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自己成為稱職的臨床護理教師
作者:■文/ 金雪珍 NP, 門諾醫院專科護理師 發佈時間:2024-08-29
護理臨床教師的使命與任務
「護理」在辭典裡的釋義是醫療保健工作中的一項,其主要工作為照顧傷患及預防保健等。「護理人員」即是執行照顧傷患及預防保健的人。而「護理臨床教師」即為執行以上業務的指導者。身為一位指導者,除了專業知識及扎實的臨床經驗外,更需要一顆堅強而且柔軟的心。因為,護理師每日所要面對的是,病人千變萬化的病情,我常常會跟臨床學妹說,我們的病人病情進展,不會照著教科書上的劇本進行,我們常常要「⋯靈巧如蛇,馴良如鴿子。」(馬太10:16)。也就是,對於病人的臨床症狀要有警覺性,給予病人執行護理業務時,對待病患像是對待自己家人一樣的用心、耐心、細心。
此外,對於病人的照護要有堅強的心,尤其是學妹開始自己執行臨床業務時,常常會讓我們提心吊膽,心裡總是想著學妹自行照護病人期間,「只要能夠維持病人生命徵象就好」、「8個小時安全下班就好」、「不要有異常事件發生就好」、「不要被家屬投訴就好」……。專業知識的傳達及教授,我並不擔心;我憂心學妹們欠缺愛心、同理心,照護一個生命是需要有溫度的。學識再怎麼卓越耀眼,也比不過一顆善良柔軟的心。我想,擔任「護理臨床教師」期間,能夠指導足夠的專業知識及傳承美好的品格,就是我的使命及首要任務。
護理臨床教師的困境
隨著時代的改變,現在的新進人員的思維也有所不同,無法像20幾年前剛踏入臨床的護理人員,大部分對學姐的囑咐都百依百順,即便被學姐海薛了一頓,總能盡快的調適自己的心境,回到工作岡位上繼續照護病人。當然,不是以偏概全的比較現在新進人員的學習態度,而是如今在護理學習的成長中,學校老師會不斷的教導,面對任何事均要有批判性思維,若使用得當,真的可以獲益良多。否則往往會帶來不必要的衝突。
在學習的態度上,有的臨床新進人員表現積極,但做事方式無法順暢,需要不斷協助調整;有的學識及技能上優越,但是處事態度散漫不嚴謹,需要不斷的提醒及監督。每位臨床新進人員的性格,都會受到自身家庭背景及成長環境的影響,包括他們對事件的價值觀及與他人之應對方式。有時,當他們在面對不同家境狀況的病人時,執行護理業務的態度就會有差異。或者,面對說話得理不饒人的病患或家屬時,態度也會跟著慓悍起來。也有時候,臨床新進人員為了要與病人或家屬建立良好關係,自己以為的玩笑話,卻被病人或家屬視為真事,而適得其反。
另外,如何建立友善及良好的溝通更是一大挑戰,如箴言25:11所說:「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有時候,我們會急於把手邊的事情盡速完成,期望不要延遲下班;但在病房裡,常常會被其他同事、長官、其他醫療團隊人員、病人或家屬打斷目前所執行的工作,如此不僅影響上班時的情緒,也可能造成異常事件的發生。當然,在情急下溝通就沒有那麼友善,導致不良的溝通結果。
護理臨床教師應具備的技能
綜合以上的困境,一位護理臨床教師所要具備的技能,應該包含足夠的專業知識、善用臨床團隊的分工、學習與其他醫事團隊合作、處理緊急事件應變之能力,隨時觀察學習者的學習狀態,並適時給予學習者正向鼓勵的能力。
一、 足夠的專業知識
指導者本身,必須充分預備當科所常見的疾病類別,疾病生理機轉帶給病患可預期性的症狀,面對病人的症狀給予適切的護理重點,預防不必要的異常事件發生。
二、 善用臨床團隊的分工
