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磚引玉
作者:林綽娟 RN, PhD, 中國醫藥大學護理學系副教授 發佈時間:2009-09-01
他們沒有失能到需要有人24 小時的協助,他們也不符合政府居家服務的補助條件。…生活上,有許多事情需要協助,尤其在交通上。
晚年生活
偶然一天,與教會的前葉長老、長老娘一起去探望短宣隊,給他們加油、打氣。本在教會就與長老娘熟識。葉長老、長老娘有三個子女,但目前算是獨居。長老的老大,已經結婚,目前與妻子帶著二個孩子在美國牧會。老二也已嫁人,嫁到外縣市,工作之餘常會回娘家探望父母,協助生活所需。老三是男生,雖然生理上有缺陷,跟著團體生活也還能自理,但很少回家。葉長老與長老娘從年輕就在教會中服事,做各樣的事工,一生在神的殿宇,是神忠心的僕人。葉長老現在雖然八十幾歲,也經歷腳部開刀、腦部手術,感謝主,都恢復過來了,目前仍然在教會中擔任成人主日學老師。長老娘雖然沒有大的疾病,但有些慢性病及身體上的病痛。兩位老人家雖然有點不方便、行動慢一點,但也都行動自如。然而,他們兩位都需要到門診就醫拿藥。
日常需求
為了去探望短宣隊,事先與長老約好早上八點鐘去接他們,當我們七點五十分到達的時候,長老已經穿戴整齊,正在等候我們。長老以前是大學教授,所以住在學校宿舍,但是宿舍距離醫療機構和教會都很遠,所以退休後就搬到現在的住所,距離醫院及教會都比較近,是透天的四樓房子。平常住在二樓,但因為年紀大了,膝關節比較無力,事實上,爬樓梯是比較大的挑戰。一樓只有一間四坪左右的房間,據長老說,一樓是留給夫妻倆爬不動樓梯的人住的。聽起來還蠻感傷的。在路上閒聊的時候,我問長老娘平常去那裡買菜?因為據我所知,這一帶以前雖有傳統市場,但現在已經沒落了,所以附近沒有菜市場。長老娘說:「附近有個大賣場,二、三天我們就去買一次菜。」我又問:「那您們怎麼去教會?」「坐計程車啊。」基於好奇,我又問:「那您們怎麼去醫院看門診呢?」「坐公車。」「有一次我等公車等了快一小時,好不容易等到公車來,但是司機開太快,停的地方距離公車站,有十幾步遠,我為了趕上公車就用跑的,結果一不小心就摔了一大跤,膝蓋、臉部都擦傷。」聽起來真的很心酸。想想那個情景,唉,怎麼會這樣呢?讓我覺得實在好無力。事實上,醫院距離長老家大約一公里左右。對老人家而言,走路確實遠了一點,尤其,老人家的體力沒有那麼好。對年輕人,很簡單,不是開車,就是騎摩托車,這樣的距離並不是問題。然而對老人家而言,常常需要去醫院拿藥、做復建、購買日常用品,子女因為工作的關係無法每次都陪伴;坐計程車的費用實在很貴,對沒有固定收入的長輩而言是需要精打細算的。
教會的責任
這樣的老人家在我們的社會愈來愈多,教會中的松年團契也不少。他們沒有失能到需要有人24小時的協助,他們也不符合政府居家服務的補助條件。可是,他們的子女都不在身邊。生活上,有許多事情需要協助,尤其在交通上。這群教會中松年團契的長輩,一生奉獻在教會,沒有培養其他的興趣,只會讀經。而長輩們都很客氣,也不太會說出他們的需要,在教會只問如何服事,絕沒想到自己成為被服事的對象,他們實在是我們的模範生。他們晚年生活中最多的活動也都是在教會,事實上也沒有其他的資源可以協助他們,除了子女、親朋好友,就是教會的弟兄姐妹了。教會年輕的弟兄姐妹可以提供哪些針對他們的服事嗎?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什麼呢?教會能為他們做什麼?在都會地區教會的年輕會友都很忙碌,未婚的忙工作,已婚的除了忙工作、還要加上忙子女。上帝啊!我要如何回應祢給我看到的呢?我擺在禱告中,也拋磚引玉,請護福的姐妹們一起幫忙思考,使用上帝給我們的恩賜,回應祂的呼召。
主後2009/9/16於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