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182期-2009年3月


在散步中分享彼此

作者:Elaine RN, 屏東基督教醫院護理人員   發佈時間:2009-03-01
緣起
 
筆者在學生時代,曾領受師母傳遞到偏遠地區宣教的異象,深知具有醫護專業背景者,比較容易進入偏遠地區傳福音,故於2002年冬-2004年遠赴泰北山區,實地參與醫療宣教。
 
都是異鄉客
 
王小弟年約十二歲,是泰北山區當地醫院佤族醫官的弟弟,二○○四年哥哥返鄉回北佤探親,他爾後隨著哥哥來到醫院;新來乍到的王小弟一句漢話都不會說,對著我們永遠只露出小孩的天真微笑。
魏小弟年約十一歲,認識他時,他是一個小和尚,他的舅舅是醫院的醫官學生,每次看到他,都是他生病而被送到醫院就醫的時候。一年中陸陸續續罹患過瘧疾、感冒、淋巴腺腫大、癩子頭等,生病次數多了,和我們相處的時間也相對的增加了,逐漸地熟悉後,也瞭解到,他的母親不願讓他當老兵,故而送他至擺夷廟當和尚的原因。
魏小弟和我們相處久了,不願意再回到廟裡當和尚,而他的母親看到他在廟裡並未受到照顧,所以決定將魏小弟從廟裡領出來,和他的舅舅一起在醫院裡生活。
 
真是哥倆好
 
王小弟和魏小弟的年紀相仿,住在一起很快就培養起兄弟般的感情,一起上學,放學後也一起讀書、玩耍、餵豬、砍柴、給菜園子澆水。
王小弟和台灣老師們相處的時間多,漢話進步許多,會說一口雲南腔的漢話,偶爾也當起老師們的小翻譯官。魏小弟因在緬甸的擺夷廟裡住了一年多,學會老緬話、擺夷話及拉胡話,他的語言天分真是不錯,會用拉胡話逗拉胡的小娃兒,逗的小娃兒煞有其事似的,也和佤族的哥哥們用擺夷話辯論,讓這些哥哥們直呼:「這小兒子口才好的不得了!」
王小弟說:「我們不分他的、我的,鉛筆一起用,衣服一起穿,我和他學老緬話,他和我學漢話。」短短的一句話,道出了他們兄弟般的情誼。兩兄弟常常在傍晚時,陪伴著我一起去散步,在途中有說有笑,說說上學遲到被處罰、考試成績不好被打、在學校認識了好朋友、在醫院與哥哥們的生活,以及在他們老家的故事;有時候會想念在北佤的媽媽、家中的奶奶。就這樣天南地北地聊,聊到夕陽下山,天色漸暗,帶著笑容手牽手回家。
王小弟和魏小弟雖然不是親兄弟,卻在異鄉互相關懷、互相照應。小小年紀就懂得榮辱與共的道理,懂得看見他人的好和自己的不足,人生中的悲傷或歡樂,都在笑談中,隨著晚風入夢去了。
生活,也許不能盡如人意。但是,只要有愛,生命就可以彼此分享、共同成長。知道生命的旅途中,會有人一直陪伴著自己,可以攜手同行、甘苦與共,這樣的人生,夫復何求?而我,在這些孩子的身上看見未來。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