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43期-2024年6月


航向水深之處

作者:■文/蔡慎祐 台灣信義會善牧堂神學生   發佈時間:2024-10-31
“1 耶穌站在革尼撒勒湖邊,眾人擁擠他,要聽神的道。2 他見有兩隻船灣在湖邊;打魚的人卻離開船洗網去了。3有一隻船是西門的,耶穌就上去,請他把船撐開,稍微離岸,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眾人。4 講完了,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5 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6 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7 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8 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9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10 他的夥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也是這樣。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11 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路5.1-11)
 
路加福音的寫作目的、位置與代表意義
路加福音5:1-11這段經文是關於彼得被主呼召的經歷。讓我們先理解路加福音的寫作目的和這段經文有關的背景,四福音書中,只有路加福音的作者不是猶太人,而是外邦人。因此,路加福音是寫給如同你、我一樣的外邦信徒的,和其他福音書相比,此書紀錄許多耶穌傳道事工的細節、事件,也記錄了門徒在耶穌的訓練下如何成長,本處經文也出現在太4:18-22、可1:16-20,此書的紀錄卻是最完整的。
 
路加福音第一到三章,介紹耶穌的生平。第四章開始記錄耶穌在家鄉加利利的福音事工,在第五章呼召門徒以前,耶穌在故鄉拿撒勒宣佈自己的事工,並在迦百農以權柄教導人、以能力醫治病人、從他們身上趕鬼。耶穌趕鬼的行動中,不只在會堂趕鬼,路加也記載祂為西門(就是彼得)的岳母趕鬼。路加記錄這一連串的神蹟,顯明耶穌的大能,以及說明為何人當跟隨祂( 曾,2018)。
 
路加在此特別提及西門的岳母得到醫治,經文提到「她立刻起來服事他們」,耶穌應該有留在西門家用餐,不過,除了接待耶穌,彼得對於要如何回應「神的兒子」,當時的他,還沒做出決定。
 
再次出航:違背常理的要求
西門再次遇見耶穌,是在革尼撒勒湖。這裡被在地人稱作加利利海,就在漁夫西門每天出海打魚的地方附近。這個時候,有許多人聚集到耶穌身邊要聽上帝的道。現場想必是人山人海,所以耶穌上了彼得的船,稍微離岸取得空間,讓更多的人們可以聽見福音。緊接著,經文用三個動作形容耶穌接下來的行動:「坐下、從船上教訓眾人、向西門說話。
 
耶穌的第三個動作暗藏了作者的論點:在路加筆下,耶穌在這段經文中只講了「二句話」,都是向彼得說的。在整個事件中,耶穌自然不只講這二句話,但從作者選擇性的記錄可推敲得知:耶穌講的這二句話是整個事件的關鍵,而這二句話成就了對漁夫西門來說,完全不合常理的神蹟。耶穌的第一句話是: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路加福音5:4)
 
接著,從西門的回應,我們可以理解耶穌這看似平常的話裡暗藏的玄機: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路加福音5:5) 西門的回話告訴我們,這位從小到大以打魚維生的漁夫才剛經歷一個一無所獲的晚上。通常漁夫會利用晚上,魚群看不到網、警覺降低時,比較容易被捕獲,而正因為連晚上都抓不到魚,這群漁夫放棄了白天工作的可能、去洗網了。對他們來說,沒有收穫便代表今天沒有收入,所以西門可能是帶著垂頭喪氣的心情結束了今天的工作。
 
然而,這位借用他的船、用來講道的老師,居然要叫他此刻「下網打魚」?從希臘原文可以更清楚耶穌這句話的語氣。祂使用了「Ἐπανάγαγε開船、χαλάσατε下網」,這二個詞,在聖經希臘文的分類中是命令式語氣,也就是說,耶穌的語氣好像是外行人命令內行人做事。我們可能猜得到彼得當時的心情。不過,彼得因著敬重這位醫治好他岳母的老師,順服了耶穌這個看似不合邏輯的命令(曾,2018)。
 
接下來,神蹟發生了「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路加福音5:6-7)。跟著西門出航的漁夫們網住許多魚,連網子都險些裂開,甚至要請另外一艘船上的同事們來幫忙,才能把這些魚拉回岸邊。這樣的結果完全超乎這群漁夫們的期待,當他們手上拉著這些豐盛的漁獲、回到岸邊的過程中,應該已經開始思考這位命令他們把船開向水深之處的耶穌到底是誰。
 
