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183期-2009年6月


護理倫理教學之省思

作者:林明珍 RN, MSN,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發佈時間:2009-06-01
倫理教學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責任 
 
教了9年的護理倫理課程,深刻地感受這門課與我所教的其他課程明顯不同,重點不在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理念、價值的澄清與行為的檢視。教授倫理課程的老師,除了心中要有一把尺來衡量是非對錯,也需要時常提醒自己循規蹈矩以符合倫理;所以,我一直把倫理教學看成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責任。在此分享個人倫理教學的心得,期能拋磚引玉,並蒙受更多的指教與學習。
在我心目中,護理是一個「成長自己、幫助別人」的理想專業,30多年的護理生涯帶給我豐富的學習,我對她相當的正向且有說不完的感恩。每年當我在上新生的「護理導論」課程時,必定會先恭喜學生們選擇了世上最好的科系,接受嚴謹的護理全人教育,會把大家調整成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先作對的人),然後以專業能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再做對的事),當每一位護理人員都能發揮正面影響力時,相信整個護理團隊對改善社會與振興國家會有所助益。
雖然一直秉持著這樣的正向與樂觀,但近年來,隨著學生的學習態度不佳、價值觀偏差有增無減,在教護理倫理課時,感覺到一年比一年吃重與費心,我在課前常問學生「預期上完課後自己的倫理會有多少改進或增長?」,多數學生環顧四周不表樂觀,通常只是把這門課當作是一個增長知識的學科,而非真能提升倫理的課程。這帶給我更多的挑戰,常常思索如何在教導倫理理論原則之中,啟發學生更多的省思?目前所教課程的主題、內容與方法有哪些可改善的空間?學生反應如何?教學的深層意義何在?
 
倫理教學的主題、內容與方法
 
㈠教學主題與內容
在課程中最想要傳達的是:尊重生命的意義與建立理性的思維。期望透過下列主題與內容,進行分享、引導與討論:
• 價值觀澄清—個人價值觀檢視:了解自己、肯定自己、同理他人;工作價值觀省思:理想護士的特質、護理專業核心素養、護理倫理規範。
• 生命倫理理論、原則與規則—道義、功利、德行論;自主、不傷害、行善、公平正義原則;誠信、盡責、守密、隱私規則(各項說明舉例並做案例討論)。
• 臨床工作中所面臨之倫理議題—安樂死、器官捐贈與移植、醫學研究與人體試驗、基因與生殖科技之臨床應用、墮胎。
• 倫理困境及倫理決策—困境之產生、常見困境(如:告知真相)、倫理決策模式、倫理委員會。
• 倫理及法律之思辨—護理人員法、護理人員之權利義務與責任、業務過失之刑事民事與行政責任、醫療糾紛之預防與處理(說明舉例並做案例討論)。㈠教學方法
• 教師將各項主題說明清楚並舉實例—收集生活、媒體中相關案例分析討論,如:○小妹轉院事件、美國○○女士拔管事件、○醫院護士打錯針、12位醫師公佈○市長病歷、小護士全裸招親⋯等。
• 倫理案例分組討論與報告—引用護理倫理—個案解析及探討一書中的臨床各科案例。
• 分組辯論—以生活及臨床常見議題分組進行正反方辯論,增進資料查詢與分辨、釐清思緒並堅定立場做理性表達:如:校園內【不】應設置保險套販賣機、護理人員【不】可以拒絕照護SARS病人、安樂死【不】應合法化等。
• 分組座談—各組提出臨床實習所面臨之倫理問題,並做分析討論。
• 專業核心素養省思—進行個人自我評量與分組討論報告。
• 影片賞析—影片觀賞後分組討論與報告,如:「病房85033」、「越過死亡線」、「迫在眉梢」、「急診室的春天」、「心靈病房」等。
• 書籍、文獻閱讀與心得報告—如:<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 、<加護病房:死生病苦—資深護士的真情紀事> 、<選擇生命被看見:拍紀錄片的護士>⋯等。
 
