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43期-2024年6月


護理教師床邊教學反思—從基督國度觀談起

作者:■文/莊家豪 RN, 慈濟科大護理系教師   發佈時間:2024-10-31
緣起
記得某年飛機艙內一隅,我與陳清惠老師分享2016年國際基督徒護理團契(Nurse Christian Fellowship International, NCFI)在菲律賓舉辦的會議感想,關於如何培育具有基督國度觀的護生及新世代的重要觀點;2018年因擔任台灣基督徒醫學協會的學生活動召集人,偕同一群醫學生到訪印度參與全球基督徒醫師暨牙醫師團契(International Christian Medical & Dental Association, ICMDA)國際會議,再次學到國度觀能幫助醫護人員勝過現今諸多考驗與不公義的制度。
 
身為一位基督徒醫護從業者,所定睛的不再只是眼皮下的功名利祿,而是用基督國度觀,來服事世界,勝過諸多考驗,維繫人類健康與生命福祉。當接獲本次「基督徒護理教師的挑戰與使命」專欄邀稿,我倒吸一口氣,心想:「到了該檢視這兩年教學實踐的時刻了」。過去10年,我曾撰文分享參與國內外基督徒醫療福音宣道會議的心得,面對現今多樣化的世界觀,「基督國度觀」儼然成為基督徒重要的回應及判斷依據,診視我們的信仰根基是否建立在沙土上?抑或是磐石上?對我而言,身為護理教師,能否將基督國度觀運用在臨床照護,甚至讓病人與護生在生命交流中有正向鏈結,將影響護生對於護理教育的興趣與使命。
 
身處全球護理師荒的此刻,基督徒護理教師若能將臨床教學鏈結於神的心意,培育具有基督國度觀的健康照護者,使他們在這紛亂震盪世代,非但不被擊垮而卻步,反能倚靠基督站立得穩。雖然實在是艱困的考驗,然而,以基督國度觀思考,運用在床邊教學實務上,仍是有跡可循,甚至幫助我們發揮 神對我們的託付。本文將透過筆者床邊教學的運用實例,依序分享基督國度觀(看見在地如在天的基督榜樣)、受造的尊貴(自我肯定、對病人尊貴生命的體認)、人的治理位份(實踐、創造、反思)以及跟隨主腳蹤(願意跟從與治理)。
 
基督國度觀
筆者認為—床邊教學的主角是學習者,病人是生命的教導者,而實習老師是中間的魔法師,運用教學技巧讓學生看見自己與病人、與護理激盪出的火花。首先,實習老師要先考慮學生身處的時空背景及其「世界觀」,試著站在學生看待自己的角度、看見護理的價值與動機,務要用心與他們溝通,展現對學生的關懷,引發他們願意跟隨老師學習的心態,這樣的關係建立具有關鍵性影響—將幫助學生自我肯定、體會到自己在上帝眼中的尊貴性,也讓他們願意實踐與反思所言所行之背後意義,而願意學習發揮上帝放在我們身上的治理位份,甚至跟隨主的腳蹤,持守護理專業的使命。
 
「世界觀(World View)」是指個人或社會對整體社會及個人知識的觀點與基本認知取向(維基百科,2023),也就是受到所身處地域、國家、政府社會及文化環境的「世界觀」所影響的價值信念 。一位基督徒醫師Saunders在國際基督徒醫療暨牙醫協會(ICMDA)會議提到:「『世界觀』就像魚缸,框住我們的思維與行動,如同水面流動、氧氣供給與飼料等驅使我們各處游動,獲取養分。」(莊,2018)因此,世界觀總有侷限性,然而,基督國度觀卻具有永恆性,並不受到當代時空背景的影響而改變,反而因時代演進而達到成全。被基督國度觀所帶領的基督徒護理教師,可以讓學生更明白自我的價值,與身為護理師的命定,因為 神是我們人生這齣戲劇的導演。
 
基督國度觀圍繞在人類的生存與生俱來賦予尊榮與責任的命定(創世記1:26,28;詩篇139:13-14),人原來擁有 神所創造與命定的能力(創世記1:26-27;詩篇8、139;羅馬書1-8;哥林多前書11:7-12),但因著罪與 神隔絕後,罪對於身體、精神與靈魂衍生毀壞,成為有缺陷的傑作,不再能完全反映上帝的形象,不僅破壞我們跟 神的關係,也使我們無法尊重自己跟他人被造的尊榮與命定,進而難以欣賞或善待身邊的人。保羅鼓勵我們要更新、轉換舊思想(羅馬書12:2),將我們原有的世界觀轉向基督國度觀,體認我們及他人受造的尊貴、治理的位份。
 
