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35期-2022年6月


困境中經歷上帝的恩典同在

作者:■文/巫曉玲 RN, 高雄市樹人醫護專科學校助理教授   發佈時間:2022-07-25
  美國護理博士教育體制可溯源自1920 年代設立,反觀我國體制卻一直到1997 年才啟動,相較於美國體制,約晚了近50-60 年(陳,2014)。因此,先前多數國內的護理先進們往往選擇至美國進修碩、博士學位,以提升自我專業能力成長,而這也激發了我想繼續追求博士學位的動機。然而在碩士學位完成之際,因考量懷中即將有新生命到來,以及需要承擔的教養責任,隨即打消了繼續升學的念頭。直等到家庭狀況穩固,我才開始踏上帶職進修博士學位之路。雖然有了築夢的機會,但這一路卻篳路藍縷,現今雖尚未完全脫離曠野、也未知何時可完成挑戰,但內心已不再擔憂、懼怕,因深信耶和華我的 神必定為我預備美好的歸處。因此,接獲此次專題邀稿時,我思考著自己應該如何將這段生命歷程,透過文字傳遞分享給同處困境中的肢體,好讓其有信心靠主剛強得勝。
 
  國內多所護理博士畢業門檻,明訂須完成國際期刊論文發表,始得完成博士學位。而這也是現今博士生們,在攻讀博士學位常遇見的瓶頸與難處。發表文章在學術期刊,對護理專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除了可作為臨床實證依據,藉以改善照護措施,也可提供學生、研究者獲取知識的來源(Henly & Dougherty, 2009)。然而多數作者都有經驗,並非所有嘔心瀝血之作,均可獲得國際期刊的青睞,順利被發表;例如:護理知名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每年約收到超過1,400 篇以上的手稿,然而可獲發表篇數卻低於20%(Ali & Watson, 2016)。因此一篇文章要被接受、發表,在一來一回的修稿、退稿過程中,可能就耗盡幾乎一整年以上時光。
 
奠基在磐石上的研究根基
  無論資淺的研究生亦或是教授等級的專業人士,能將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中,總需要在寫作歷程上,借助有系統的規劃與分析,方得獲取國際期刊編輯部的認可。近期多數具影響力的期刊投稿簡則中,要求投稿者依據研究類型的報告內容,檢附合適該研究報告指引的檢核表。常見研究類型的報告指引,其分類包括:隨機試驗(Randomized clinical/controlled trial, RCT)的CONSORT檢核表、系統性回顧(Systematic review)或統合分析(Meta-analysis)的 PRISMA 檢核表、觀察型 究(包括病例對照研究、世代研究、橫斷面研究等)的STROBE 檢核表,以及觀察型研究(通常是資料庫研究)的RECORD 檢核表。許多國際期刊(特別是排名越前面或是影響力越大的期刊)要求作者在投稿時,需一併檢附所投論文性質相對應的指引檢核表,以利編輯部審核該篇文稿是否具實證科學研究要素。研究者開始規劃研究主題時,即可按照檢核表上的要求一一規畫研究程序,以使該研究具備實證科學的品質。
 
  路加福音六章47-48 節「凡到我這裡來,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我要告訴你們他像什麼人:他像一個人蓋房子,深深的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發大水的時候,水沖那房子,房子總不能搖動,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有古卷:因為蓋造得好)。」如同聖經所言,我們應順服、聽從聖經上的啟示,建造我們的屬靈生命。一旦當根基穩固了,生命也就不會再被憂煩給困住或是崩壞,而是真實地活出自由、平安與喜樂的屬靈生命。因此,當我們在進行研究規劃時,也應謹守與研究相關的實證指引與倫理精神,扎實地去建構研究計畫的根基(如樣本數、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學等),以使研究能緊密地與研究問題、目的相結合。透過嚴謹的研究架構程序,有利於研究者發現具實證性的資料,並避免出現發表偏差(publication bias)等問題(Chow & Eckholm, 2018)。是故,無論是信仰生活或是研究發表,我們都須學習將這根基安在堅固的磐石上。
 
