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毀臨床教師與新進人員間隔斷的牆
作者:■文/鄭金鳳 RN, 門諾醫院護理部專員 發佈時間:2024-08-29
2023年聖誕晚會要領10年服務獎,不知不覺中發現,投入護理臨床教學已經10年。自從轉任教學職務,深深的感受,護理臨床的學習好比開車的學習。學校的教學是基礎;非常單純,只要認真學習、理解,加上在實習的場域中的應用,加深學習印象,通常畢業後就能取得護理師證書獲得執業資格。如同駕駛訓練ㄧ般,熟記相關交通規則,在教練的指導下練習道路駕駛,只要能把車開出去,並平安的回程停好車,拿到駕照大概也不是難事,但生活周遭卻有許多有駕照卻不會(或不敢)開車的人,道路實況如同實際臨床情境,瞬息萬變不可預測,許多新手上路沒多久就失去了勇氣,從此對駕駛座敬謝不敏。不少的護理新芽也是投入臨床沒多久就判定自己不適合護理,使得辛辛苦苦帶領新人的臨床教師也倍感挫折,兩敗俱傷。
有鑒於此,台灣自2007年起執行「教學醫院教學費用補助計畫」,2015年變更名稱為「臨床醫事人員培訓計畫」,希望能透過教學補助,使醫療機構對於新進醫事人員能投入更多的教學。教學醫院評鑑重點也提到,臨床教師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臨床教師除了本身的專業素養外,教學技能、教學技巧也都是需要經過學習與訓練,才能深化醫院的教學工作(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2018),然而要指導來自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能力的學員,對於臨床教師而言都是考驗及挑戰。除此之外,在以「人」為對象的教育領域,教師的人格特質更是不可忽略的一部份,臨床教師在教學互動過程中,除了專業的信念外,所展現的人格特質,也同時會影響教學時所表現出的態度及情感,進而影響教學方式及結果(Gao & Liu, 2013)。因此,這幾年來我不斷的在學習、努力,成為使臨床教師與新進護理師和好的角色,這讓我想到耶穌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我為天父賜予的這份職務獻上感恩。
護理人員特有的天職,無論是在臨床病人照護方面;或是擔任臨床教師的任務方面,總是盡心盡力,使命必達,但常常忽略了學習新事物是需要一定的歷程的,需要編碼、儲存、提取,使得記憶從短期轉換到長期。記憶固化的假說認為,新習得的記憶痕跡會隨時間而逐漸穩定,因此在學習活動過後不久,記憶處於較不穩定的狀態,也較易被學習後事件干擾(鄭,2015),不管是我們自己的分心、壓力、情緒、生理、等諸多因素,都能輕易地對尚未固化的記憶產生影響,而記憶受到影響的結果,都可能導致記憶的內容變得扭曲、失真,或甚至被遺忘。臨床教師有時候急著要讓新手進入狀況,傾囊相授所有的知識技能,忽略了新進人員的身心狀況或吸收程度,早期我常聽臨床教師抱怨“新進人員學習態度怎麼改變了,變得不積極";新進人員則會對於教師的提問解釋成“又被電了",拆毀臨床教師與新進人員之間隔斷的牆,是我對自己職務的期許。
對於臨床教師,我鼓勵他們不只在照顧病人方面,在臨床教學也要發揮全人照護的理念,不只專注新進人員的學習狀況,更不要忽略新進人員身心的需要,如同復活的主耶穌,在加利利海邊向打魚的彼得、雅各、約翰等七個門徒顯現,耶穌沒有責備他們怎麼忘了祂的吩咐,不會責備門徒“不是已經講過很多遍了嗎",主耶穌反而問“你們有吃的沒有"(路24:41),給他們溫暖及食物,最終他的門徒都一個個的完成耶穌的託付。人不可能對自己一直無能為力的事情在乎,臨床教師要常常鼓勵新進人員,如同我們在鼓勵初學步的幼兒一般,我們絕不會因為他們步伐踉蹌,恐嚇或憂心他們到時候怎麼跑步,等到他們肌肉骨骼…各方面長好了,自然就能健步如飛。
記得有一次我到病房探望剛畢業的新進人員,我問他“還好嗎?",他立刻眼眶泛紅,後來我們約好下班再聊,我請他敘述一天的工作內容,他就描述了一整天的工作內容,我很驚訝的回應“怎麼來沒多久就學會這麼多事物",他聽了先是一愣,後來就破涕為笑,驚覺其實相較於剛進來甚麼都不會的他,在短短時間學習了許多事物,也許臨床教師忘了鼓勵他,而他自己也忘記了要讚美肯定自己了。
我很喜歡“為愛而生"這首詩歌,有一年護理部的迎新活動,護理主管也是獻唱這首詩歌,歌詞裡寫著“有一個夢想在我心頭,一路上不該有人獨自停留,只要你願意,小小亮光,能在黑暗裡照亮…"。護理生涯真的是一條很不容易的道路,一路上不該有人獨自停留,臨床教師既要照顧病人又要教導新人,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新進護理師除了專業的學習,在社會化的過程,各樣的感受也是那麼的真實,但我相信“有愛就無礙",唯有在愛的環境才能使人茁壯,要被愛才會愛人,但人的愛有限,而耶穌是愛的源頭,願所有護理師都能夠認識這一位愛他們天父,如同南丁格爾說的「護理,讓我們看見人的軟弱與卑賤,另一方面又讓我們看見上帝卻願將祂的大能,永生的引導與生命的法則,交在這一群平凡人的手中」。護理的臨床教學需要 神的同在,「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弗2:14),所謂「將兩下合而為」,乃是指為猶太信徒與外邦信徒中間的嫌隙除去,是藉著基督十字架的救贖工作,所造成的和睦,耶穌是和平的君王,祂知道我們都是有限的人,因為祂也曾親自成為人的樣式,祂走過學習的道路;祂更經歷帶門徒的艱辛。祂來,也要拆毀護理隔代的城牆,使我們彼此和睦,使護理的專業及使命可以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參考資料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2018)。臨床醫事人員培訓計畫。https://www.jct.org.tw/cp-170-2784-fbb7b-1.html
鄭芳諭(2015)。學習後之介入活動對記憶形成之影響: 時間相依效果。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272012.
Gao, M., & Liu, Q. (2013). Personality traits of effective teachers represented in the narrative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preservice teachers: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3(2), 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