學生課後反應
 
學生的學習精神及生活態度十分重要,如何有效透過有限的教學內容帶出正面影響及具體成效,是教學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也是十餘年教學經驗中仍需費心思考與準備的一門課。
在接受倫理教育之後,有學生反應學習護理倫理能幫助自己較為謹慎、更多思考、以保護自己也保護病人,且認知到專業需要倫理規範,若越多的人能夠自律,護理專業就會越好;有學生認為懂得做人基本道理最重要,先學會做對的人,才可能進而成為好護士;有學生表示學習了倫理理論、原則與規則,也學習分析案例,但在臨床複雜情境中不一定能應用,尤其是情理法中以「人情」為重時,或受限於人力資源不足種種問題,在無盡的忙碌中會有無力感與做不到的罪惡感。大部分學生對辯論、影片賞析及案例討論印象深刻,也反應最好,認為有助於增加批判性思考。有學生建議這門課在高護實習之前先上,可以幫助實習中思考與行事,更多學生建議在實習之後才上,較能夠理解與討論臨床議題;以上種種學生的反應與建議都可以作為加強與調整倫理教學的參考。
 
倫理教學的深層意義
 
1985年,聯合國文教組織召開「21世紀研討」時,即特別提出:「道德、倫理、價值觀的挑戰」將會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首要挑戰。John C.Maxwell在沒有企業倫理這回事?一書中主張:道德倫理是企業倫理的基礎。國內戮力推動醫學倫理的謝豐舟教授也提到:「一個醫生並不比修理摩托車的老板,需要更多的倫理道德」;大家一致強調:不論從事何種專業,都應先有基本的倫理道德,專業倫理必須奠基於基本倫理。所以,在教護理倫理之前,亦應先檢視個人基本倫理。
每學期在課程介紹後的第一個主題為「價值觀澄清」,請學生作價值觀自評:「如果和你同年齡的人發生以下行為,你覺得他/她有沒有錯?」在沒有錯、一點錯、當然錯、無意見四選項中,表達自己的看法。所提出的都是日常生活常見問題,包含:考試作弊、不告知而借用、佔用他人物品不還、插隊、不遵守交通規則、抽煙、喝酒、說謊、偷竊、盜用軟體、網路上攻擊別人、無照騎機車或開車、不孝順父母、婚前發生性行為⋯等,會選「當然錯」的學生並不多,這也是教學越來越難的所在。通常一個人的成長與價值觀的建立,多半由家庭教育養成,再由各級的學校教育來導正與增強,回顧多年來的護理教學與青少年事工經驗,個人認為最完整的品格教育根植於基督信仰,在於聖經中的明確教導。「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教會的青少年流行在手腕上掛WWJD(What Would Jesus Do?)的手環,我想重點不在基督教,乃在基督的心,當我們在做每一個抉擇時,能安靜下來思考學習「耶穌會怎麼做?」,我相信整個世界會改變,就像「跟隨祂的腳蹤行」一書中所帶來的撼動一樣。這樣,倫理教育也就自然內化人心,全然成功了。
 
參考資料
 
姜月桃、蕭宏恩(2006).護理倫理:個案解析及探討.臺北:高立圖書。
張文亮(1999).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台北:校園書房。
謝豐舟(2009,5月7日).一個醫生需要多少倫理道德? 2009年5月30日取自http://forum.doctorvoice.org/viewtopic.php?p=405349&sid=1e0cb7393c98db6fd8f8f9f31882633c
顧景怡(2005).選擇生命被看見─拍紀錄片的護士.臺北:天下雜誌。
Maxwell, J. C.( 2007).沒有企業倫理這回事ā台北:橄欖。
Shalof, T.著, 栗筱雯譯(2006).加護病房-生、死、病、苦—資深護士的真情紀事.臺北:大塊文化。
Sheldon C. M.著,黃瑞蔚譯(1975).跟隨祂的腳蹤行.臺北:校園書房。
 
「耶和華是你所倚靠的,他必保守你的腳不陷入網羅。」—聖經箴言3:26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