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183期-2009年6月


為我們的小寶貝獻唱

作者:文/杜寶珍 RN, 彰化基督教醫院護理師   發佈時間:2009-06-01
我是從小在山上長大的原住民,也是在教會長大的基督徒,曾經參加過詩班,學習用聲音來敬拜讚美主,回應上帝創造我的生命。漸漸地,我發現歌喉是上帝賜給我的最美好禮物,因此唱歌成了我喜歡做的事情;歌聲結合音樂可以傳達人豐富的情感,撫慰許多心靈,這正是我為「黃小妹妹」獻詩的出發點。
在彰基急診室工作邁入第四年,身處臨床第一線急重症醫療環境裡,我深深體驗到:每一刻對病人的生命都是關鍵,因為搶救人命如同救火。我見過許多病人辛苦地承受病痛折磨,許多不堪承受的生死離別竟在瞬間發生;但是,我卻需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來照護病人和家屬,不容自己有太多喜怒哀樂,必須武裝自己。或許就是因為如此,護理人員常常會被誤解為冷酷無情的人。然而,在我剛強的外表之下,其實也有顆溫柔的心,我常希望可以實現「用雙手治療,用歌聲撫慰」的心願!
我從小生活在高雄,從技職體系下的護理教育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地點就是彰化基督教醫院,從南部遷徙到中部。雖然離家很遠,但是媽媽說:「在上帝懷抱下工作,我很放心。」去年,在彰基星光卡拉OK比賽中,我幸運地獲得第一名,這讓我重拾歌唱興趣和自信心。後來一次偶然機會裏,我參加電視台「超級偶像」節目的歌唱比賽,踏上夢想舞台,連連過關,後來卻因為一次的忘詞而遭到淘汰,當時我的心情很沮喪,開始對上帝賦予我的聲音產生抗拒。
適逢三月份社會新聞「黃小妹妹事件」,引起社會大眾開始對受虐孩童、家暴等議題高度關切。醫院希望我能為這位送來彰基燙傷病房的小寶貝獻詩,一開始,我自己很猶豫,但是心想,「歌聲」好像是我唯一可以為她做的事情,也可以實現我「用雙手治療,用歌聲撫慰」的心願。因此我決定接受這項任務。
在選唱詩歌時,看見《天父的孩子》,這雖是我從未聽過的詩歌,但歌詞寫得太貼切了,所以我就決定唱這一首歌。唱歌並非是要增加記者們的新聞內容、或是增加曝光率。若是可行,我想為上帝作見證,發揮柔性的影響力,用讚美的歌聲轉變被物化的社會,讓世人見到基督教醫院溫馨的一面。
實際上,「詩歌」是一種文化資產,是基督教醫院特有的文化,基督徒員工可用來傳福音,也是上帝用來向病痛的人分享祂的慈愛和憐憫,讓需要者來認識祂,「生命盼望的源頭」-創造主。
錄製《天父的孩子》時,我內心非常悸動,感覺與上帝好貼近,因為我就是天父的孩子啊,祂愛我是永遠不變的,縱使因為工作而離鄉背井,上帝依然在我心中。當然,祂也照顧黃小妹妹的靈魂,感謝主!我相信,現在黃小妹妹正在上帝懷抱中,享受神恩的沐浴,讓所有關心她的人能夠放心!我期望此事件能讓社會大眾有所省思,也讓護理人員的形象可以更溫暖、讓台灣更有愛。
【編按】十個月大的黃小妹妹,2009年4月18日因父母吵架,被父親丟進煮麵鍋中,全身84%燙傷,彰化基督教醫院急救四天後,4月21日往生。本文作者正參加「超級偶像」歌唱選秀節目競賽,特別獻詩。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