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學生負向評價帶來的成長
作者:■文/林靜蘭 RN, 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系教授 發佈時間:2022-07-25
想起幾年前,我所負責回應「基督與教學」專欄的文章,正巧也是April Trenary所撰,她的真誠分享,總能擊中我內心某處,產生共鳴—不僅是剛當老師那幾年,即使在教學多年後,回想起某些學生的課程評量,還是會隱隱作痛…。
前幾天,一位新手老師也跟我抱怨自己被學生投訴:「老師教太多了,讓我吸收不了」,她難過地跟我說,「我覺得自己那麼盡力,收集、閱讀、彙整了好多課程內外的知識,希望能讓同學有更豐富的學習,竟落得這樣的下場,覺得好不值得,好委屈,乾脆以後都不要再預備課外知識了,就教他們課本上的就好了。」我靜靜地聽她說著,心疼眼前的她,也回想起當年同樣受傷的自己—努力預備教學,學生不但不領情,還回以無情批評,猶如毫無防備下打過來的一拳…
如同April Trenary分享,她曾收過那種「有史以來最糟糕的老師」的惡意評價,經歷如刀割一樣的痛,每當再次收到一個惡意評價,便感受到那刀割切口切得更深了…我也經歷過那樣的痛苦時刻,似乎當初投入護理教育的熱誠以及自尊心都接近崩塌,覺得自己幾乎走不下去的痛苦排山倒海而來,這樣的時刻,我常常來到主面前哭訴,求主幫助我度過。有時候,主會用祂的話語安慰受傷的我;有時候,主會鼓勵我不要單單注目在負面或惡意的評價,也要看看其他學生的正面評價;有時候,主會光照我,提醒我這些惡意評價背後的挫折、憤怒回應下所隱藏的受傷心靈、或提醒我調整教學設計。但,我必須坦承,即使已經教書20 年,面對有些偏頗或激烈的學生評價,我還是在意,也會心痛,但每一次來到主面前,一次次的疼痛就靠主恩典覆庇而度過,猶如保羅求主挪開那刺,我也向主求--如果可以,求主為我完全挪開這種惡意評價的刺,但主告訴我—「我的恩典夠你用,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 12:9)」。
學習面對學生評量,雖然疼痛,卻值得!我們可以學習主耶穌的柔和謙卑,試著開放心胸,一面思考,也一面禱告問主—課程是否有需要調整之處,學習接納異質的聲音,不要怕調整,靠著主的恩典與智慧面對,並且堅定地相信—護理教育工作是主委任託付我們的工作,主必賜下相對應的能力給我們,在不足處,倚靠主,與主一同負軛,主的擔子是輕省的,我們要常常到主那裡支取能力,必能得享安息及輕省。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28-30)
此外,面對新世代學習者的特質—期待被讚美及肯定、對於科技化訊息敏感度高、視覺化、有主見、敢表達、尊重多元文化差異及歧異性、自信過多或不足、耐壓不足、害怕犯錯、學習動機不足、不能容忍延遲…等等,教師需要因應學習改變所需新的教學典範,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避免僅使用權威或演講型或教練型教學,加入促進者或協助/授權者之教學風格,幫學生搭橋—在學生既有的知識技能上面架接、媒合,觸發對其有意義的學習機會,以提升其學習動機,引發其自主學習,也可混合加入同儕合作學習、創新教學策略,催化產生正向的學習經驗。試著想想—學生跟我們一樣,也常常會有覺得自己做不到的時刻,面對因學習而生的挫折,而將惡意回饋丟向我們,這類學生可能很需要我們的陪伴,而非與之對立產生衝突,就像主陪伴我們、與我們一同負軛一樣。
最後,禱告求主幫助我們從更高的角度,來看護理教育工作的意義與價值—為了成就下一代的護理專業人才,倚靠主輕看這些至暫至輕的苦楚,成就主在護理教育至善至榮的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