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41期-2023年12月


成為護理職場中神賜福的管道

作者:■文/王良碧牧師 RN, 香港宣道會北角堂牧師   發佈時間:2024-08-29
萬國因神的兒女蒙福
從人類起初被造,神的心意就是要賜福(創1:28、5:2)。即使罪從亞當一人入了世界,在地上充滿了暴力、世人終日所想的盡都是惡、處於為自己立名的烏煙瘴氣中,神祝福人類的心意卻始終都沒有改變。於是,有了亞伯拉罕蒙召、應許萬族要因他而蒙福的故事(創12:1-3),而我們則共同經歷了保羅在加拉太書3:8-9所說,福音預先傳給了亞伯拉罕,其後,我們因信成為亞伯拉罕的後裔,也同樣領受「萬國都必因你得福」此一蒙福的呼召。
 
萬國要如何因 神的兒女而蒙福呢?馬太福音28:18-20記載耶穌復活後、升天前,託付給門徒之傳福音的大使命,以及馬可福音12:29-31提到愛神(申6:5)、愛鄰舍如己(利19:18)的大誡命,可以說是最精簡的答案。論及實踐大使命,有時是像亞伯拉罕,需要離開熟悉的家族本源之地,去往神所指示的地方;更多時候,無需捨近求遠,傳福音的對象就是我們周遭、同文化異文化的鄰舍。
 
誰是我的鄰舍呢?在馬可福音12:29-31的平行經文,路加福音10:25-28,當律法師和耶穌第一輪對話,講完大誡命之後,律法師開始第二輪對話,向耶穌提問:「⋯誰是我的鄰舍呢?」(路10:29)
 
 
同路人團契
耶穌時代,猶太人對「鄰人、鄰舍」的定義、範圍,因人而異。學者指出,一般猶太人認為信奉異教的外邦人或撒瑪利亞人(他們貶抑這些人為混種)並不包括在內(詩139:21-22),只有猶太人才是鄰舍。法利賽人更進一步收窄範圍,只是「遵守全部律法的猶太人」才是鄰舍,甚至有將一般百姓排除在外(約7:49),因為他們未能遵守全部的規條。還有更極端的,認為只有那些遠離異教文化,過著隔離、隱居生活的自己人(例如昆蘭社團) 才是鄰舍。
 
這種圈內人、自己人的看法並不難理解。基督徒護理人員走在一起,定期的聚會、分享,因為大家有著共通的語言,容易彼此體諒、互相理解;更因為有共同的信仰,一主、一信、一洗,以致可以互相分享喜樂、分擔重擔,彼此守望、激勵;神的話語引導大家可以持守正確的護理理念、價值,以致成為彼此、更是眾人的祝福,這也是護士福音團契、小組成立的原因,也像小敏寫的《同路人》。
 
但,如果是不容易溝通,想法、做法有歧異的同事,甚至因為對方的不夠專業、性格不成熟、偷懶等原因,為自己帶來種種不便、困擾,甚至成為壓力、重擔時,又如何?我是否會將他們排除在「我的鄰舍」之外呢?
 
 
成為有需要者的鄰舍
面對律法師「誰是我的鄰舍」的提問,路加福音10: 30-35記載,耶穌說了一個比喻,有個人遭強盜擄掠、暴打至半死,祭司路過、利未人路過,都未施加援手,撒瑪利亞人路過,動了憐憫心,及時的醫治救助,還安排了後續的照料。結束比喻,耶穌反問:「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路10:36)。
 
律法師的原本問題:「誰是我的鄰舍?」當下被轉為:「我是誰的鄰舍?」不要問:誰是圈內人、誰是值得我幫、誰值得我愛?而是問:當有人需要幫助時,我是否可以成為他的鄰舍?
 
論到護理職場中,需要我們幫助的人,病人、病人家屬,是無庸置疑的。在他們因為身體的疾病尋求救助、醫治時,站在第一線的護理人員最容易觀察、回應他們身心靈上的需要;而倚靠神的恩典,負責盡職的專業角色,再加上真心的關懷,更是基督徒護理人員可以彰顯神的榮耀、讓病人及其家屬得著神祝福的美好見證。
 
與自己同樣處在需要高強度集中精神、體力,發揮專業素質、面對許多緊急突發狀況的同事,我們很容易將他們看為,就只是自己的工作夥伴,是否想過,他們又有著怎樣的需要?我是否可以成為他的鄰舍呢?自己是否可以成為護理新進人員,還有面臨不同生命階段之難處的同事的鄰舍呢?甚至是那些比較難溝通、相處、為自己帶來不便、困擾、壓力的同事,可能正是因為他們需要幫助,才會製造出這麼多的困難,我們是否可以祈求主的恩典,成為他們的鄰舍?以致他們可以認識、經歷主耶穌的救恩與醫治?
 
當然,要成為這些同事的鄰舍,需要有付代價的預備,因此我們很難只靠滿腔熱血、單打獨鬥。先不說撒瑪利亞人為傷者所耽擱的時間、付出的金錢、心力,有學者指出,撒瑪利亞人將一個半死的猶太人送進路上猶太人的鄉鎮,就像今天的巴勒斯坦人,把半死的以色列人送入以色列人的城市裡面一樣,是極度冒險、玩命的行動。這撒瑪利亞人可能被誤會,以為是他打傷了人,隨時會被猶太人群起報仇雪恨,這撒瑪利亞人乃耶穌為世人甘心付出代價的象徵。而我們也唯有住在耶穌基督裡、倚靠聖靈的能力,才可能成為有需要者的鄰舍。
 
 
在工作中服事神
路加福音10: 30-35比喻中的祭司、利未人,應當都是在耶路撒冷聖殿輪值供職完畢,在回家的路上,所以,不是因為趕時間去供職,也不是因為擔心沾染死者的不潔(主角半死昏迷,從遠處看像是屍體)而無法供職,但他們卻是「看見」主角的慘況仍然選擇路過、見死不救,反倒是被猶太人認為是信仰的「混種」、不潔的外人、猶太人的世仇、褻瀆聖殿者的撒瑪利亞人,成為救死扶傷的鄰舍。
 
聖俗二分是基督徒的迷思之一,認為與教會相關的聚會、服事等才是屬靈的,甚至如同比喻中的祭司、利未人,很容易因 完成了聖殿中的供職,做了與屬靈相關的事,便心滿意足,甚至心安理得地無視眼前人、鄰舍的需要。職場大概佔據了我們三分一以上的時間心力,如果我們無法在工作中尊主為大,分別為聖,成為神的寶貴器皿,蒙祂使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那麼,我們的信仰與生活就是分割的兩個世界。
 
願耶穌離世前為我們向天父的禱告,『我不求祢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祢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求祢用真理使他們成聖;祢的道就是真理。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我為他們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叫他們也因真理成聖。』(約17:15-19)。願主聖靈幫助大家成為護理職場的宣教士!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