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38期-2023年3月


人以何食為天?

作者:■文/孫寶玲 前新加坡浸信會神學院院長、現任浸信會恩慈堂顧問牧師   發佈時間:2023-10-13
  如果食物對人都很重要,對華人尤是,「民以食為天」就是最佳說明。食物在節日裡,更為重要,因為食物不單是食物,也代表某些重要的人、事,甚至價值和憧憬。在華人社會,中秋節月餅象徵家庭和社會團圓,端陽節粽子記念愛國詩人屈原,壽宴吃麵(長壽),結婚時吃蓮子(生子),新年時吃魚(餘)、常年菜(康健)和餃子(元寶)。
  食物在節日顯示重要性,聖經裡也有—逾越節的食物喚起神藉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件。希伯來人在埃及受苦多年,神帶領他們離開為奴之地,為他們預備應許之地。以色列在曠野流蕩飄移,神從天上降下嗎哪,以供應他們所需。逾越節猶如一個民族的誕生記念日,嗎哪則提醒他們神的眷顧,也表達他們在需要之時神的供應。
  食物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在條件缺乏的處境中,無論吃或喝都是得來不易,許多時候,腹中的饑和口中的渴,掩蓋了真正的需要,使人忘記了食物代表的意義。雖然逾越節喚起希伯來人那帶領他們離開為奴之地的 神,但眼見耶穌可以將五個餅兩條魚餵飽數千人,猶太人心裡想到的是食物,不是帶領他們出死入生的 神。「要是這人能作我們的王,以後不用愁食的,那有多好。」他們想強迫耶穌作王(約六:15)。換言之,他們需要的不是神,是一個可以隨時滿足他們需要的食物供應商—「先生,常將這食物給我們」(約六:34)。
  耶穌當然明白猶太人心裡的盤算。耶穌明白猶太人的想法,這是他離開他們的原因(約六:15),也是他稍後以一篇講論更正他們盤算的原因(約六:26及以下)。耶穌指出,當為不會朽壞的食物努力。耶穌說:「民以天為食!」當他繼續講論的時候,猶太人覺得難以理解、不能接受「這人怎可能是天上來的糧?我們認識他,他是約瑟的兒子啊。」叫猶太覺得反感的,是耶穌說他的肉可以吃,他的血可以喝:「這話甚難,誰能懂?誰可以接受?」(約六:60)
  為甚麼群眾會這樣反應?離開耶穌那麼遠?誤解。他們誤解耶穌。在約翰福音裡,誤解說明人與耶穌的距離。尼哥德慕誤解「新生」,撒馬利亞婦人誤解「活水」,耶穌的弟弟誤解耶穌,連他的門徒也誤解他。當然,缺乏食物、太需要食物,這是他們誤解耶穌的其中的原因。
  兩千年過去了,我們會不會比猶太人更明白耶穌?至少,我們有更多的食物。如果古人因為食物不足而饑餓,因為饑餓而想吃,因為想吃而看不到食物代表的真正需要、生命裡真正的饑餓。
  如果古人因為缺乏而看食物太過重要,今天生活像在物質豐裕城市,到處都是林林總總、大大小小的食肆攤子,我們有更多的食物,食物會否比較沒那麼重要?事實上,我看食物不僅重要,而且比以前更重要。食物佔去我們生活裡重要的環節。每晚黃金時間內,電視商業廣告離不開三類,美容、嬰孩、食物。走在街上,在公車站、捷運地鐵站內,你一定會看到吃的廣告。
  到處都是食物的城市,會比二千年前的猶太人更明白耶穌,更認識生命嗎?如果以前的猶太人因為缺乏食物而忽略了生命真正需要的糧食,現代人是因為太多食物,太多選擇掩蓋了我們真正需要的食物。是的,我們的問題不在於沒有,我們的問題在於我們擁有太多。我們有太多的選擇,到一個地步我們忘了自己真正的需要。我們的需要(need),已經被慾望(want)所取代。或者說,我們在不知不覺間,被商業廣告「洗腦」,有意無意地將慾望當成需要。當聽到「民以天為食」,我們像猶太人一般地反應:「這話甚難,誰能懂?誰可以接受?