不同於人本主義,基督的國度觀是以 神的角度出發,護理全地,用基督的心為心對待他人(腓立比書2:5),成就「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10)。基督徒醫療人員帶著基督國度觀,將發明、管理及利用科學技術發展,尋求治療疾病與減輕痛苦(路加福音9:1,2;約翰一書2:6),許多基督徒醫護人員憑著信心回應,讓基督國度彰顯於世界,也讓許多人在基督徒醫護人員下接受福音。
 
人受造的尊貴
我發現自己起初擔任護理教師,抱持理想,充滿熱誠,卻慢慢因殘酷現實而澆熄起初愛心,甚至因著與護生的價值觀不同或不了解彼此的感受,而發生衝突。一位資深專科護理師曾對我說:「我覺得學生並不知道病人的生命有多重要。我求學的時候,也認為只要能把實習作業跟老師要求的做到就好,不太在意病人的安全;工作後病房的忙碌,也只想盡本份,常常根本沒餘力處理病人可能遇到的風險。直到現在,比較有能力去瞭解後,才發現過去錯失很多幫助病人的機會。」
 
這段話讓我反思—護理教師雖是站在病人安全的考量下,提供床邊護理指導,但我們常常不假思索、提出自以為理所當然的要求,忘記每位學生具有個別化的獨特之處,一逕使用相同方式引導,因而讓學生無法接受,教師也產生挫折。身為基督徒護理教師,我們首先需明白每位學生都是獨特的,有個別的命定,若能讓他們認識基督信仰,有基督國度觀,將更能發揮其受造的尊貴及治理的位份。創世紀中 神是在完成一切創造之工之後,才在第六天創造亞當、夏娃,並且是按著 神的形象與樣式被打造,在 神眼中,祂看着「都甚好」(創世紀1:31)。
 
在預備學生進病房實習前,我們常需準備病房照護準則、常規護理事項、診斷藥物、手術全期護理等資料備齊給學生,並在實習第一天帶著學生到醫院與病房環境熟悉。這些前置作業就如同 神為創造人類的預備之工,而帶領指導著學生,也彷彿 神按著自己的形象造人,更應學習 神—看著祂所造的人「都甚好」,欣賞每一位同被 神所造者內在的尊貴性。
 
人的治理位份
創世記1章:28節,「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
 
從聖經看治理(Governance)是 神在創造人類即賦予人類的職分。潘劉玉霞牧師(2022)從希伯來文來看這段經文,將創世記1:28的原文直譯為:「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由此得見,治理的範圍和目標,並非「人」,而是「神所給予的一切」,即「大自然」,治理的目標、策略是:「修復世界(Tikkum Olam)」。但上帝對於「人與人之間的往來」的「法則」則是——牧養。地上的人擔任「管理職務」,並非是要治理人,乃是要帶領人一同「修復城市和國家」。
 
在後疫情時代,面對整個環境的不安、民族主義、地緣政治、戰爭、天災…等等,我們更學習「治理」這塊土地及天災人禍帶來的問題。對於護理專業而言,治理是透過護理專業的實踐與人文關愛的一種行動過程,以一種愛主的心智、持守主命令,去治理、管理及修復主託付我們在護理專業要修復的問題。如同南丁格爾所說的:「護理所照顧的不祉是醫院裡的病人,也包括社會上容易致病的無知、墮落的看法與制度。」
 
學習治理是持續性的過程,且要知道如何「分辨」甚麼是正確的,持守所做的(提摩太後書1:12),面對特別的時刻,特別是危機時刻,要學習以斯帖回應受造的使命,使以色列百姓免於族群滅亡的命運(以斯帖記4-8)。
 
我曾經遇到一位被所有師長拒絕的學生。實習前一個月就接到班導師的交班,告訴我學生的脫序情節與家長的提防,我意識到這將是非常艱難的帶實習經驗,直到實習的最後,緊張害怕的情緒仍不時臨到我,我向 神禱告,說:「主阿!祢清楚這個學生的狀況,我的思慮混亂,求穩定我的心,以祢創造她的心意,帶領我每一步的實習計畫能符合主對她的命定。」突然我想起:「每個人都是神奇妙的創造,只有神才有每個人的使用說明書(個性、命定)。
 
