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宣教的再思
作者:■文/魏榮祈牧師 但以理學院 發佈時間:2024-08-29
年初師母因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折騰了幾個月,試過復健、針灸、推拿等治療都不見果效,決定接受神經外科醫生建議開刀處理—感謝神,蒙神保守一切順利,術後復原情況良好。在師母住院期間,我細心觀察到這群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是多麼溫柔與貼心,出院前有機會跟護理長道謝,她說全台都在缺護理人員,幾年後可以預見需借助外
籍生來擔任這繁重的工作了。
讓人遇見畢士大池的耶穌
在聖經中有哪個場景最貼近醫院呢?我想莫過於畢士大池。約翰福音這樣描述「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池子,希伯來話叫作畢士大,旁邊有五個廊子;裡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許多病人」(約5:2-3)。畢士大的意思是「仁慈之屋」或「流動的水」。很遺憾的是當時的環境與醫療水平,無法使這些人得著妥適的醫治與仁慈的照顧,病患只得相信傳說,人人都想趁水被攪動時,爭先恐後下到池內為求得醫治,以至於人性的軟弱面在這群病患中赤裸的呈現出來。
安息日這天,耶穌來找到這位病了三十八年的癱子。躺臥在地上的這位病患,似乎流露出絕望的神情。耶穌問他說:「⋯你要痊癒嗎?」(約5:6)從經文中,我們知道這位癱子毫無信心,因為在他的回話中顯出現實的無奈。耶穌出於憐憫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約5:8)。耶穌不只醫治了這位生理殘疾的病患,也赦免他的過犯,耶穌在殿裡遇見他,對他說:「⋯你已經痊癒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約5:14)在耶穌的身上我們看見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醫治者所關心的,是一個人身心靈的整全康復(well healthy)。
因著耶穌在安息日做了這事。所以猶太人逼迫耶穌,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約5:17)。我想就護理從業人員,耶穌所說的這句話,值得銘記在心。因為耶穌這樣吩咐我們,「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約14:12)。
宣教是我們所選擇的生活方式
「宣教」這個字眼,讓未信主感覺到有侵略性的不舒服。但宣教其實是愛的宣講,透過傳福音、佈道、教育、慈善或社區服務等方式,讓人能接受基督,使人與神恢復和好的關係。因此,宣教談的是我們的生活,能否真實的渴望將神的愛傳揚給我們周遭的人。
跨文化宣教,談的是我是否願意在未得之民的地方,認同他們的語言、生活文化,成為他們當中的一份子,以至於在被接納時能有智慧分享神的愛。同樣的,談職場宣教,首先要問我們是否認同你所處的職場。認同職場的艱難、認同工作的無力與枯竭,但更體會到人心需要有救贖的盼望。職場,對人而言可能理解為那就是勞碌得工價的地方,這是第一個C (Cash),再高的層次,就是伸展抱負或發揮恩賜才幹之處,這是第二個C (Career)。然而,對於被神所揀選的子民,職場應該被視為神的呼召,這是第三個C (Calling)。一位蒙召的人,是在禱告中尋求神給他的異象。這異象不會在一個訓練課程中得著,不會在徵詢牧者或屬靈夥伴中得著,這異象是在禱告中來領受。尋求神將我擺在護理師的位份中,要我完成的目標是什麼?明白自己的身分,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態度,是否真實的能實踐「無論做甚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西3:23)。
有了清楚的異象後,我們才能有使命感。一本書「企業初心」提到使命是「需要」與「熱誠」的交集。但我的體會使命是「需要」與「委身」的交集,因為從聖經中,我們看見神使用的器皿,如摩西、約拿、耶利米…,幾乎不是為主大發熱心,他們雖看見需要,或神使他們看見需要,但所要去的事奉不是他們起初所願意的。他們之所以能完成神的託付,沒有其他因素,關鍵在於忠心順服到底。我相信在醫院或診所繁重或瑣碎的工作,早已把我們起初的愛心與熱誠消磨殆盡,因此,我們需要的是自身的恢復力,從枯竭疲憊的身心靈中恢復過來,我們服事病人,但我們更需要被主服事。期待更多的護理人員都能在主裡重新得力。我們需要健康起來,這樣我們才能應付每天既緊張又繁瑣的工作量。
護理師的呼召,提醒自己,我正在從事一件很有價值的工作。在這裡我期待人都能恢復成為人的尊嚴,不只身心恢復健康,更是有機會在靈裡恢復與神的和好關係。
敏銳神的工作
最後來思考在職場如何傳福音見證主,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子憑著自己不能做甚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約5:19) 首先要敏銳看見神在做什麼,然後緊緊地跟隨祂。常操練在神的話語(WORD),以及禱告中來察驗,在神所創造的世界中(WORLD)看見一些社會的變遷與時代的需要,然後,默想,若是主祂會怎麼做(WORK)。所以,不是把在醫院或診所的福音工作局限於只有領人信主,而是從各個層面中去感受主的心意,如我是否願意跟病患多說些安慰鼓勵的話語、在面對家屬尋求資源的迫切性與憂慮時,主動提供所知的資源或管道,或在同事的衝突中,表現出和平之子的生命。不是靠自己的意志或熱誠,而是因著耶穌內住在我們生命中,去做主要我們所做的。
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28-30),願更多的人因著基督徒護理人員的服事,得享在主裡的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