出航之後:撇下所有的,跟隨主
我們繼續看到彼得對耶穌的回應—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5:4)為什麼彼得要耶穌「離開」他呢?作為一位資深漁夫,彼得比誰都還要更清楚這樣巨量的漁獲必然是神蹟。值得注意的是,彼得不只經歷眼前的神蹟,他應該也聽了耶穌在船上的教訓。
 
耶穌用祂的話語所成就的神蹟,聚焦在耶穌的話語與聖潔(Bock, 1994),還在猶豫不決的彼得透過耶穌的講道及神蹟充分明白自己是一位罪人,他認為自己不配與聖潔的耶穌為伴,將會損害耶穌聖潔的身分。因為像耶穌這樣有能力行出異能的人應該是聖人等級,不會靠近一般人,而是會到神殿中受人供奉。
 
彼得雖然對耶穌的稱謂從「夫子」改變為「主」,耶穌卻察覺到此時彼得還沒完全認識祂這位「主」,彼得當下可能僅是出於害怕的反應。耶穌向彼得做出一個邀請。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路5:10)
 
這神蹟清楚證明:耶穌掌管大自然。耶穌說出神的道,透過祂的命令,神的創造都為祂所驅動。耶穌大可藉著所有人對自己能力的驚奇,順理成章地名利雙收。但祂反而細心地安慰這看清自己有罪的本相而害怕的彼得,邀請他進入一個呼召,帶領這位漁夫以他無比熟悉的方式—「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參與祂神聖的工作「得人」。和其他福音書的記載不同,耶穌在路加福音並未直接叫門徒跟隨祂,反而先供應了這些漁民的物質需要,建立起他們的信心後,才透過行動告訴他們:祂將與他們同在。這次,西門彼得的回應是什麼呢?“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路加福音5:11)第10-11節告訴我們:做好決定跟隨主的,並不只有曾經懷疑的彼得,約翰、雅各這二位漁夫也撇下自己所有的一切,跟隨了耶穌。
 
其實,這才是作者在這段聖經強調的重點:耶穌的權柄與聖潔將曾經的罪人「轉化」成為屬於祂的僕人,祂沒有轉身不看世上的罪人,反而近距離地靠近,邀請我們走入祂的事工。這是一件何等奇妙、何等榮幸的呼召!也許我們都不完美,但就像保羅告訴我們的: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 哥林多前書1:27-28)。讓我們小看自己的有限,憑藉信心回應耶穌的邀請,在我們所在之處走進耶穌「得人」的職分中,和祂一同得人如同得魚。
 
生活應用:成為基督的門徒
從耶穌呼召彼得的經歷,帶出一個獨特的信息意義:我們自然希望生命發生各樣奇蹟,但正確認識上帝聖潔的真理,並順服祂在我們生命中的權柄,應該更優先。我們不要忘記彼得是靠打魚吃飯的漁夫,他也可依照經驗告訴耶穌這位門外漢,祂的要求不合理!但當他放下他過往經驗的框架及限制,這位漁夫親眼目睹了那豐富到連魚網都差點要裂開的恩典。
 
因此,當我們為考到高分、找到好工作、有好的工作表現和所有生命中的大小事物禱告的時候,我們需要先知道基督是我們生命的主,順服祂在我們生命中的權柄,聽從祂的指示,當我們願意聽從主的指示,為上述提及的事物禱告時,那因著相信帶出來的果效必然與我們同在。
 
最後,故事的一開頭,彼得這艘停在湖邊的船孤伶伶地靠在岸邊,滿身疲憊的甲板上空無一人,疲乏的船主,已經去洗網,倦怠地結束一天的工作。不過,在耶穌的請求下,彼得再次讓船下了水。但這次和日復一日的工作不同,明明船上只有幾個人,上帝的道卻充滿了小小的船。在耶穌第二個指令下,即便在漁夫經驗中不會有魚的時候,當彼得順服將這艘傳開向水深之處,把網撒下。沒想到,大量漁獲竟還需要另一艘船來幫忙。曾經空無一物的漁船,現在豐收而歸。現在,這艘漁船再次靠在岸邊,不同的是,耶穌的恩典已然充滿了它,和它的主人一樣,它預備好要去得人了!
 
 
參考文獻
曾思瀚,《天國演說家:從言說行動理論看路加福音》,(台北:校園,2018),143-150。
Bock, Darrell L. Luke, v.1: 1-9:50. Grand Rapids, MI: Baker, 1994.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