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42期-2024年3月


【回應】透過關懷見證上帝的愛

作者:■文/陳清惠 RN, 成功大學護理系兼任教授   發佈時間:2024-10-30
「關懷」一直被認定為護理專業的重要核心價值,欠缺關懷的護理照護,就如人失去靈魂,將無法展現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唯有透過關懷,護理人員才能與病人建立具療癒性的護病關係。透過絳桃老師對Blackard博士文章的詮釋,更看見教導「關懷」不僅是護理教育的目標,更好似在人心播種天父愛的種子,讓愛拓展並流轉於人間,至終會回饋到我們這群持續播種的護理教師身上。
 
人與人間的「關懷」源自於人利他的良善本質孟子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謂的不忍人之心,是生而固有的。由上帝創造人的角度視之,我們更能理解其原由,因為我們是照著上帝的形象與樣式造的,並賦予了人類第一項存在的價值,乃是管理萬物,創世紀1:26「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而上帝的本質就是愛,對萬物,祂賦予人類管理之責,以守護祂所造的萬物,而我們也得以享受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但對上帝所最珍視的人,約翰一書4:7-8「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祂期許我們能彼此相愛。但何謂天父所說的「愛」?要如何實踐?「愛人」的實踐,起始於對他人的關懷,要能敏覺與同感所關懷之人的需要,並能展現有效的行動力予以提供幫助。
 
在福音書的記載中,常見耶穌展現醫治神蹟當下,出現「耶穌就動了慈心」的經文,如醫治路旁的兩名瞎眼的,馬太福音20:34「耶穌就動了慈心,把他們的眼睛一摸,他們立刻看見,就跟從了耶穌。」;罹患痲瘋病的,馬可福音1:41「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關懷的展現,萌生於對他人病苦同情共感的不忍人之心,進而運用自身的能力,滿足對方的需要。而我們實踐關懷行動的對象是誰呢?路加福音10:27-37,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中,耶穌闡明了我們當向周遭有迫切需要的人,展現具實際行動的關懷。對護理教師而言,學生乃護理專業知能的弱勢群體,需要我們的教導,建構照護病苦者的知能。關懷是護理照護行動的根基,學生需要體認到關懷的價值,心動後才能展現行動,若欠缺關懷的信念與態度,護理的照護措施,就如哥林多前書13:1所言,「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欠缺關愛的作為,只會令人覺得是與己無關的炫技與吵鬧;再高超的護理技能,無法感動病人,就發揮不了對病人心靈層次的安慰與激勵。
 
馬太福音10:42「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馬太福音25:34-40「⋯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什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上帝與有缺乏者、病苦者同在,展現「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心懷,正是見證上帝與我們同行的表現,讓人透過我們所展現的關懷,得見主面、得嚐主恩。
 
對需要者展現關懷的行動,看似付出,卻是上帝在人間恩典的流轉,我們站在病苦的關卡,讓上帝恩膏透過我們湧向每一位需要幫助者,而這恩典的水流,至終會循環到灌注到我們身上。祈求聖靈加添我們信心與力量,讓我們成為上帝恩典流通的管道,在每個照護的瞬間,一同經歷天父同在、同工的幸福!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