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經文:「我們上哪裡去呢﹖ 我們的弟兄使我們的心消化,說那地的民比我們又大又高,城邑又廣大又堅固,高得頂天,並且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的人。」(申命記1;28)
聖靈保惠師
這裡好像看不到任何「保惠師」的工作,而看到人叫人心中消化。但我要用這節經文講到「保惠師」的工作。
「保惠師」這字的意思是說,聖靈的工作是安慰、鼓勵、保守我們的,特別是保守我們的心,所以「保惠師」的工作其實就是安慰、鼓勵—很像從事護理工作。當我們沒有聖靈的時候,我們所做的工作當然也包括去安慰、鼓勵別人,但我們常常就是給人更多的傷害和痛苦。
因此我不先從這節經文講起,而要先講「保惠師」,然後講到在聖經裡看到的哪些人,神給他們(也給我們)很大的恩典和能力,叫他們(我們)能用上帝的話、上帝的靈來安慰、鼓勵(有時也包括責備)人。
當耶穌說祂要離開門徒的時候,就跟我們每個人一樣,分離總是痛苦的,尤其是跟我們所心愛的人分離。因此耶穌就在那個時候講了很多話,其中一段就是講到「保惠師」。約翰福音14:16-17,「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裡面。」後來到第16章,耶穌再一次講到「保惠師」來是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後面又講到聖靈會「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
使徒行傳9:31,「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看到嗎?「蒙聖靈的安慰!」基督徒、非基督徒都需要聖靈的安慰、保護、鼓勵、責備。祂的責備是不叫我們喪志,是讓我們如同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一樣,為自己的錯誤羞愧,為自己的罪責備自己,為自己的得罪上帝責備自己,但卻充滿了盼望。那是一個有病卻能得到醫治、痊癒的責備,也能得到鼓勵、安慰。
巴拿巴
巴拿巴這名字的意思就是「保惠師之子」。在使徒行傳4:36,「有一個利未人,生在居比路,名叫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來就是勸慰子)。」,「勸慰子」勸慰者的兒子,就像耶穌是人子,巴拿巴是一個安慰人、鼓勵人、勸慰人的人。在使徒行傳裡可以看到,他是很慈祥的。他的田地賣了捐給教會,他是一個富有的人,但他為富卻非常的仁,對人非常好,也能提拔後進,甚至是他主動去大數找掃羅(就是保羅)。那時保羅可以說已經蒙主呼召服事主好多年,但沒有被教會所重用。巴拿巴看到聖靈的工作,這麼多人信主,非常需要牧養、好的教導,他就去找保羅。後來到了安提阿,讓教會壯大,之後他和保羅就一起出去傳道。
講到這裡,「保惠師」的工作就是慈愛、憐憫、安慰、鼓勵。也有很多人喜歡這樣講,聖父像父親,耶穌像兒子或丈夫,聖靈就像母親或女兒一樣。這些形容都它的意思,也就是聖靈這柔性的部分是很強的,因為「保惠師」就是安慰、鼓勵我們的。
提多
在哥林多後書7:5,講到保羅他們,「從前就是到了馬其頓的時候,身體也不得安寧,周圍遭患難,外有爭戰,內有懼怕。」我的印象總覺得保羅自己是被聖靈充滿、大有能力,不管是被關在監獄裡,是被打傷,他都能繼續讚美主、感謝主,而且鼓勵安慰周圍的人,太了不起了。他出去傳道碰到各樣艱難,船難、鞭打、危險,好像都很勇敢。
可是哥林多後書這裡,保羅讓我們看到,他也一樣需要教會的扶持,就跟你我一樣。這世界上,連主耶穌、上帝也需要人安慰,這當然是就祂向我們呈現的這一面來說。耶穌需要祂的門徒、家人、今天的我們給祂安慰。聖靈也需要安慰,聖靈也會憂傷,我們不應該叫聖靈憂傷,我們應當靠著三位一體真神給我們一切的恩典順服祂的權柄,行祂所喜悅的事,這對祂就是一種安慰。雖然這樣講好像太高舉我們自己、太貶低上帝,我們上帝沒有任何地方需要貶低的,只是就神所呈現給我們的這一面,祂不僅是鼓勵我們,祂也很希望得到祂兒女屬靈的表現而得安慰。這聖經上、舊約裡都有講,當耶和華復仇的時候,祂是自己得了安慰,當耶和華看到祂兒女得勝的時候,祂也得到安慰。所以我這樣講不算是過分。