    甚麼是需要?甚麼是慾望?
    檢視你的生活,你最近添購的……是需要?還是慾望?
    有些人看重食物,另有人重視住所。對你而言,甚麼最重要?為甚麼?
  當我們迷失在選擇裡,我們忘了為甚麼要吃。我們講究食的風格、品味、身份、場合。買月餅不是渴望、表示團圓,而是表達身份、建立關係網絡。我們計較餅有幾個蛋黃,有沒有金泊,能否表達送禮者的身份,攀上受禮者的地位。月餅代表希望真正的飽足、心底裡渴望的團圓,不過是老掉牙的陳腔濫調。
  在太多的食物和眾多的選擇面前,我們不僅忘了真正的饑和渴,也不知道別人在饑餓。西元300年晉朝,大臣向晉惠帝反映民間苦疾、缺糧饑荒的慘況,晉惠帝聽了說:「既然沒有飯吃,怎麼不吃肉碎粥呢?」這不僅是中國古代的歷史,十八世紀法國,生活奢華的君主路易十六及其皇后也不遑多讓。終日酒池肉林,不知民間苦況,臣子說百姓沒有麵包充饑,社會危在旦夕。皇后(Marie Antoinette)漫不經心地說:「沒有麵包,怎不吃蛋糕?
  我們愈豐富,愈容易忘記自己真正的貧乏,也忽略了別人真正的需要。太多的慾望、過多的選擇,使我們忘記生命真正的需要。科技愈發達,愈容易失去科技原來的目的。一百多年前,電話初次面世,將人與人的距離拉近了,大大改善人際之間的通訊聯繫。手提電話的發明和設計,理應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聯繫。但今天手提電話恐怕已經是潮流和身份的表達,多於加強人際間的溝通。iPhone 1,2, 3, 4, 5,在強大的廣告宣傳下,已成為推陳出新的時尚風潮。手提電話不僅將溝通聯繫淪為次要,實際上已經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障礙。
  在公車或捷運車廂內,固然每個人不是盯著手上的手機或平板電腦,就是不斷按擦屏幕,那怕是走在路上,也是同樣的景像。或許手機和平板電腦是逃避與陌生人目光接觸引起的尷尬,但一家人一起吃飯,各自擦抹屏幕、不作交流溝通,這不也是飯館甚至家裡常見的景像嗎?這也會是教會崇拜時的現象嗎?我曾在一間教會的程序單,讀到以下的教會代禱事項:
  「最近在主日崇拜中,觀察到我們的兒童與青少年們,手不離手機或手板電腦,甚至以一日無『主』,但不可一日無“機”。求主賜父母教導有方,並以身作則,一心向主,尊主日為聖,而不任兒女的心隨“機”轉動。
  迷失在選擇裡、忘記真正的需要,這並不只是少年人的問題。許多人為了家庭而奮鬥上進、努力工作,相信一個更寬敞的居住環境會為家人帶來更多喜樂。房子從幾坪到十幾坪,再到幾十坪,甚至上百坪,從稠密地區的樓房到花園雅宅。居住的空間是大了,至終卻因為事業而忽略了家人,最後失去家庭。
  富裕的環境、嘈雜的聲音,我們經驗、看見、聽見、想到的,盡是選擇,卻忘記了真正的需要。我們只在意自己的選擇,卻忘記、漠視別人的需要。正因為這樣,我們連那位告訴我們真正需要的主也摒除門外。信仰成為天堂入場券,宗教活動是生活點綴、情緒抒發,教會成為建立網絡、交際往來的場所、小孩升學的捷徑。
  我想,沒有比現今更需要以真理和聖靈敬拜。只有當我們在基督裡、藉聖道恒常崇拜、禱告、守主餐,當我們聚集在一起,擘開代表主身體的餅,喝象徵主血的杯,我們才驚訝自己迷失在豐裕和選擇中。吃著從天上來的靈糧,我們才會承認:「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跟從誰呢?」(約六:68)。
 
註: 本文引用的聖經經文為作者依照一般口語自譯,以利讀者更了解經文意涵。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