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33期-2021年12月


照顧他人之餘,也別忘記照顧自己

作者:■文/陳儀瑾 花蓮門諾醫院癌症中心臨床心理師   發佈時間:2021-12-23

 

我從大學護理系畢業後,進入了醫學中心從事護理工作,其中有4年是在精神科病房。在從事相關的工作時也邊接受更進一步的訓練,包括了會談技巧、同理心…等,當時還學到了一個詞:專業耗竭。那是在我照顧一個邊緣性人格違常的個案中,我發現自己對於她所出現的操縱、分化行為,感到非常的不舒服,甚至很不想去接近這位個案,但又礙於主護制,只要我上班的時候就一定會照顧到這位個案。某一天,當我回到護理站和同事抱怨這位個案的某些說話的口吻和行為讓我很受不了的時候,學姊聽見了,於是和我有了一番長談。
 
當時學姊問我:「最近遇到什麼事了?有什麼特別的壓力嗎?」學姊並沒有責怪我的情緒反應,而是先問我最近的狀況。那時候我剛好在某天小夜下班的時候發現機車遭竊,當時很無助,自己一個人去醫院附近的警局,雖然有報案,但仍然感覺很不安、很失落,而這些感受,我沒有告訴別人,也沒有覺察到,原來我的內在有這些心理狀態的改變。後來學姊問我:「妳剛剛說的那些個案說的話、和她做的事,以前好像也有過,但是妳原本沒有這麼反感,是什麼讓妳這次的反應這麼不舒服?」我也因此才恍然大悟,個案一直都是這個樣子的,她的言語、她的行為,並不曾有太明顯的改變,但是由於我自己的內在狀態改變了,導致了在解讀她的表現後,引起了很不舒服的反應。
 
在這一次的照顧經驗上,讓我反思:「我是不是忘了照顧好我自己了?」護理工作的輪班、和好友間的交集越來越少,唯一維持住的是每天的靈修禱告、教會的小組及服事。還好當時還有同事們和主管的照顧和支持,讓我逐漸再回到穩定的狀態,失竊的機車在一個月內也失而復得,似乎也因此渡過了這一次的困難。也是這些經驗,讓我後來決定投身,進一步學習臨床心理,成為了一名臨床心理師。同樣都是助人者,但卻可以從不同的立場做更進一步的介入。在接受臨床心理工作的訓練同時,也更加注重自我覺察與自我照顧。
 
2021年4月2日發生了太魯閣列車的事故;並在同年,台灣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暴增;這些年來,我主要工作的對象大多是癌症患者。不管是意外、流行病或是慢性疾病、甚至癌症,似乎都是和死亡擦身而過或是離得很近。臨床上,在照顧到這些個案時,除了發揮同理心、感同身受之外,還有可能會出現「替代性創傷」—這是指助人工作者與受到創傷的個案工作時,因為吸收了這些創傷壓力,對自己所造成的影響,和我在第一段所提及的「專業耗竭」非常的相似。有些人會擔心出現這些反應「是不是代表我不夠專業?」又或者是「我是不是太承受不起壓力?」其實不是的,在身為助人者之前、我們仍然是個有血有肉的人,當自己有所覺察的時候,是表示你的內心仍然對外在世界有反應,也可以從中學習如何關懷、理解有這些反應的人。
 
在《創傷照管》一書中介紹了「替代性創傷」,並稱之為「創傷接觸反應」,以下是相關的16種警訊:
• 感到無助、絕望
• 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
• 過度警覺
• 創意下降
• 無力接受複雜的資訊
• 簡化問題的嚴重性
• 慢性疲勞/身體疼痛
• 無力聆聽/刻意迴避
• 脫離現實
• 感覺自己別無選擇
• 罪惡感
• 恐懼
• 憤怒與憤世嫉俗
• 無力同理/情感麻木
• 成癮
• 自大:因工作而自我膨脹
 
請記得,出現這些警訊,是在提醒自己、要開始注意自己的變化、需要開始了解自己、照顧自己,並且進一步做出下列這些對自己有幫助的改變:
• 探索自我
• 學習照顧自己
• 保持耐心
• 專注在當下
• 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
• 找到自己內在/外在的資源
• 保持並培養對自己和對他人的同情心(不想傷害他人、也不造成任何傷害的企圖)
• 減少孤獨感、維持與親友間的聯繫
 
照顧別人的你,更要留意自己的傷」,是這本書的副標題。聖經以弗所書3章20節提到:「神能照運行在我們心裏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也願臨床工作的護理師們,能在工作之餘、照顧生病的患者之餘,也要關心自己的需要、照顧自己的身心靈健康。
 
參考資料
Laura, D. L. & Connie, B. (2020)。創傷照管:照顧別人的你,更要留意自己的傷(林宜汶譯)。台北:究竟。(原著出版於2009)。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