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181期-2008年12月


為主發光—回應「改變生命的教學」

作者:回應/吳麗芬 RN, PhD, 臺中護專副教授   發佈時間:2008-12-01
護理老師是一個角色模範,若老師們的表現讓學生與被照顧者覺得被尊重,那麼這群涉世未深的學生就能慢慢轉化為具有同理與關懷素養的護理人員。
讀完清惠老師針對Ms. Jamison撰述耶穌教學方法的文章,我深深的體會到不論西方或東方、古代或現代的教學原則都是類似的,例如我國古代孔子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美國近代教育思想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之生長與重組」、「從做中學」。新約聖經中記載耶穌以「闡明」、「詢答」、及「身教」的方法來教育學生及民眾們。
在護生的養成教育中受到護理鼻祖南丁格爾女士關心傷者、安慰病患的影響,護理人員工作中被要求的不僅僅只是在課室教學中所學到的「認知、情意、技能」的呈現,還要能夠加上對生命的關懷。這種關懷生命的情操除非自己曾經感受過、經歷過或深刻體認過,否則很難讓人體會,更別說要將他們從生活及行為中自然流露出來。
護理老師是一個角色模範,他們在實習指導時被要求以小團體的方式,每次指導不會超過10位學生,所以老師的一舉一動都被學生看的清清楚楚,就像小孩子模仿及學習父母的行為一樣。也就是說若老師們的表現讓學生與被照顧者覺得被尊重,那麼學生就會學到如何尊重別人,這群涉世未深的學生就能慢慢轉化為具有同理與關懷素養的護理人員。
這幾年的聖誕節我都會陪著學生到學校附近的護理之家去向住民們報佳音。記得第一年向護理之家提出計畫的時候,負責的窗口聯絡人表現出沒有多大興趣,但是還是接受申請,學生們也覺得是老師邀請的活動,不好意思拒絕,只得勉強同意。但是當他們跟著聖誕老人一起唱著聖誕歌,走進住民的房間為他們祝福、禱告、問安的時候,學生們看到住民們表現出感動與感謝的眼神和反應,讓他們感受到把愛分享給別人之後的滿足。第二年的聖誕節,學生主動的將報佳音的事當作團契的大事,在9月份學期一開始時,就開始和我談論要如何辦報佳音的活動,並且向我敘述他們的構想。我看到他們的改變,也看到神在他們心中動了善工,他們會要求我為住民們禱告與祝福,也會主動提出要把他們自己的聖誕餐會簡化,省下來的錢買比前一年更多、更適合老人家吃的軟軟的點心去當作聖誕禮物分享住民們。護理之家承辦人員的態度也由公事公辦變成熱情歡迎,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去年報佳音活動結束後,許多住民反應他們被學生們感動,他們留著淚對工作人員說,他們的家人沒有想到他們但這些可愛的護生卻主動來關懷他們。這些年來,我藉著活動陪著學生,讓他們有機會接觸生命,也學著關心生命,看著學生們愛主愛人的心逐年成長。
基督徒老師就像上帝放在學校的一盞燈,聖經上有三處經文提到點燈〔註〕,並且強調點燈的目的是要叫人看見亮光而且得到照亮,作老師的我們也是一樣,當我們願意被主點亮,就當不畏艱難的屹立在校園燈台上,讓學生看見主的亮光,得到指引並來到主的愛中。
〔註〕
1. 馬太福音 5:15「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2. 路加福音 8:16「沒有人點燈用器皿蓋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燈臺上,叫進來的人看見亮光。」
3. 路加福音11:33「沒有人點燈放在地窨子裡,或是斗底下,總是放在燈臺上,使進來的人得見亮光。」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