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常見的感覺統合問題
作者:薛卉君 MS, 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復健組副組長 卓妙如 RN, PhD, 輔仁大學護理學系助理教授 發佈時間:2008-12-01
耶穌祝福兒童
聖經路加福音(十八章15-17節)中有一段話:有人抱著自己的嬰孩來見耶穌,要祂摸他們;門徒看見就責備那些人。耶穌卻叫他們來,說:「讓小孩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 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 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
兒童的特性就是純真、簡單,所有的兒童都是特別的、獨一無二的,我們感謝及讚嘆神創造萬物與延續生命的奧妙時,也須尊重屬於神的每一個孩子,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因為孩子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即離開母體,需要父母與照顧者的關愛、接納與支持,經歷分離的焦慮與恐懼的歷程,逐步由翻身、坐起、爬行到可以獨立行走,並不斷學習探索陌生的環境與事物,學習愛、關懷、付出與分享的人生。
幼兒的動作發展
動作發展只是幼兒發展的一部份,幼兒的身體動作主要為下列8種類型-走、跑、跳、攀爬、投擲、接捕、踢、打擊等。幼兒通常會先出現上述某種動作,在發展這些身體動作的過程中,逐漸因不斷重複出現而更熟練、更穩定或更多樣化,例如走跳(邊走邊跳)。然而,幼兒為使動作達到更穩定和更協調的狀態,就必需整個身體一起動作,而不是單純的肢體動作,例如原地跳的動作,從輕輕的小跳至用力的跳高,『跳』不僅是腳的動作而已,還須雙手擺動向上帶高或落地時張開,以維持身體平衡,這些動作都包含在跳的動作內。幼兒就是從動作中學會應用全身的協調能力,也在動作中體會身體動作的感覺(例如:用力、放鬆、平衡等)、身體與環境(例如:空間、距離、時間)的關係。
案例探討:吳老師的困擾
吳老師是公立幼稚園的中班老師,已經服務多年。這幾年來,越來越多小朋友出現學習的問題,讓吳老師困擾及困惑:這些孩子看起來聰明可愛,怎麼這麼難教啊?這些讓吳老師困擾的小朋友,『症頭』不太一致,有的很難乖乖坐著上課、有的則又太懶得動了;有的小朋友很會說話,但拿筆或剪刀時,卻完全沒辦法跟著操作;有的小朋友會把『3』寫成『ε』、有的寫成『m』;有的小朋友吃東西,過了2個小時還含在嘴裡;有的小朋友這個不玩、那個不碰,別的小朋友一摸到他,就哇哇叫痛。這些小朋友究竟是怎麼了?吳老師忍不住問自己:他們是故意的嗎?可是,他們是小朋友耶,真的這麼桀驁難教嗎?
其實,大多數在幼托園所,造成老師困擾的小朋友,通常不是故意的,而是生理成熟度不夠,尤其是感覺統合發展還不夠成熟;不只吳老師遇到困擾,其他幼托園所的老師也常碰見此狀況。一般幼托園所收到的幼兒,通常不會有明顯的肢障或心智障礙(例如:中重度智能障礙或中重度自閉症),但可能發展表現品質不佳。這類小朋友,常常沒被家長發現其學習的能力還不足,常常是入學後才被幼托老師篩檢出來。吳老師也在職能治療師到所服務的過程中,認識『感覺統合』的觀念和應用。
『感覺統合』的觀念和應用
原來人類發展各種能力,是為了應付環境中所有挑戰和需求,其中一項終生都會需要用到的基本功能,是感覺統合功能。我們可以順利地把湯匙送口、穿脫褲子、作息正常、專注力持續⋯等等,都是感覺統合功能良好才有的表現。幼兒可能因為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或是刺激過多或不足,影響幼兒感覺統合的發展和功能。只是,照顧者或專業人員要怎樣知道幼兒有無感覺統合發展的缺失呢?以下分別就不同感官系統常見的感覺統合缺失外顯行為,提供照顧者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與觀察。
㈠前庭系統:此系統負責處理我們在移動狀態下處理其他訊息的功能。它還會影響我們肌肉張力及空間概念的發展,讓我們可以有能力應付不平穩的平面(例如:順利搭乘手扶梯、快滑倒時可以平衡等)及在動態狀態下處理訊息。前庭系統有障礙的幼兒可能自出生後有粗大動作發展遲緩的歷史;可能會很怕高或相反的過於不怕高(可能會一直爬高爬低造成照顧的壓力);可能無法跑動同時看東西或回答問題而很害怕跑動(或相反的,一直動來動去但也無法同時處理其他訊息);可能無法接受頭低腳高的姿勢(例如:翻滾)、可能害怕鞦韆、滑板等不平穩的平面。
㈡本體覺系統:此系統負責處理我們出力的大小、方向、角度的偵測與使用。此系統有障礙的幼兒,可能會在練習書寫時太用力而把紙寫破、可能都用蠻力丟擲物品而不會調節力道、可能要跟人打招呼卻出力太大、可能跟不上幼稚園的律動舞蹈、可能身體不太靈活⋯等等。
㈢觸覺系統:觸覺讓我們察覺物品材質是否會傷害到皮膚或讓我們認識物品質地特性。有的人過於防禦,過於不接受溫度稍低或稍高的物品;過於逃避黏稠材質(例如:不接受漿糊、膠水的活動);過於排斥赤腳在沙地或草地上行走;對洗頭、剪髮這些大面積被接觸的活動有抗拒反應⋯等等。
㈣視覺系統:小朋友沒有視覺問題,但在一堆東西中找尋指定物有困難;東西移動時,追視或注視有困難;已大班年紀,相似物的判斷表現卻不佳;從事拼圖迷宮這類活動有困難⋯等等。
㈤聽覺系統:小朋友聽力沒問題,但環境中有別的聲音,他就很難把注意力持續在某一個聽覺訊息上;或是很容易把數字聽顛倒(例如:2支鉛筆、1塊橡皮擦,聽成1支鉛筆、2塊橡皮擦)。
㈥味嗅覺:一般幼兒經過許多次的經驗,可以只依賴味覺或嗅覺就知道這是什麼食物或這是什麼物品。若小朋友很依賴視覺,則表示味嗅覺的知覺功能不足以使小朋友有效率。
上述為常見的各個系統因感覺統合功能不佳,所可能出現的外顯行為,提供給家長及老師參考。過去多年來,小朋友一些行為,大人會覺得孩子莫名其妙或不配合,以致於在教養或教育方面,造成大人和小朋友雙方都有極大的壓力。當感覺統合的知識廣泛之後,發現真的有蠻多小朋友(其中大多數智能正常)在生理上有些障礙或異常,需要療育和大人包容他們發展過程中還要再多努力的部分。當然,小朋友可能出現未列於舉例中的行為,但干擾了小朋友學習、生活自理的執行或是人際互動。若家長有相關疑慮,都可向相關專業人員提出問題,由職能治療師協助您找出小朋友需要協助與幫忙的部份,一起與家長為小朋友的發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