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修曠野走進 神 命定祝福
作者:■文/林靜蘭 RN, 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系教授 發佈時間:2022-07-19
我常跟許多碩、博班同學分享自己走過碩、博班進修之路的悲苦歲月,他們尤其喜歡聽我分享這過程中無數懷疑、艱辛、絕望、掙扎的挫敗經歷,我說自己常常像拳擊選手已被打倒在地了,還要死命爬起來,「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致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林後4:7-9)」因這出於神的莫大能力在我們這瓦器裡,才能走過每個絕境!
我後來發現,原來這段曠野經歷實在很可貴,對基督徒來說,這段路讓我們經歷從主而來的莫大能力,正是讓我們屢戰屢敗再度爬起來的力量源頭。對還未信主的朋友來說,這是認識上帝、經歷上帝大能的寶貴機會;而對學校的教師來說,面對這群走在進修曠野的同學們,以禱告及關懷陪伴他們走過這段人生道路,可能將成為他們銘心的恩典之路,甚至結出美好的生命果實。
以下我試著從—進修之前的預備、碩博班教育目標、進修所獲,分享一下進修之路,或許讀者可以從中找到屬於你的進修得勝秘訣。進修前,我先問自己跟上帝—為什麼我想要進修?唸完後有什麼規劃?若缺乏清晰的企圖及目標,盲目跟著別人走上進修潮,一旦遇上苦難便極易撐不下去。其次,我開始跟目前或過去熟悉的師長或前輩談談,聽聽他們對我進修計畫的建議,一方面可能從中找到合適為我寫推薦信的師長,一方面幫助自己評估進修之路的合適性及準備度。最後,我誠實面對與評估自己的準備度,包括:英文能力是否足夠應付大量的外文文獻閱讀及發表論文?目前職務允許安排進修的時間彈性如何?若需離職進修,財務狀況是否允許?目前所處人生階段的重心為何,加入進修計畫是否會影響工作的發展、或威脅到親子或夫妻等家庭關係?是否有些後備資源可支持?
進修前也應瞭解碩、博班的教育目標,以瞭解這個進修將會增長哪些能力,確認這目標是否符合自己的專業生涯目標,也更能掌握未來的學習方向。還記得我報名碩班考試時心裡很篤定,相信「碩班教育目標—培育實證研究能力」能幫助我改善臨床實務及回應病人問題,透過研究探究及理論知識的導引,提供實證護理。讀完碩班,發覺自己除了學習到研究能力之外,在文獻閱讀、獨立思考的邏輯思辯能力、與指導教授及臨床團隊的人際溝通、衝突解決能力都有所增進。
然而,要念博班前,我卻迷惘了好一陣子:護理為何需要有博士教育?碩士班已經學會研究,能以研究改良實務,讓護理實務更精良,難道還不夠嗎?因緣際會,那一年參加「東亞護理學者論壇(East Asia Forum of Nursing Scholars, EAFONS)」,會議中著名學者Hesook Suzie Kim教授的一場演講「護理博士教育之知識建構(Knowledge developmentof doctoral education in nursing)」解開了我的疑問,她提到—護理專業不能只是由技術及能力所加總建構而成,護理知識必須持續研發及建構,並回應時代趨勢及病人需求。與其他專業學科一樣,護理知識體系也需要有知識演進及典範移轉,而博士護理教育目標之一即—培育學生知識建構及科學探究的能力,除了解決各類護理專業問題的實務研究能力,更應能進一步堆疊及創新建構護理專業的知識本體,藉以持續指引護理實務及護理專業的發展。這番話讓我清楚認識「護理博士教育」的定位及學習目標,往後學習歷程中雖經歷許多挫折,也銘記這個初心,常常反問自己—在學習護理知識建構能力上,是否有更上一層樓?
再者,進修前也需有所預備—面對進修過程的多重角色壓力,很容易讓人吃不消而萌生退意,特別是面臨育兒階段的女性,除了要有心理準備,也很需要事先跟家人好好溝通,安排合適的後援及支持。依稀記得自己進修碩、博班的曠野路,也是一路衝撞,進碩班前肚子裡懷著老二,報碩論口試時又懷了老三,整個碩班都在育兒、K書、寫報告跟病房收案之間奔波與掙扎,還記得一邊哼唱著歌哄著稚兒入睡,一邊想著—等等要爬起來打的論文內容。幾年後念博班每週需兩天往返台北—台中,面臨職場及養育學齡期幼兒的多重擠壓,若沒有先生及母親的體諒、支持與協助,若沒有 神的同在及供應,便早已喪膽…
從本期專欄及雲彩見證裡的幾篇分享,可歸納—進修曠野雖苦,卻能結出以下美好果實:
1. 得以認識 神—因為進修曠野的苦難,讓我們有機會遇見上帝,被上帝尋回,因禍得福而認識上帝,連結於主,得到比碩士、博士學位更有價值的信仰寶貝。
2. 屬靈生命的更新—面對進修曠野中許多挑戰,讓我們倚靠上帝突破不可能的極限,使生命得到精煉、更新,信心得到建造及提昇,對於上帝的膀臂有更深的認識,經歷神蹟,培養堅忍的屬靈品格。
3. 提昇學術能力及學識—透過接受碩博教育,習得研究及知識發展之學術能力,並發表研究成果以散布知識,過程中即使面對批評、偏見、論斷,甚至拒絕等諸多艱困考驗,還需持續挺身往前。「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5:3-5)。」
4. 預備自己,成為下一階段職場的祝福—如:進階護理師、護理教師、護理主管、護理研究員或研究助理。
最後,在進修之路中抱著「受苦的心志」,常常提醒自己受苦不是最後的結果,而是精煉自己的過程,這樣的指望,會讓受苦有盼望—「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