人的尊貴,不降服於黑暗的權勢,常常榮耀神。
Rod Seib宣教士語重心長地說出宣教心聲:「無論任何場合、任何講台的題目,宣教士的講道內容都須提及上帝的創造作為,和主耶穌替世人死而復活的大能,祂是昨日、今日、未來的主,當人聽到這有永恒盼望的好消息,才會想歸向上帝,接受主耶穌為人惟一的救贖主。」
 
結 語
 
如今,全能上帝仍讓包牧師和Rod Seib宣教士全家人,靠著神的恩典,努力突破自己的界限,與台灣人連接,跨越東西方文化與價值觀的隔閡,他們樂意與人作朋友,且常慷慨地接待別人,都是為了見證上帝的大愛。兩位受訪宣教士雖不是護理人員,但他們勇敢成為傳福音使者的精神,是我們在護理臨床傳福音可以效法學習的。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