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簡介:
Cone在海地出生長大,父母是傳教士,她擁有47年的護理工作經驗, 31年的護士教育工作經驗。奧爾德森-布羅德斯學院學士學位,阿祖薩太平洋大學的碩士學位,發表了《連接:靈性護理的基本社會過程》論文。自2006年以來, Cone博士在洛杉磯阿蘇薩太平洋大學教授理論、研究、國際健康、靈性和健康以及寫作課程,並擔任博士生紮根理論研究的專家。 Cone自2006年起擔任博士生紮根理論研究專家。她在2008年至2009年間作為富布賴特學者前往挪威,與挪威護理研究員Tove Giske博士合作,發展了幾種紮根理論。 2014年,她獲得了APU的研究補助金,在挪威進行研究。 Cone和Giske博士共同編輯了多本書籍和手冊,並在全球多個國家的會議和研討會上介紹了他們的工作。
講員簡介:
Marsha Fowler是博士、碩士、醫學博士、註冊護理師、 FAAN。福勒博士是美國加州阿蘇薩太平洋大學倫理學和靈性學榮譽教授。 她是美國護理學會院士、英國皇家藝術學會院士(倫敦)、富布賴特研究獎得主( 2018-2019 年)。她獲得了許多獎項和讚譽,其中最珍貴的角色之一是擔任長老會的牧師,為會眾中的殘疾人、老年人和移民服務。
Bart Cusveller,是荷蘭茲沃勒應用科技大學護理精神護理與倫理學副教授。接受護士培訓,獲得了哲學學位,並將其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用於研究和教授護理倫理和精神護理。他與國內外學者和專業人士合作並出版了作品。他目前是其祖國全國護士協會常務道德委員會主席。
Rosa M Lopez Posteguillo,護士,生物倫理學安寧療護碩士專家,現已退休。參與教會的婦女和家庭護理小組。是西班牙基督教護士全國委員會成員、歐洲基督教護士委員會主席和 I.B. AEE(西班牙福音派聯盟)生物倫理工作小組主席。 (西班牙福音派聯盟)巴塞隆納福音派醫院董事會成員。 GBU 參贊。鹽水處理培訓師(我們工作場所的基督見證人)。Sifra 董事會成員。瓦倫西亞大學生物倫理學研究小組成員。

現場演講摘譯:
一、三位專家分享對倫理學感興趣的原因
Marsha表示作為一名基督徒,我很好奇信仰如何與專業結合。而我認為倫理學正是這個結合點。因此,我並不是遇到了什麼倫理困境,而是覺得倫理學是能將信仰融入護理和護理服務的地方。
Bart Cusveller認為倫理學是護理的核心。倫理學基本上是對情況與規範之間緊張關係的反思。以聖經的例子來說,《約翰福音》第七章中關於耶穌與行姦淫的女人的故事,法利賽人希望耶穌能依照律法行事,但耶穌意識到這種情況下不應該套用律法。耶穌並沒有廢除律法,而是對那個女人說,不要再犯罪了。耶穌非常有創意地處理了情境與律法之間的緊張關係。
Rosa M Lopez Posteguillo提及過去她在護理的倫理和道德課程中學到的是,如果病人和他們的家人不遵從醫生的指示,會被威脅--將會有什麼後果,甚至醫生有權拒絕病人並將他們趕出院,,但這種處理方式讓我們的心感到衝突。因此,透過倫理學,她了解決策間的衝突與適當性。
二、探討現有社會與護理倫理相關的議題
Bart提到他的太太也是一位護理師,但是在護理工作環境裡,相互不友善對待,這不友善來自護理人員的導師、同事、病人、甚至護理師也沒有妥善對待自己,常常在工作與家庭中出現衝突。
而Marsha是倫理學專家,許多倫理學領域的人都忽視了護理,他們甚至不知道唯一能將倫理學引入護理的方法,就是護理人員自己將其引入並調整以融入護理,但很多時候各自所關注的議題並無法使其相關聯,就如墮胎或安樂死的議題,總是需要在護理與倫理間思辨才能有一個最適切的決策。
Rosa認為許多身為基督徒護理人員 ,無論是身體、情感、心理方面,正面臨因為法律改變而引發的衝突,例如過去是不被接受的,現在卻是正當的。舉例來說,例如跨性別問題,一些州受到了這些問題的影響,我們中的一些人也受到了這些問題的影響,無法說不,因為我們無法反對。其他如人工生殖、安樂死與人工智慧等,這都是需要深入探討倫理相關的議題。
護理的存在超越了身體照護,並為情感和精神照護打開了許多大門。我們不能失去這種整體照護的視角,需要以患者及其家庭為中心的優質照護。人工智慧能夠取代同理心和同情心嗎? Rosa觀察到與人工智慧互動時,並沒有因個體的差別而得到人工智慧不同的待遇。我們所照護的個案絕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別,而這種細節在我們日常與個體的互動中是至關重要的。事實上,上帝對待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個別的,因為「個別性」是我們每一個個體與眾不同的關鍵。
摘譯人員心得:
這場專家座談彙集了護理倫理學家的分享,讓我深受啟發。他們從自身經歷出發,闡述了對護理倫理的理解和擔憂,並展望了未來的挑戰。首先,信仰是引導他們進入這個領域的明燈。他們將倫理視為信仰與護理實踐的交匯點,也從聖經故事中獲得啟迪,認識到倫理決策中情境和準則的張力,以及個人品質的重要性。
其次,他們也指出了傳統生物倫理學的局限性,而忽視了護理實踐中那些迫切的倫理困境,認為護理倫理學應該填補這一段缺口,關注病患和家屬的情感需求,而非僅僅是冰冷的醫學決策。最後,也探討了護理倫理所面臨的挑戰。人手短缺、職場霸凌、病患和家屬的不合理要求,都給護理人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此外,新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新的倫理困境,例如,人工智慧在護理中的應用,如何平衡其便利性和對人性和關懷的潛在威脅,值得我們深思。
最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專家強調了護理人員需要為自己的良知發聲,面對墮胎、安樂死等爭議性議題,護理人員不應被迫違背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總而言之,這場專家座談讓我了解到護理倫理的重要性,它不僅是學術研究,更是關乎每一位病患和護理人員切身利益的議題。作為未來醫療發展的重要方向,護理倫理需要更多關注和投入,以應對不斷出現的新挑戰,守護生命的尊嚴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