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把家穩住,兒女靈命成熟,家就興旺了。然而這個家不同於教會之點,就是我們也重視專業,使專業成長在這個屬靈的家中也被堅固。
歷經校園時代,城中市場時代,直到今天的社團法人時代,護福的服事方向一直是個討論的焦點。雖說信仰與專業的結合是我們一貫的服事方向,但是對這一句話大家都有不同的解讀。有主張護福要深入人心,走向基層,踏踏實實地帶領護理人員信主,再協助他們可以在職場傳福音。也有主張護福應當與一般教會機構不同,要能結合基督徒護理人員之力量,積極參與大環境的改造—包括政策及法令之修訂。 其實,這些觀點都各有其充足的理由支持其論點,但是,護福在此時此刻最需要作什麼,以回應周遭護理人員之需要?我們需要有一個更宏觀的眼光來審慎評估我們整體的處境,使我們不落入盲人摸象的窘境,也使我們的服事更能有具體的目標,而不至搖擺。
此次理監事會議之前,我先研擬了一個草案,以提供理監事會中討論的一個依據。在此與大家分享,更期待您的回應,使護福越走越穩健。我也相信因著這對話的過程,我們的異象可以越談越清楚,也越能回應上帝給我們這群護理人員的呼召。
緣 起
上個月的一個週六我去探訪一位一直有繳會費,但是未曾謀面的護福會友(以下化名以斯帖)。我總算找到以斯帖了,今年五月她離開護理崗位,與夫婿共創一家火鍋店。當她提到以前與申姐一起查經,清楚神的呼召,畢業後就一直在醫院工作。後來卻因家庭的需要離開職場,此時我又看到她眼角的淚光。當我們離去時,我請我丈夫為他們祝福,又看到以斯帖的眼角泛著淚水。之後,她與夫婿送我們到門口,看著我們漸漸走去—好久好久,雖然今天第一次認識,卻因著護福,我們卻像是老友。
這幾年來,護福有不小的變動,尤其是人員的流動。感謝主,祂仍然看顧,給我們許多忠心的同工,在各個角落默默地服事。而老護福們,就像這位以斯帖一樣,也因著認同異象,雖與護福無直接的接觸,但也不斷在代禱,財物及其他方面,給予支持。而護福可以給他們什麼?從以斯帖身上我看到這群護理人員的需要—被關懷,被支持,被造就,及被裝備。以思帖的聖經根基不錯,因她在學生時代有很好的裝備及造就,但這時她需要支持,需要有人與她談一談她的衝突—一個南丁格爾的呼召與家庭需要的衝突。而唯一能涵蓋這個被關懷,被支持,被造就,及被裝備功能的地方就是家。
所以我才想到以「建造護理人員屬靈的家」作這三年的工作重點,我們先把家穩住,兒女靈命成熟,家就興旺了,自然就有影響力。然而這個家不同於教會之點,就是我們也重視專業,使專業成長在這個屬靈的家中也被堅固。
從生態與歷史觀點,來看靈命及專業之成長
一、生態觀
一個護理人員的靈命及專業的成長都不是在真空之下發展的,是與周遭的環境環環相扣。當然,更與他過去的相關經驗及成長背景有關。所以,我想以生態及歷史之觀點,來看護理人員靈命及專業之成長。以下我簡化並修改Bronfenbrenner(1979)的環境生態模式,嘗試用在護理人員的靈命發展上。
從圖一護理人員靈命及專業發展生態圖,來看環繞護理人員的生態系統為:第一環(小系統)是護理人員每天可能直接會接觸到的人:家人,職場及教會。第二環(中介系統)是護理人員不直接接觸,但是他們會直接影響到護理人員,它們之間的互動,對護理人員是有影響的—如職業團體(護士工會),居住社區,跨教會的組織等。第三環(外系統)是指瀰漫在環境中,無所不在的文化(如媒體)、法令、習俗等,及跨文化/跨國之影響。
按此觀點,護福在這生態系統中是放在那裡?我個人的看法是護福的平常造就及關懷可以是在介於第一環及第二環之間,而參加PACEA,NCFI(亞太地區及國際基督徒護士團契)組織之聚會則是在第三環。所以,護福在每個護理人員的生涯發展階段中,扮演不同之角色。
