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伴我行—高齡者的照顧者生命圖像
作者:■文/楊麗齡 RN, 護理教師退休 發佈時間:2024-10-31
照顧高齡者的天使們
照顧高齡者是件辛苦的事,眾所皆知,當高齡者生活需協助處較多且耗費時間較長,照顧者的負擔就很大。然而,基督徒照顧者面對這些壓力,會有所不同嗎?會遇到甚麼樣的挑戰?在面對挑戰時,信仰如何幫助他們?此外,旁人可如何幫助他們呢?本文訪了三位基督徒,一位是30年前在壯年期的照顧經驗,另兩位是現在樂齡期的照顧經驗。兩位是照顧長輩,一位是照顧配偶。背景雖迥異,都是我的好友,在此娓娓道來他們的故事。
一、貞貞
貞貞現年83歲,回想起30、40年前照顧養母的日子,恍如昨日。
兩頭跑的日子
自從養父過世後,就一肩挑起照顧養母的責任。養母唯恐苗栗老家會被其他人侵占,死死地守著,這可害苦了遠住台中的貞貞。那時,貞貞已是有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白天在被服廠工作,晚上要唸國中的夜間部(補校),還要抽空去苗栗照顧媽媽。有一次,貞貞母親心臟不適在苗栗住院,遇到貞貞畢業考,當晚她請了護生(工讀)照顧母親。不料當夜,母親想要出門不成,就拿著點滴架敲房門。貞貞第二天去看她,母親被約束在床上,一見貞貞就破口大罵,貞貞的眼淚就汨汨而下。這種台中苗栗兩頭跑的困境常周而復始,她將母親帶回台中沒幾天,母親常常私自跑回苗栗。「還好,我的乾姊姊,會三不五時去看媽媽。」乾姊姊是個基督徒,是被服廠的同事,傳福音給貞貞,且常在貞貞最需要的時候,給她很實質的幫助。
母親跌倒了
兩頭跑的日子結束了,因母親在浴室跌倒了,那次傷到髖關節。住院期間,貞貞胞姊及乾姊姊都前來協助,輪流照顧母親。出院後,母親脫序狀況更加倍了,貞貞只好辭職在家照顧她,兼做些家庭手工,寸步不敢離開母親。「有次我出去探訪,回到家看到窗戶下有火燒過的痕跡,媽媽說她在燒螞蟻!」之後,貞貞要出門前,就讓母親坐在懶骨頭上面,這樣母親就無法起身去搞怪。
母親搞怪 姊妹們救援
母親失智了,會將穢物丟在床下,女兒問那黑色小石頭是何物,貞貞回那是阿嬤的黃金。母親會將尿布撕成碎片,散在各處。遇到外人來,就抱怨她沒吃飽。睡覺會從床上掉下來,貞貞找了木工來做欄杆。母親晚上睡不著,想要跑出去,不斷地搖欄杆,吵得全家睡不著。當貞貞快撐不住時,乾姊姊會從苗栗來台中,住她家,晚上由乾姊姊照顧母親,讓貞貞好好睡一夜。當貞貞無法出去聚會時,教會姊妹們就到她家聚會,讓她安心。期間,教會牧師夫婦也常探訪她母親,母親也在意識清楚時領洗了!
面對母親怪異且負面的言語,貞貞說,就是不要把它當真,根本不要裝進去!不要反駁,只要順服。還有,要包容,朋友勸她說:「她(母親)會如此,也是無奈。」既然雙方都是出於無奈,又有何好計較的?
她安詳走了
母親在83歲高齡辭世,走得安詳。一路巔顛簸簸,卻也平安度過,貞貞說是因遇到很多貴人。母親辭世後,乾姊姊會騎車帶她四處去玩,兩個還去遊黃山、夏威夷及歐洲。感覺似乎要把那幾年失去色彩的日子,重新活回來。在那個對失智症了解不多的日子,且公部門給照顧者的社會資源鮮少時,貞貞靠著鄰舍、家人及教會弟兄姊妹及牧者的支持,咬緊牙關走過來了。
貞貞說,照顧高齡的母親對她的意義,是得到由神來的毅力,且神給她喜樂,靠這喜樂,她也樂於助人,要與人分享神的愛。原來,這個生命圖像就是在受苦中,主愛顯得更豐沛且喜樂滿溢!
