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低谷中的助力
作者:■文/蘇慧怡 RN, 台南新樓醫院護理部督導 發佈時間:2024-10-30
選擇成為一位護理人員,意味著在人最軟弱的時候,將自己置身各種醫療情境中,提供照顧、關懷與守護。然而每日面對臨床高壓緊繃的護理工作,卻因著社會對於護理角色的期待而需要隱藏、修飾自身的情緒,不論自己感受如何,都要以專業的態度對待病人和家屬,因而承受高度情緒負荷與壓力,在不知不覺中累積負面能量與情緒勞務(何等,2022;胡等,2021)。如果護理人員不懂得調整心態去轉化負面情緒,可能演變成情緒失控、身心失衡的狀況,甚至影響病人安全或最終因情緒耗竭離開護理職場(黃等,2020)。在這樣的醫療環境中,護理主管更是承載了滿肩的重擔與壓力,如何能在自己及護理人員的情緒洪流中不被擊倒、發揮影響力?是身為護理主管需要重視及學習的課題。
未曾想要當主管的我,在神的帶領與長官的提拔下,一步一步成長到督導的職位。由於自己的特質屬於內向、敏感,在乎別人的感受,卻也容易受到他人情緒的影響,以至於工作中心情常有起伏。在多年的歲月淬鍊與尊敬的護理主管典範中,漸漸學會了「從情緒內耗轉向靠主站立」的復原力,並在護理人員良善的回饋中堅持下去。以下分享從主管的角度如何察覺並幫助護理人員面對與轉化情緒的幾個方法:
一、敏銳於聖靈感動
如同帖撒羅尼迦前書5:19「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護理主管的時間總是不夠用,雖然人穿梭在醫院、病房中,腦海卻高速運轉,思考著還有多少會要開、哪些事待完成…,因此容易忽略了「人的需要」。我有時會在巡視病房時,禱告求主讓我「遇見需要的人」或者「幫助我們敏銳於誰是有需要的人」,或許不是天天這麼做,但上帝紀念我們願做的心,祂會自己帶領。而當這群有需要的人出現的時候,很有可能正是我們最忙、最煩亂的時候,此時要留意不消滅聖靈的感動,或許需要付上一些代價,例如:放下手邊的工作、為對方下班後留下…,但這些即時的關心,能讓護理人員感受到護理主管的誠心,甚至不知不覺我們也參與神拯救靈魂的計畫。
二、禱告與陪伴
「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18:20)。護理人員在臨床照護工作中,來自於病人及家屬的情緒勞務包括有:照護經驗之情緒壓力、他人支持及回饋、情緒展示規則、同理共存、體會同在及自我成長等6個範疇(胡等,2021),非靠主管一己之力可以改變,因此我們有時會避而不談。然而,上帝滿有能力,禱告帶來力量,即使無法做什麼,我們仍可以禱告交託。值得注意的是,禱告並不是手段,禱告前花時間傾聽、同理、陪伴,讓護理人員的情緒得以抒發、感受到主管的支持與回饋非常重要,能促使對方從挫折中反思與成長。最後邀請對方讓我們為她祝福禱告,讓彼此的交流不只是在倒垃圾或是吐苦水,而是把問題帶到上帝面前,讓上帝親自動工。
三、溫柔的力量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馬太福音5:5)。面對護理長歇斯底里的吶喊、護理師崩潰的咆哮、同事負面情緒的衝擊...,我也曾不知該如何是好。在禱告中我體會到,她們選擇在我面前毫不掩飾,是因為她們感受到我真誠的關懷,覺得自己是安全的、不需一昧克制負向情緒的,這是一種「溫柔的力量」。從結果面來看,後續與她們友好和諧的關係、以及福音在過程中被傳遞,是我願意堅持下去的動力。當然,我還是會遇到自覺不可愛、或是總愛挑戰我們極限的人,就要向主求一顆更寬容的心,能在愛裡彼此建造。
四、安慰、造就、勸勉
「但作先知講道的,是對人說,要造就、安慰、勸勉人。」( 哥林多前書14:3)護理人員在養成教育中學習護理過程,它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年資增長與專業訓練,更造就了護理主管分析與批判的能力。然而這個優勢有時會讓我們容易在面對護理人員的情緒時,不自覺開啟問題分析與解決模式,然後很快給出答案或指正哪裡需要調整…。因此要提醒自己,偶爾按下暫停鍵,用同理的角度共情,在乎對方的「需要」而非自己的「想要」,因為他們要的也許不是解答,有些事情也給不了答案,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過程中給予安慰與勸勉,陪伴她們經歷成長的蛻變與通過試煉的成就。
五、耐心等候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 加拉太書6:9)過去輔導許多陷入情緒中的護理人員,除了少數真的遭遇生活極大的變故外,其他大多是卡在對人有心結而過不去、對事不如預期所以失望、對環境沒有改變心生不滿…。這些情緒常常是反反覆覆的,即使是基督徒也是一樣,因為唯有我們的生命、眼光被神真正的改變,結果才會改變,這個過程中就需要耐心等候。有時等待是必經的過程,如果想要更早有結果,那就要更多的準備與更勤奮的付出,不能只做了三分,卻期待出現十分的結果,然後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了,對方依然如故,就想放棄或者開始批評。詩歌「愛的真諦」第一句「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大家都知道「要忍耐」,卻常忘記是「恆久」忍耐,也就是說,我們需要長時間的耕耘並熬煉自己的耐心,相信只要我們不灰心,總有一天必要收成。
護理人員通常是接觸病人的第一線,其情緒狀態會影響工作表現與照護品質,長時間的情緒負荷也影響職場留任,護理主管如果能適時的支持與協助,相信能適度的幫助護理人員經歷並轉化情緒。至今我仍在不斷學習,常常來到主前尋求祂,如同葡萄樹與枝子的連結,才能在各樣的情緒衝擊中,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參考文獻
何玉菁、王淑珍、徐傑冠、傅美瓊、邢鴻君、李幸樺(2022).護理人員情緒勞務、情緒智力、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之關聯性探討.醫院雜誌,55(2),46-60。
胡曉玲、張寶琪、林佳慧、陳淑貞(2021).臨床護理人員之情緒勞務經驗.中華職業醫學雜誌,28(3),269-279。
黃志璿、朱曉宇、吳信宏、李怡慶、李荔(2020).護理人員情緒耗竭與病人安全文化關係之研究-以中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澄清醫護管理雜誌,16(1),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