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41期-2023年12月


【回應】白髮為尊榮~破除老化迷思

作者:■文/楊麗齡 RN, 退休護理教師   發佈時間:2024-08-29
強壯乃少年人的榮耀,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箴言20:29)、「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詩篇92:14)。透過上帝所賜下的寶貴話語,一一在述說白髮是上帝所賜予的尊榮,我們需要破除對老年人的迷思,學習敬愛年長者。無論是慕克博士或是凱莉老師都對老人護理教學有極大的熱誠及使命感,都是使出渾身解數,不惜動用家族/鄰舍/社區中各樣資源,讓學生能夠了解老人的特質及需要,以揭開老化的神秘面紗,才能給予老人適切的照顧。他們的教學策略及模式已經很完善了,在此我願意以一個“樂齡新鮮人"的身分,回應一下,破除迷思~揭開神秘面紗是老人護理的致勝關鍵。
 
馬克.威廉斯醫學博士在《老的藝術:高齡醫學權威的身心抗老祕方》一書中提到對於老化有以下8大迷思,深得我心。
 
(一) 年紀大健康就會走下坡
這話看似斬釘截鐵,卻忽略要減緩這個歷程,有太多事可以做。我也見過社區民眾藉規律去公園跳讚美操就走出憂鬱症的陰霾。健康的飲食及美好的人際互動對延緩失智的好處,更是不在話下。
 
(二)減重對延年益壽多有幫助
但是我們也看到有些較重的老人生病後,反而復原較快!
 
(三) 愈老愈糊塗,愈老愈健忘
全球估計60歲以上有5%~8%的人罹患失智症,這意味著有92%~95%的人沒有罹患失智症。即使有些輕度失智,活躍於社區中的老人,為了跟得上生活的節奏,會發展出自己的記憶策略以解決問題。例如凡物貼上姓名貼,隨時做筆記…等,不見得比年輕人健忘。
 
(四) 年紀愈大,學習力和創造力愈差
齊邦媛從81歲開始寫巨流河,住養生村完稿時已85歲。書中對人、事、物的描述鉅細靡遺,無一不在述說那時代的巨大悲痛。我雖未踏過她寫的土地,也與她的年代交集不多,卻因她栩栩如生的描繪也能感受到她想要傳達的失落與溫暖。
 
(五)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老化
但是老化不等於退化,無論是骨質密度,心肺功能或認知能力,都是可以透過運動/活動/訓練可以改善的。
 
(六)老人是社會和經濟的負擔
啃老族才是真正的負擔。
 
(七) 人到了一定年紀就無性無慾
性生活或許不再那麼"激烈",親密感卻無差別。
 
(八)老了無法獨立生活,安養中心是唯一選擇。
與其他年老朋友同住,或是聘用照顧者也是選擇。
 
 
細細想來,這些迷思並非全無道理,也能反映出部分老人的狀況;然而當大家視這些迷思為金科玉律時,就會造成誤判。我曾見過一位健身房教練,出道時設計出來的活動低估樂齡的能力,學生都跑掉了。但是他經過不斷的修正,已經很能掌握小群體及長輩個別的能力,設計出來的活動有趣又有效能。
 
回到老人護理,破除迷思最好的方法就是:打開你的眼,仔仔細細地看。打開你的耳,好好地聽老人在說什麼。最後,打開你的心,感受你自己及周遭的氛圍,也等候聖靈進一步的引導!
 
詩篇62:1「我的心默默無聲,專等候上帝,我的救恩從祂而來。」主啊,求救我脫離眼瞎心盲,讓我貼近你的心,也貼近老人的心。
 
 
參考資料
馬克.威廉斯(2020).老的藝術:高齡醫學權威的身心抗老祕方。台北:天下文化。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