指導學習者,臨床業務並非都由護理人員執行,臨床上有護理佐理員可以協助、若必要時自己的同事也可來協助,畢竟我們是團隊,並非1人單打獨鬥。甚至,可以請家屬一起協助參與執行照護的工作,因為照護病人的目標是讓病人在住院期間就開始預備出院的計畫,衛教病人或家屬住院期間學習如何在家自我照顧,待疾病痊癒後恢復生活品質。
三、 學習與其他醫事團隊合作
指導學習者,善用其他醫事部門的專業知識,並進行跨部門的合作,如營養師、復健師、藥師及檢驗師等等。共同為病患擬定適切性的照護計畫。如此,學習與其他部門進行友善溝通,進而達成共識,共同成就完備的照護。
四、 處理緊急事件應變之能力
指導學習者,預防異常事件發生的第一步就是,每個臨床業務項目都有其標準作業流程,若能落實依照每個步驟執行,相信就能避免「應注意而未注意的事件」。隨時藉著不同的異常情境演練,找出解決方案,即便能力不及的狀況下,也能知道尋求支援的方法。
五、 隨時觀察學習者的學習狀態,並適時給予學習者正向鼓勵
若學員不排斥,可以帶領著學員一同禱告作為學習的開始,一同經歷禱告的大能,隨時多方觀察其學習進度,隨時調整學習計畫進度。若遇學員執行臨床業務順暢時應及時給予讚美及鼓勵,若相反,則需要去了解學員之難處,並尋求解決的方案,改善其困境。
此外,身為上帝的兒女,我們當成為上帝恩典與福音的出口,我都會勉勵自己,靠主活出聖靈所結九種果子的品格,教導學員:
(一) 仁愛-凡事以愛為出發點,即為行善原則。
(二) 喜樂-無論環境如何心情要隨時焦點於愛,以病人為中心,以幫助病人康復的態度照護病人,進而獲得成就感的喜樂。
(三) 和平-良好的醫病關係,就能感受到和平的處境及心境。
(四) 忍耐-對病人病痛時無理的要求或說話不得體時給予忍耐,當學員執行臨床業務不如意時,學習換位思考。耐心了解其困境,並找出方法改善。
(五) 恩慈-教導學員善用同理心在病人身上,而指導者善用同理心在學員身上。
(六) 良善-對於指導學員或是對於照護病人,應持著利他及善意的動機。
(七) 信實-教導學員及照護病人期間,凡事基於信任及誠實。
(八)溫柔-學習說話得宜,溝通溫和,對於學員鼓勵多於責備。
(九) 節制-對於不如意事,要先處理情緒再溝通,以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個人執行臨床教師指導的經驗:一路與主連結
當接受護理臨床教師的任務時,我會分三個階段完成任務:
一、 預備期
首先與學員會談,會談中了解學員對自己的期待及指導者的期待,並且共同擬定學習目標。另外,透過交談中了解學員的邏輯思維、理解力及表達力。最後,若學員不排斥,我會帶領一起禱告。
二、 學習期
依照學員手冊及共同擬定的學習目標,視學員的學習狀態隨時調整計畫。學習因材施教,不過度期待學員的學習成效,但會給予適度壓力,督促學習中專業知識與技能之成長。不僅在學習上給予支持鼓勵,也可以成為學員的生活導師,下班時或休假時相約吃飯或出遊,適度的放鬆。
三、 評值期
會帶著學員一同回顧,自己的學習歷程。學習以三明治回饋法鼓勵學員,針對需要加強的部分加以協助。例如:專業知識不足的部分,會利用下班時間指導補強。技能不純熟的部分,可以借臨床技能中心,善用輔助教材儀器補強技能。另外,也讓學員知道,雖然試用期結束,考核通過了,若臨床上遇到難處,臨床教師仍是可被諮詢,可被尋求支援的。
指導新進人員需一段很長的時間,並非一僦可幾,願上帝的愛激勵我們,擁有源源不絕的熱情,與主同工,透過我們造就更多稱職優秀的臨床護理人員,如經上所說:「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箴言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