預備自己,修正撰寫陋習
  多數新進作者可能也跟我有著相似的經驗,就是在英文手稿中出現詞句過於冗長、夾帶太多形容詞或詞不達意狀況。因此,建議在提交文稿前,須執行縝密的文稿編修與校正,以避免出現類似問題而遭退稿。當收到文稿的修正建議時,請務必要將審稿委員所給予的建議一一仔細、反覆閱讀,以利投稿者瞭解審稿委員所提的問題或建議。某日我在主日聚會禱告時,突然內裡有個聲音一直不斷地重述,要我聆聽、將心思預備好後,再重新去檢視委員所指文稿上的建議。就在那一次修正文稿經驗中,讓我有機會檢視自我在文稿撰寫上的盲點,修正了我過往在撰寫文稿上的陋習。在此投搞上的努力經驗,讓我想到,對自己的屬靈生命,是否也如此認真,我是否也應該時常面對並檢視自己的生命,安定心思好好裝備自己,以成為合乎主使用的器皿。就如大衛在詩篇139 篇23-24節的禱告,「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透過服事,學習沉澱內裡焦躁情緒
  上帝也讓我藉由服事、讀經、禱告與肢體上的幫補,引領著我突破進修困境。在護福文字事工的服事過程中,我為了能夠呈現最美好的預備,總是禱告 神將我內裡焦躁、擔憂稿件進程的心思沉澱下來,才得以順利完成每場會議紀錄。而這沉澱心思的訓練,也使我在面對任何挑戰時,比起以前更可冷靜地去面對眼前所遭遇的難處。近期因有篇審稿中的稿件被退回修正,原以為修正內容應可於交稿日前順利投出,卻接獲國際編修公司臨時通知無法如期完成編修工作,當時我正在主日聚會擔任司獻服事,當下,內心無比焦急與不安,聽著牧者在講台上講述著約書亞過約旦河的信息,我內心卻糾結是否要請其他同工代替我服事,但突然有個念頭提醒著我--放下憂慮,將自己的心思安靜下來。當我將心思安靜下來禱告時,想到約書亞被揀選蒙召那刻,提醒我--上帝已經揀選我成為祂的子民,祂必深知我目前景況,我當信任祂為我所開的路,不須因遇到攔阻而影響我愛主、服事的心。感謝主,服事後,我不僅順利地完成服事,也完成了審稿回覆,及時完成重新投稿。透過一個接連一個的關卡,上帝形塑了我堅忍的性格,也使我在所處境遇中,見證了上帝恩典的同在。以賽亞書22 章2 節「看哪!神是我的拯救,我要倚靠他,並不懼怕。因為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我無力去掌握未知的事,也無力去改變所處的景況,但上帝能轉化一切,並將詛咒轉換化為祝福的恩典。
 
甘心順服上帝建造,成為恩典器皿
  這一段跌跌撞撞的路程,我學會了順服上帝的帶領,輕看那些落在身上的考驗,秉持剛強壯膽的信心努力去突破每一道關卡。「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4:16-17)。」縱然目前仍身處曠野之中,但我願意遵行上帝的旨意,相信上帝必定會透過這些試煉,不但使我更加明白實證科學意義,更熬煉我單純依靠祂的心志。如同房子被建造在穩固的根基上,我在研究素養上的根基,也必定透過腳踏實地的學習歷程,逐步堆砌我在學術發表上的能力。終將一日,這些投稿的經驗也將成為我帶領學生突破困境的最佳素材。
 
珍視上帝所賦予的位份
  約書亞記5章9 節「耶和華對約書亞說:我今日將埃及的羞辱從你們身上滾去了。因此,那地方名叫吉甲(吉甲就是滾的意思),直到今日。」雖然我還未完成博士學位,但我不再因這事而感到憂傷或是羞辱。因祂已為我們洗去一切的污穢,而且為我們預備了永恆的處所。所以我應當將眼目轉向上帝,勿被眼前短暫的難處或榮華給困住,而是要做祂忠心的僕人,努力持守祂所賜予我們這極為美好的屬靈位份。以斯帖4 章14 節「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份,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麼?」祂透過試煉帶我走出瓶頸,讓我深深感受到祂正熬煉我成為一位可以幫助學生茁壯的教師。因此我願甘心順服,並更加珍視上帝所賜予給我這個教師的位份,學習努力去裝備好自己,以供主所用。最後期許自己也能將這研修博士學位經歷,作為日後澆灌學生成長的養份、傳播福音的根基。是故,我不再憂慮、不再抱怨所處境遇,而是真實地活出  神在我生命歷程上的建造,以使自己可成為 神所喜悅器皿,引領更多人到主面前,領受祂的恩典與祝福。
 
參考資料
  陳彰惠(2014).台灣護理教育的現況與展望.高雄護理雜誌,31(3),6–9。
  Ali,P. A., & Watson, R. (2016). Peer review and the publication process. Nursing Open, 3(4), 193-202. http://doi.org/10.1002/nop2.51.eCollection 2016 Oct
  Chow, J. C., & Ekholm, E. (2018). Do published studies yield larger effect sizes than unpublished studies in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A meta-review.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30(3), 727–744.
  Henly, S. J., & Dougherty, M. C. (2009). Quality of manuscript reviews in nursing research. Nursing Outlook, 57(1), 18–26. http://doi.org/10.1016/j.out look.2008.05.006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