二、莉莉
莉莉現年67歲,照顧93歲高齡母親(以下簡稱阿嬤)已7年,阿嬤已由中度失智轉為重度失智,然而,這一家依然從容優雅。
辭退外勞
7年前莉莉還在上班,母親在外勞陪同下,搬來新竹與她們一家同住。莉莉退休後,想增加阿嬤的活動量,想讓外勞帶阿嬤去跳讚美操,無奈,外勞不肯,因戶外無Wi-Fi,會打斷她與男友的通話。同時,外勞不太適應主人一直在家的日子。疫情期間,有次阿嬤住院,外勞堅持外出購物,讓莉莉非常生氣。剛好醫院社工師來訪,提醒莉莉可以考慮使用長照2.0資源。4年前,她辭退外勞,獨自扛起照顧重度失智阿嬤的責任。
這樣過一天
她每天一早起來,趁著阿嬤還沒起床,趕快做家事,包含照顧頂樓的屋頂花園。約10點,阿嬤起床後,協助她更衣及吃早餐。12時左右如廁,莉莉會先問她,通常就能順利撿到黃金。往往能掌握阿嬤大小便的時間,上廁所時只需幫忙放長形尿布,阿嬤就會自己拉褲子。下午,2時吃午餐,晚上8點吃晚餐。今天看到阿嬤,還會自己吃蒸熟且去皮的番薯,端著鐵碗,用湯匙挖著吃。至於沐浴,就是弄髒了,順便洗澡。讓阿嬤坐在馬桶淋浴,由於空間很小,手都扶得到,連無障礙設施都不需要。
午後,阿嬤跟著莉莉在二樓。莉莉有時看電視做運動、做園藝、畫畫及追劇。阿嬤很安靜,已不太能言語,由於腳不方便,通常靜靜坐在一旁。需就醫時,坐復康巴士或計程車,因敬老,每次減免100元。至於買菜,莉莉加入三個團購,所需都足夠。如果,莉莉需要出去授課(園藝或手工)或上課,就請喘息服務來4小時,讓她能安心授課或學習。不過,最近由「市」搬到「縣」,喘息服務就少很多,因縣的幅員廣闊,居服員人手不夠。在沒有喘息服務時,莉莉說,就是「我在哪裡,阿嬤就在那裡」。 需外出時,莉莉會開著車帶阿嬤出去,一下車就讓阿嬤坐輪椅。
信仰來敲門
莉莉信主後也積極帶家人信主,由於阿嬤年輕時吃過苦頭,莉莉幫她禱告時,阿嬤會感動得流淚,之後也在教會長老的帶領下決志。來到新竹後,就快快受了洗。莉莉的妹妹是慈濟的,剛知道阿嬤受洗時很生氣。但之後看到阿嬤在莉莉家過得很平安,就不再多說。莉莉的兄弟姊妹們,常在莉莉家聚餐,不只是過年,還有母親節、生日…。有時連孫子也一起帶來,頗為熱鬧。莉莉認為是因阿嬤年輕時為家庭的付出,有目共睹,不只持家,還開小吃店,店內及家內大小事務,多由她扛起來。莉莉說「只要阿嬤在,就會有凝聚力」!兄弟姊妹們每月也都會各出一點錢,好讓莉莉能安心照顧阿嬤。
最棒的照顧
莉莉認為對阿嬤最好的照顧就是「不要特別關注她,只要讓她看得到你,而你就作你本來就在做的事。」哇,真是智慧的叮嚀,說穿了,就是看自己合乎中道嘛!莉莉的兄弟姊妹們雖不是每天來支援,但同心合一地出錢出力,比得上一切外在的社會資源。許多人照顧失智患者,最後自己變得很憂鬱且孤立無援;而莉莉,卻是怡然自得,因有耶穌及弟兄姊妹的幫助。
三、香香
香香姊現年76歲與大她10歲的澄澄結婚已半世紀,生活多是平靜安穩;這幾年也迎來不容易的日子,而她一直說恩典夠用。
癌症來敲門
79歲那年,澄澄得了初期肺癌,醫師建議做右下肺葉切除,但幾經溝通,最後依澄澄的決定,做局部鍥狀切除及一個化學療程(六次化學治療)。治療過程均由香香親自照顧,而她也在中老年齡了,照顧極為艱辛。所幸,澄澄是個合作的病人;術後的呼吸運動及下床走動等,他都努力去做。化學治療期間都沒有特別的不適,真是恩典。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他們心裡難免擔心害怕,只好呼求上帝幫助。從那次住院開始,他們每天一起唱詩讚美主,輪流禱告。加上牧師及弟兄姊妹的探訪及禱告,他們的心裡是平安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澄澄完成化療後,順利恢復手術前的生活。
第一次跌倒
澄澄81歲那年,與香香搭公車返家時,司機緊急煞車讓他跌坐公車地板,導致第一腰椎裂傷,連小小動作都疼痛難耐。經兩個醫院評估後,以骨水泥注射處置,立刻見效,術後即能下床走動,鼓勵他活動使用拐杖,偶爾也會出遊。走累了,拐杖還能變成椅子呢!不過,此次跌倒後活動量明顯減少了。
第二次跌倒
