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露與細雨
作者:林靜蘭 RN, PhD, 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發佈時間:2009-09-01
「我的教訓要淋漓如雨;我的言語要滴落如露,如細雨降在嫩草上,如甘霖降在菜蔬中。」(申命記32:2)
當頭棒喝
Dr. Mooney於「滴露與細雨」一文中提到:護理人員經常扮演許多角色,教學是其中很重要的ㄧ項。舉例來說,我們可能在課堂上或臨床情境中教導學生,也可能在醫院或病患家中教導他們健康促進及預防的原則與實際步驟,也可能會教導家屬如何打胰島素或更換傷口敷料。ㄧ般來說,我們非常希望他們注意聽我們所教導的內容。「教訓如細雨、言語如滴露,⋯降在嫩草上⋯」我試著反省自己的教學經驗與受教經驗,ㄧ陣陣心虛不住湧來⋯
多少時候,自己其實更像是一陣暴風或像那失控的水龍頭,搞不清楚眼前那需要細雨與滴露呵護的,只不過是一株嫩草!而非大樹、或等待被洗滌的碗盤。對我來說,某些時候,我似乎誤判學生是一堆等待洗濯的碗盤,或以為他們那成熟外表下必定也有強壯無比的心靈,而誤給一陣暴風般或如急冽水龍頭式的教學。對我而言,摩西提到教學中對待「嫩草菜蔬」的「滴露與細雨」,正透視著我這些年來的教學經驗。
溫言良語
申命記32:2,摩西願他的教學能像細雨降在嫩草上,如甘霖降在菜蔬之中,意即:教者能夠敏感於受教者的需要,適時提供細雨與甘霖。身為護理人員,我曾目睹與親身執行過無數次的疾病衛教,不管對象是病患或家屬,常常發現—ㄧ方熱切或急迫地要將ㄧ堆知識塞入另ㄧ方的腦袋裡,(要讓所教導的進到心 裡是極難的)!另ㄧ方則是充滿疑惑或是勉強應付的聽著,衛教效果實在堪慮!我們是否應該敏感於受教者的需要,適時提供其所需之細雨與甘霖?
我曾試過,讓病患先跟我分享他對抗疾病與症狀的經驗故事,再從他的經驗之中,找到合適給予或切入的衛教素材,以他的經驗出發,而非以我的專業起始,逐漸地,我看到眼前的這位病者開始試著想要找到可以跟他的病相處的方法。所謂細雨甘霖,正是因著嫩草及菜蔬的需要而臨到。
Dr. Mooney於文末勉勵我們:以溫和的權威來教導學生,將學生最好的ㄧ面引導出來,伸展其心志,卻不使其破碎;澆灌,並使之綻放。願我們在護理生涯之教與學的經驗中綻放更多美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Mooney, S. F. (2007). Called to teach: Dew drops andgentle rain. Journal of Christian Nursing, 24(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