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182期-2009年3月


【回應】正直根植於神的話語

作者:林明珍 RN, MSN,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發佈時間:2009-03-01
我們教自己所相信的,我們也相信自己所教的;見證人如同雲彩般地圍繞著我們,大家一起為所相信的理念持守著。
拜讀完Dr. Highfield與麗齡老師所寫「我們能教導正直嗎?」的文章,在心中反覆思考,有如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帶來明確的教導與提醒。
我在學校負責護理倫理的授課,雖然教了五年,仍感到這是所教課程中最難、挑戰最大的一門課,所強調的不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乃在價值觀的澄清與專業問題的思辨。看到兩位老師文章中的指引,深得共鳴,謹作以下兩點回應:
 
一、教學情境
在觀念偏差的世代,澄清價值觀需要勇氣也值得喝采,我佩服長庚大學醫學系九十五學年甄選入學以「模擬劇」考品德,也欣賞前文中三位護生在臨床困境中有勇氣作良心抉擇。在教學情境中,我常拿現況實例與學生討論,例如小護士全裸網路徵婚、詐騙集團結合貸款代辦公司詐騙兩百多名護士、執業醫師立委在選舉期間召開記者會公布候選人病歷、醫護人員涉嫌以假住院方式向健保局詐領健保給付⋯等等,一方面聽學生的想法,一方面也表達自己的看法。在其中確實聽到學生有不同的看法,例如覺得全裸招親可增加知名度並不傷人、全球洗錢是政治迫害案件⋯等,有不少需要澄清之處。另外,課程中也以辯論來引導學生思考,例如:「大學生是否應有婚前性行為?」、「校園內是否應設置保險套販賣機?」常常抽到反對的那一方會表明,處於周遭多人同居現況中,讓他們很難辯贏,但在經過更多的討論澄清後,發現真理總是越辯越明。
 
二、教學策略
我相信學習正直是要師生聯手學習才有果效,可透過前文三項教學策略(以身作則,討論校訓/使命宣言及要求學生書寫省思手札)進行:
1.以身作則
教師要先滋養自己的正直,這過程中需要典範也需要同儕,我個人把趙可式老師與陳清惠老師當作學習對象,也感謝自己周遭有多位優秀的同儕可以分享。系上一位正直的國文老師說:「我們教自己所相信的,我們也相信自己所教的」,見證人如同雲彩般地圍繞著我們,大家一起為所相信的理念持守著。前文指出學生不只會記得我們教的無菌技術,更會記得我們的「無菌品格」,我們對學生的影響就像對兒女般,這提醒我們必須更努力也更謹言慎行。
2.討論校訓/使命宣言
護理教育的責任,在於培訓學生成為「稱職」並被病人/民眾與家屬所信賴的護理師。自九十五年起,台灣護理教育評鑑委員會統整出護理畢業生應具備的八大核心素養(professional core values),包含:關愛、基礎生物醫學科學、一般臨床護理技能、溝通與合作、批判性思考能力、倫理素養、克盡職責性與終生學習。此項宣言帶動各校教師們開始檢視與提升本身的素養、並運用策略融入教學落實傳承。目前我在各門課之初會先介紹此核心素養,在過程中也常思考如何教導,再於課程結束時進行評值,作為修正教學的參考,這樣可幫助師生都有清楚的目標,其中我最喜歡強調的是批判性思考能力與倫理素養。曾在某次矯正班級作弊風氣時,有學生表示:「有人說—大學生不作弊就不叫大學生」,我對他說:「不是人多的就代表對,我認為這當然不對,我也在乎你個人的想法,你認為呢?」。
3.要求學生書寫省思手札
為了要求素質,護理科系的老師派給學生很多作業,學生也會從網頁參考複製相關內容來應對,在檢視作業的意義與效果時,我覺得省思手札是一種了解幫助學生最好的作業。Dr. Highfield所建議的每日省思包含:⑴我有實踐美德嗎?⑵我幫助他人多過於傷害他人嗎?⑶我有尊重別人嗎?⑷我是否公平正義?⑸我的團體是否因為我而變得更好?而我是否因為這個團體而變得更好?
前文提到老師對省思手札不用給很多的建議,只要提問題引導他們多些思考,雖然這需花費老師許多的時間,但能增加與學生的個別互動,也能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愛。這學期我從中原大學訂購了簡便的學生省思手札,期望能更多增進教學的果效。
詩篇19章第8節說:「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正直的根基來自於神的話語,在每天忙碌的教學生涯中,願能常與主親近,保有清潔的心與正直的靈。
德不孤必有鄰,感謝護福提供這塊園地,幫助我們一起討論、分享,獲得支持與也啟發惕勵。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