今年澄澄86歲,一月時由台北搬家到新北,離大女兒住家近,方便彼此互相照顧。3/5,澄澄在餐廳樓梯間為閃避一個小孩,腳踏空兩階跌倒,造成左側股骨頸移位性骨折,接受了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後返家,初期非常的辛苦。因澄澄身材高大,嬌小的香香要一個人扶他上下床及沐浴,都很困難。返家第3天,澄澄為了拉窗簾,又摔了一跤。香香叫了救護車直接送急診,還好人工髖關節沒有移位。再次數算恩典,真時刻需要主。
居服員幫助大
「幸好有長照2.0政策!」返家後第8天,開始有居服員前來協助。週一到週五,每天2小時,協助沐浴及備餐。香香指定找男居服員,因澄澄高大,要男居服員才有辦法協助沐浴。一個原本念餐飲科的居服員,很會烹飪,香香出門前,只要先溝通好要煮什麼,就可利用這段時間出門辦事。另一位居服員,會幫忙理頭髮。他們皆不只在身體照顧上提供協助,照顧過程中會與澄澄聊天,對澄澄的心理健康很有幫助。這兩位居服員,真是香香大大的定心丸。
考驗家人的信仰
跌倒及人工髖關節手術帶來很大的壓力,對香香一家生活有不小的衝擊,但也讓香香見識到家人信仰的真實。原本與大女兒親密互動不多,且存有偏見。但這段期間以來,女兒總是那麼貼心,許多事都能冷靜分析,並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大女兒平日並不常上教會,且通常是要做英文翻譯才去主日,讓香香很擔心她的信仰。然而這一段時間,女兒幾乎每天早上用經文傳來上帝的愛及應許,帶下鼓勵及安慰。此時,他們才知道,女兒的信仰是有根基的,且是能活出來的!她及澄澄現在每天晚上一起唱詩歌,讀聖經及禱告。每週一次家聚時刻,由孫女帶謝飯禱告,之後也彼此分享本週趣事。讚美主,主藉這一次的災難,家人間沒有抱怨及指責,互動反而更緊密,凝聚力更增加了。
最後,香香用一節經文描述這段澄澄生病期間,他們倆的生活經驗:「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腓立比書4:12)
這真是一種最寶貴的自由呀!
討論與反思
這三位基督徒姊妹的時空、年齡、與照顧者關係之背景皆迥異,但卻有很雷同的經驗,就是照顧者遇到的挑戰,重擔太大了,一個人絕對無法獨自承擔。沒有任何人能一天24小時,獨自照顧混亂的失智者;嬌小的中老照顧者怎樣也扶不起高大的老老配偶。他們需要的是實質的幫助,像是:至少能久久地睡上一個好覺,能抽個空兒出門辦一點事兒或透透氣,能跟朋友聚會一下,去上個課,學一點東西…。
實質上有幫到忙的,無論來自家人、教會弟兄姊妹、鄰舍或居服員,都是旱地見甘霖。家人金錢上的資助也是一大助益,直接或間接能緩解壓力。這些資助中最切身的是家人,其次是教會的弟兄姊妹/牧者/鄰舍。當這些基督徒看到照顧者有需要,都義不容辭地立即伸出援手。我想到歌林多前書13: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在社會資源上,無論是醫療、輔具、交通及居服員,都是很大的幫助。然而,有社會資源可用固然好,但能靈活調度更好。每個縣市資源不一樣,有復康巴士時就坐,否則就坐愛心計程車,若都沒有就自己開車。有居服員就有人來幫忙,沒有時就「帶出去」。 這些深信萬事都互相效力的基督徒,遇事似乎更有彈性。
在這世代,高齡失能/失智者像一塊試金石,若環境中有人跳出來,伸出援手,就稱為主要照顧者。當主要照顧者自己一人當不起時,周圍可能又有人伸出援手;或許有人冷漠/逃避,甚至趁火打劫。想到彼得前書4:12~13說:「親愛的弟兄阿,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信仰給他們最大的影響,是有不一樣的看見,基督徒照顧者似乎有異於一般人對照顧高齡者的看見。貞貞看這是上帝在磨練她的毅力,讓她有力量也有喜樂,可以服事人,領人歸主。莉莉照顧重度失智的媽媽,凡事處之泰然,家庭環境依然優美,且全家更有凝聚力;她還能作教會的重要同工呢!香香看到這是一個讓他們得自由的契機,讓他們一家無論何環境都得了秘訣,可以有喜樂,有力量面對挑戰。
照顧高齡者絕對是受大苦,甚至周圍的人也多少會吃些小苦頭。由主給我們的好眼光,不以為奇,要看作是與基督同受苦的好功課,也殷切盼望在祂顯現時,我們都可以喜樂!本文這三位主要照顧者走在前面,讓我們也能喜樂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