保羅「身體不得安寧」,這我們知道,保羅「周圍遭患難,外有爭戰」,這我們也知道,而他居然說,「內有懼怕」,他也會懼怕。事實上哥林多後書一開始就講了,他「連活命的指望都絕」過。我們軟弱,心裡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更加靠主。是靠主,是主幫助我們,但也是藉著人,所以保羅說,「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林後1:11)當你艱難、痛苦、迷惑時,你指望誰來幫助你?當然會指望一個比你厲害、能幹、聰明的人。這原則上也沒有錯,但我們也一點不能忘記神常常是藉著弱小、軟弱者、敗壞的教會,來扶持看起來很偉大(或敗壞)的人或教會。若連聖父、聖子、聖靈我們因著祂的恩典都可以給祂安慰的話,保羅這裡講的就不稀奇了,哥林多後書7:6,「但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藉著提多來安慰了我們;」,提多來安慰了。「不但藉著他來,也藉著他從你們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們」(林後7:7a),哥林多教會安慰了提多,也讓提多安慰了保羅。這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哥林多教會是叫保羅非常傷心的。
各位,我們不管碰到什麼樣的事,只要我們信靠我們的神,神能化腐朽為神奇,即使是憂愁也很美好,「你看,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從此就生出何等的慇懃、自訴、自恨、恐懼、想念、熱心、責罰(或作:自責)。在這一切事上,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林後7:11)所以這些字眼也可以是好的,「自訴、自恨、恐懼、責罰」。神會藉著我們自己所做的一些錯的事情,因著聖靈的工作,最後產生的讓我們得救、有熱心、彼此得安慰,這也很奇妙。
約拿單
約拿單是掃羅的兒子,是個英雄。如果沒有大衛出現,約拿單一定是繼承掃羅,成為以色列的國王,但大衛出現了。大衛的聰明、英勇善戰,遮蓋了約拿單的光芒。不僅如此,大衛也遮蓋了君王掃羅的光芒,以致於掃羅要殺大衛。
但約拿單很難作人,因為大衛和他父親掃羅這兩個人都是他所愛的,約拿單非常愛掃羅,掃羅也非常愛約拿單,這對父子是相親相愛。約拿單也非常愛大衛,他們是好朋友。他最愛的父親是錯誤的,執意要殺他最愛的朋友,所以很困難。
聖經上寫「掃羅天天尋索大衛,神卻不將大衛交在他手裡。」(撒上23:14)神是保守大衛,保守的方式不是掃羅突然中風死了就沒事了,而是差不多每次都千鈞一髮,那實在需要有良好的心臟。大衛躲掃羅的時間應該有好幾年,很恐怖。這時候有一個人,要說是冒生命的危險也可以,他去安慰大衛,就是約拿單。在撒母耳記上23:16,「掃羅的兒子約拿單起身,往那樹林裡去見大衛,使他倚靠神得以堅固」。
勸慰之子!他鼓勵了大衛。大衛已經信靠上帝,但各位,你再有信心,環境太險惡的時候,你怎麼辦?你說:「靠聖靈、禱告」,都沒有錯,但我們是血肉之軀,而我們的主也知道,所以常常(幾乎是總是)不是直接來幫助,而是藉著教會、人來幫助我們。約拿單去勸大衛:「你要倚靠神」,而且讓大衛堅固。這「堅固」的意思,就像有時候你很徬徨、鬆散,不知道怎麼辦,大衛也這樣形容過:「我好像一隻麻雀站在屋頂上,孤單;曠野的鵜鶘。」上帝是我的幫助,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對,是耶和華,我知道,但現實又很艱難。約拿單去讓他堅固。
我提約拿單是一個「保惠師」之子,就是他是一個強大、強壯的人。不要把聖靈的工作只想成是柔性的,柔裡面有剛,剛裡面有柔。
迦勒
最後要提的就是迦勒。迦勒是一個英雄,很勇敢,這就跟申命記第1章要連在一起。這世界上勇敢的、強悍的,或柔和的,如果不是靠著上帝,最後的結果都是讓人「心都消化」。
跟迦勒、約書亞一起出去的十二個探子裡的十個,都很能幹,是以色列裡的菁英,不僅是各方面的菁英,也是說話的菁英,他們能讓整個以色列人心都化掉。民數記13、14章都有記載這件事情,後來約書亞記14章,迦勒回想這件事情時也說,「然而,同我上去的眾弟兄使百姓的心消化」,整個軍心都散掉、整個民心都喪志了。
「心消化」沒有翻錯,就是心化成水一樣,當整個百姓在哭嚎、喧嚷、發怨言時,迦勒是非常勇敢的說,「我們所窺探之地是極美的地方,我們知道耶和華喜悅我們,會把我們領進那地,把那流奶與蜜之地賜給我們。」迦勒鼓勵,也有責備,「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民14:7-9)感謝主,幸好有個迦勒。
不過,聖靈在我們心中所做的一切工作,不管是安慰、是鼓勵,人如果執意不聽,就等於是犯了褻瀆聖靈的罪。也就是說,即使是聖靈的工作,當聖靈越強烈的工作而我們越不願意聽的時候,那災禍就越大。以色列還是沒有聽,但寶貴的地方就在這裡,迦勒並沒有因此喪氣。
做聖靈「保惠師」的工作,需要聖靈來安慰、鼓勵,有時候是責備,有時候是提醒。這裡面的人可以是很強大的,像前面提的每一位:巴拿巴、提多、約拿單、迦勒,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甚至有很多錯誤的,像哥林多教會。我們求神幫助我們,不看自己的力量,多仰望主,主總會不斷的扶持我們。
禱告:
天父,求主恩待,使我們能夠不僅用主的真道、聖靈安慰人,也因著人活出主的真道、聖靈的大能,我們也能受安慰、彼此激勵。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