身為基督徒護理教師,並非全能教學者,不要忽略創造他們的是神,祂才是一切造化人心的主。每當我學習謙卑,將學生交託給 神後,不需要想的太複雜,考量她的家庭背景及價值觀,以她聽得懂的話去說明,自己站穩腳步才能帶領學生,設定必要實習條件,最後引導學生達成各項實習目標,讓學生瞭解自我能力與價值。感謝神,最後學生實習雖然表現預期並不理想,但仍完成基本的實習標準,且願意配合團隊進行學習。
 
跟隨主腳蹤
跟隨,是指跟從耶穌。聖經中耶穌使用「跟從我」來呼召祂的門徒(馬太福音4:19-25、16:24;馬可福音 8:34;路加福音 9:23),約翰一書2章4節說道:「我們若遵守祂的誡命,就曉得是認識祂。人若說我認識祂,卻不遵守祂的誡命,便是說謊話的,真理也不在他心裡了。」就像是護理技術操作,學生常常仿照師長的動作去執行,可見跟隨主的基督徒護理教師,無論所做所行,若能與他背後的那一位全能者相襯,學生就能看見教師背後的 神,教師方能邀請學生認識這個信仰,甚至將基督成為護理生涯的養份,持續堅守護理專業。曾有資深音樂創作人與歌手這樣形容護理人員,他說:「護理的日常,是為了人們的非常、失常與無常。」但我更喜歡南丁格爾以基督的觀點說明:「護理是一種科學,是一種看顧的藝術,是神的法則,所以要給予嚴謹的訓練。」(彼得後書1:10)。這個部分我有親身的經歷。
 
曾經有一次在學校的團契分享時,護生問我:「老師,你在團契跟帶實習會不一樣嗎?因為聽說你帶實習很嚴格、很兇。」我向學生承認—我的嚴格,是因為希望他們能看重病人生命的寶貴,用心感受病人的不適,以嚴謹的學習態度聆聽病人主訴,分析病人真正需要,同時也嚴謹要求自己務須善盡教育責任,避免學生面臨危險的邊緣而不自知。
 
然而,經過此次與學生的對話與自我反思,我更希望自己,無論在帶實習或是團契,課室教學或是輔導晤談,我都能緊緊跟隨主,隨時讓自己被主愛充滿有「為父的心」。該名學生真的在我負責梯次進行實習,卻非常的開心,實習後她告訴我:「也許老師是嚴師良友,只是不善言辭,但是確實在實習過程中給我們時常的幫助。老師加油,你很好的。」與我的職場導師討論後,初步瞭解可能是我的高大、不苟言笑及外科性格的特質,對學生有所距離,這是我的優勢但可能是教學上的劣勢。所以我嘗試與我的教學助理溝通、學習微笑與傾聽,學習當一個護理老師且具備「為父的心」為目標。
 
培養具基督國度觀的護理人才
行筆至此,希望我們所培育的學生能具有基督國度觀的護理人才,儘管對護理教師跟學生都不甚容易,但是,我們隨時可依靠這位全能的 神,主必賜下聖靈保惠師教導我們,面對各式各樣的學生,跟隨主腳蹤「牧養」他們,帶著他們去「識別」病人的需要,去「反思」護理專業、「治理、修復」這地,以至於學生也願意來跟隨基督徒護理教師所跟隨的那一位掌管萬有的依靠,「追隨」一生能完成護理志向的基督,便能培育具有基督國度觀的人才。
 
如同路得堅定的對拿俄米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路得記1:16)」我很榮幸能與 神同工,成為榮神益人的師長,這是我的禱告,也是我的呼召。

 

參考資料
莊家豪(2018)。跟著大醫生的腳蹤行-國度觀來看世界觀的基督徒醫者。醫療與傳道月刊,52(2),1-3。
維基百科(2023)。世界觀。資料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96%E7%95%8C%E8%A7%82
張嘉慧(2022年11月18日)。我們搞錯重點了嗎?潘劉玉霞:治理的範圍和目標不是人,是「這件事」。基督徒今日報。https://cdn-news.org/News.aspx?EntityID=News&PK=000000001d56803309a1416bd5a95842a8c7357bf42d664a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