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雨露均霑的教學
作者:林明珍 RN, MSN,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發佈時間:2009-09-01
回顧自己當年的受教過程,常能記得的除了課業之外,大多是老師的言行及師生間的互動關係,所以我想能讓學生印象深刻的,主要是老師的愛與榜樣吧。
所教為何?
讀了Dr. Mooney與靜蘭老師所寫的「滴露與細雨」的文章,讓我想到如何才是雨露均霑的教學?自己的教學又如何呢?
開學第二週,我們學校為老師們辦理健康檢查,在量血壓、驗血、驗尿、照胸腔X光後,檢測骨質密度,許多老師有骨質疏鬆的狀況,我也是其中之一;看診的醫師說:「你們怎麼把自己保養得這麼差,當老師有這麼難嗎?不就是照本宣科嗎?」老師們回應:「現在學生越來越難教,備課壓力越來越大,每天都坐在電腦前面忙著準備教材,哪有時間去運動?」這些對話在我腦中迴響,讓我再一次省思自己在教學中忙什麼?忙得有意義嗎?給了學生什麼?學生真正吸收了什麼?
檢視自己這幾年所教的倫理課程,在教材內容、教學策略、及作業要求上,一年比一年增多,透過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分組報告、影片賞析、議題辯論等多元方式,常想讓學生主動參與、多些思考,大部分學生看到老師的認真,也努力的學習,所繳交的作業常常令人激賞,偶爾也有學生在畢業後寫信來感謝在校所學。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自己就更加的付出,期望能盡力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而無暇思考及確認:這樣的教學方法與內容是否真是每一位學生所需要、所能吸收的?
教師中心 vs. 學生中心
記得有次到某家教學醫院去探視病人,有一位護理人員叫我:「老師,十年前我曾經被您教過。」我感到很親切也好奇,就問她當年我有沒有誤人子弟?還記得我當年曾教了些什麼嗎? 她想了很久,記不得我教的科目,也忘了我教的內容;看到我的失落,她馬上說:「老師,不要難過,我記得您曾請我們全班吃芭樂。」讓我感到啼笑皆非,我大概都還記得自己每年的教學內容,倒是不記得有吃芭樂的事了。這件事也讓我想了很久,老師費心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或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呢?
回顧自己當年的受教過程,常能記得的除了課業之外,大多是老師的言行及師生間的互動關係,所以我想能讓學生印象深刻的,主要是老師的愛與榜樣吧。誠如第181期,「基督與教學」中,麗芬老師所言:「若老師們的表現讓學生與被照顧者覺得被尊重,那麼學生就會學到如何尊重別人,這群涉世未深的學生就能慢慢轉化為具有同理與關懷素養的護理人員」。
聖經中的榜樣
從聖經中亦可看到美好的教學榜樣,摩西領導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40年之久,所有以色列眾支派都聽他的教導,他的教導只定睛在 神,他唯一的目標就是宣揚 神的名與大能(Mooney, 2007);摩西說:「我的教訓要淋漓如雨;我的言語要滴落如露,如細雨降在嫩草上,如甘霖降在菜蔬中。(申命記32:2)」Torrey牧師歸納耶穌對群眾的教導,可以看到幾個很重要之處:
1. 有教無類;
2. 教導的方式—身體力行、教導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
3. 因材施教—對每一位學生的狀況都很敏銳(Torrey,2009)。
我們要如何做到雨露均霑的教學呢?就像靜蘭老師所說的:「以溫和的權威來教導學生,將學生最好的ㄧ面引導出來,伸展其心志,卻不使其破碎;澆灌,並使之綻放。」我想這一切之首,在於尊主為大;馬太福音第25章40節:「…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把對學生所做的每件事情視同作在主的身上,這真是高難度且需要一輩子來學習的功課!
參考資料
Mooney, S. F. (2007). Call to teach: Dew drops andgentle rain. Journal of Christian Nursing, 24(2),99.
Torrey B.(2009).照著主所教導的來教導.於活潑的生命(10月p.44).台北:推喇奴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