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生命的教學
作者:陳清惠 RN, PhD, 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發佈時間:2008-12-01
耶穌是具有權柄的教師,正可做為教師們教學的最佳典範。
近年台灣護理教育評鑑委員會(TNAC),凝聚了護理界對專科6大核心素養與大學護理教育8大核心素養〈註1,2〉的教育共識,其中除了基礎醫學知識與護理技能著重知識的瞭解與操作的熟練外,皆與對護理專業本質的體認與落實息息相關,其中最為護理教育強調的即是「關懷」(caring)的體現,對人的「關懷」不僅是一種技能,乃自源於對生命的尊重,如南丁格爾所言『護理不只是一種技術,而是生命,你所做的是你所是的』(張文亮,1999)。如何將不識人間疾苦的青年學生轉變成能體認病患身、心、社會、靈性各方面需求的護理專業照護人員,乃為護理教師們最大的挑戰。以下分享一篇基督徒護理教師的體驗。
Jamison(2007)在“以基督為教學榜樣”一文中提到,耶穌以其身教及言教吸引了大批的群眾主動跟隨祂;祂不斷運用實例及比喻闡明所欲說明的道理,同時以詢答及身教的策略開啟門徒的心智。耶穌是具有權柄的教師(太7:29),正可做為教師們教學的最佳典範。以下針對耶穌常用的三種教學策略提出進一步說明:闡明、詢答及身教。
如何闡明及用何種方式說明最能使聽眾理解,尤其針對社經地位較低的群眾,耶穌常能非常貼切的使用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進行類比,用以闡明天國的道理,如酵母、芥菜種、光及鹽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即是當門徒詢問天國裡誰最大時,耶穌叫一位小孩到爭辯的門徒中,以具體的表明唯如孩子般的謙卑才能進天國,亦才是真正的偉大。故在教導護生時,若能以實際案例作為引導,學習護理照護相關的概念,並透過小組的分享討論,將更能達到學習的果效。
問對問題將能有效的引導學習,為了建立門徒對神敬畏與遵從的生命價值觀,耶穌詢問門徒「誰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太6:27);「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太16:26b)。身為護理教師,我們應該問什麼問題以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信念呢?我們都是神所造的,其實許多生命的經驗與體認是相通的;如在教導如何關懷病人時,讓學生認識與疾病共生的經驗及設想個人會如何因應,將更能提升學生的疾病照護過程中對病人需要的敏感度。
最後,耶穌在教導過程中經常與門徒同行並親身示範,以其生活見證神的愛,祂就是神的彰顯,讓世人具體看到、聽到、摸到那位創造宇宙萬物與愛世人的獨一真神。護理教師不能僅在教室說護理,更應在病人床旁展現所說的,俗語說百聞不如一見,唯有言行一致才能產生教導的影響力;而學生在我們的身上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Jamison(2007)在其文章的最後提出了一個讓我們省思的問題,「我們應如何向學生彰顯神的愛以引導他們去愛人?」如南丁格爾所言,『你所做的是你所是的』,護理的過程其實是個人生命的展現,學生需要從我們的身上學習如何去愛。
附 註
1. 護理專科教育6大核心素養:一般基礎醫學、尊重生命與關懷、一般照護技能、敬業樂群、問題發現與改善、自我成長(台灣護理教育評鑑委員會,2007)。
2. 護理大學教育8大核心素養:批判性思考、一般臨床護理技能、基礎生物醫學科學、溝通與合作、關愛、倫理素養、克盡職守、終身學習(台灣護理教育評鑑委員會,2007)。
參考資料
1. 張文亮(1999).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台北:校園。
2. 台灣護理教育評鑑委員會(2007).2008年12月8日取自www.heeact.org.tw/Nursing/NursingScore.aspx?F=2
3. Jamison, S. L. (2007). How did Jesus teach? Journalof Christian Nursing, January-March,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