【第一環的作法】直接帶領醫院的護生/護士小組之聚會。這是護福最基層且紮實的事工,多年來主也使用這些事工帶領許多護生及護士信主,如以斯帖。待他們信主後,鼓勵他們加入當地的教會,護福就慢慢由第一環退到第二環。
【第二環之作法】可以討論第一環次系統之間的關係,如研習會—討論工作與信仰(靈性護理/護理倫理),也可以討論工作與家庭(如以斯帖的困惑),或討論教會服事與職場工作之結合的可能性。目前南區進行的人性化照顧研習會,教會的健康講座等,就是這一環之經典事工(因有次系統結合之意)。
【第三環之作法】參與PACEA及NCFI之會議—發表文章,或是參與國內護理人員/醫療倫理之相關法令之修訂;護福可以扮演積極之角色,如提供相關之訊息,並且鼓勵基督徒護理人員從信仰的觀點討論這些相關議題。
以護理教師為例,護福可行之作法為:
第一環: 協助建立該校之基督徒護理教師小組。
第二環: 鼓勵參與全國教職員退修會(護理組),及培訓更多靈性護理及護理倫理之講師。
第三環: 在某些法令/政策制定前(是與信仰有關的),基督徒教師先聚集討論,有共識,再以專家之角色與會。
其他可以思考的族群,如行政人員、長照、護理機構負責人、護生、退休人員、轉業者、家庭主婦等,可以考慮依著我們可以接觸的族群,有不同之小組。我們個人可以就現在的人力,做目前就有接觸的事。從生態的觀點,一方面會較輕省,也會較有果效。
從圖二,我將護理人員一靈命成長分為四個階段:慕道、初信、門徒、領袖。護福對護理人員之造就及關懷重點,在初期(慕道及初信階段)是比較重視信仰,到了門徒及領袖時,則是強調專業與靈命之融合,護福給他們的資源應是信仰及專業各半。因為慕道及初信者需要密切的關懷,所以主要是接觸護福的第一環事工,而門徒及領袖則慢慢增加第二及三環的事工(見下表)。每位護理人員都可依著自己的靈命及家庭與職涯發展狀況,對護福有不同程度及層次之投入。
如何實踐
若大家同意以上的「三環四段」,現在我們需要更精緻地區分出在每個不同的階段,護福這個屬靈的家要何造就他們。如:對於慕道及初信者的第一環--有那些合宜的聚會方式?那些輔助教材?門徒的第一環有那些查經材料?對於慕道及初信者,我建議各區可使用教會現有的真理造就;而護福現有的查經材料可以作門訓之用。
以四個靈命階段來說,從第一階段開始(慕道),在信仰上要如何栽培?第二,三階段(初信,門徒)要他們參與那些議題的深入討論?讓他們有那些同儕互動?(如關於合作—克拉朋聯盟的弟兄們是很積極地一同討論基督徒的倫理觀,相關法令⋯)?到第四階段時,他們已是專業領袖,在參與相關法令制訂前,能否共同討論?有無足夠之相關資訊提供他們作抉擇?有那些書可供參考?
我們現在人手不多,但是只要有合一的心志,建立共識,作現在認為最重要的事,而且是隨手可作的事,踏踏實實地一步一步走。我們可以有遠大的志向,宏觀的眼目,也更需要有每一步具體的小措施來實踐。
小小建議
我建議各委員會或各區同工依各組的現況,想一想我們周遭有那些常接觸的護理人員,他們是屬那一個族群(護生、護士、機構負責人、退休護士)?他們多屬那一個階段(慕道、初信、門徒、領袖)?護福在他們的生態系統是屬那一環?再去思考各委員會或是各區可以作什麼。相信因著各區不同的護理人員屬性,可以發展出不同的小組,也可有不同之策略。不要作難,不要勉強;不一定三環都作,更不需要四階段都作。我們不同區作不同的三環四段,就會有不同之面貌。感謝主,讓我們用諸般的智慧,把人在基督裡,領到神的面前。求神使用你我,在短暫的人生客旅中,成為多人之祝福!
參考資料
Bronfenbrenner, U. (1979).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