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十一世紀醫療科技的進步,醫院為了永續經營,醫療服務趨向產業化及相互競爭,若想有好的轉型以在醫療市場佔一席之地,是否應像五星級飯店的設備呢?或為了醫院評鑑而大大翻修門面呢?甚至大舉地開發自費項目(如:整型美容、高階健檢、作月子中心、健康食品、旅遊健檢等)?另一方面,醫療院所要成為有價值的優秀機構,應當有使命為社區民眾提供優質及全面性的健康服務。
如何解碼客制化服務
Rhoades 2007年在美國基督徒護理雜誌(JournalChristian Nursing)一篇文章中,談及現今醫院外觀設施愈來愈豪華,語重心長地提醒基督徒護理人員,對工作委身的祕訣,反觀台灣社會亦是如此。筆者試著摘述內容與讀者分享,並回應個人觀點。
客制化服務(customer service)不是一個新鮮議題,卻是醫療產業方興未艾地運用的理念,主張以病人為中心(patient central),提供更多及時性、高品質的服務。相對而言,醫療院所在硬體、軟體的設備上需投資更多的成本、人力,與週邊産業的廠商多元化合作,自然地複雜化了醫療行業,於是有人質疑醫療旨在濟世救人的單純性,是否染上了濃厚的商業營利色彩呢?
學者Merriam-Webster(2004)為醫院下的定義:生病、受傷者的暫居所(a guest house),使旅客們可以得到內科及外科等方面的醫治,且醫院可以給病人熱忱、友善的接待。有鑑於此,醫療人員除了提供醫藥處置之外,也需要尊重病人權益,維護良好的醫病關係,以及提供個別性需求的親切服務。
醫院不是飯店,醫療院所的功能是治療病痛。平心而論,病人因疾病困擾而到醫院尋求解決,即便使用了最新穎的設備,仍然,不會視住院如同到旅館渡假般輕鬆快樂,其最終目的是盼望疾病獲得醫治。故此,健康照顧提供者應當有正確的立場,以專業角色提供病人在醫療上的需求,以及提供適切的服務。
日益物質化的世界,無論世人的價值觀面臨如何巨大的波動,基督徒護理人員應當不能忘記上帝所交付的責任,終究要義無反顧地對病人提供全人的照顧。
先明瞭聖經所記載的呼召
基督徒護理人員需瞭解自己是以專業來服事上帝和人,應當明白基督信仰的核心,行動是建構在正確地對聖經真理的認識之上,不是去迎合物質實用導向、或世俗扭曲的價值觀。
耶穌對呼召基督徒去作的事情包括:「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地款待。(羅12:13)」聖徒彼得也勉勵世人:「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彼前4:8~9)」使徒保羅曾於一次寫給門徒提摩太的信中說:「作監督的,必須無可指責,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有節制,自守,端正,樂意接待遠人,善於教導。(提前3:1~2)」而今,我們成為基督徒也不能推辭這些教導。
更好的服事策略
聖經「客制化服務」的觀點是一種新眼光,也能讓護理人員發現缺失,帶來新的盼望,使護理人員能虛心接受良師益友(mentor)的建言而改進。我們將會發現:醫院的客制化服務僅是永續經營的一個歷程,終極是把「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做到最好。綜合整理優良客制化服務的作事概要,如下:
1. 在生活其他層面也顯明基督,且隨時尋找上帝的赦免和幫助:上帝是慈愛的天父,祂無時無刻總等候我們,定意要赦免和引導人類。
2. 在上班前獲得更新與充電:基督徒護理人員若是先有好的預備,面對客制化服務的嚴謹要求(例如:病人拉紅燈、庶務性細碎的服務需求、處理堆積如山的病歷、執行立即性醫囑、支援短缺的人力、忙碌到無法休息進餐等),也能夠釋懷。上班前先親近主或藉由幾分鐘的停歇,想像自己正參與在神偉大的事工藍圖中,我們就會覺得現今的辛苦只是暫時的。
3. 將最好的擺上(Give your best):護理工作的重點在於為病人作詳細的評估、維護病人安全、提供合宜的衛教措施、給予病人返回社區時適當的資源轉介、有系統地追蹤與評估病人的病情。然而,一些簡單基礎的護理仍不能忽略,包括:整齊清潔的床舖、疼痛控制、提供病人自主性的選擇、尊重其知情同意、親切的握手給予信心、關切的微笑、為病人的需要禱告。總之,所作的事情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卻是對病人的康復有極大的幫助。
4. 透過禱告、默想神的話、花時間與神同在:當冗長、三班輪值的工作,有時或許讓人失去信心、瀕臨情緒失控而無法再繼續作什麼時,我們則需要閱讀聖經抓住神的話,並為工作職場的嚴格要求禱告,求神讓我們天天靠主重新得力!試著暫時放下填滿生理需求的吃喝,先以心靈領受神賞賜的引導、智慧與耐心。
5. 在工作之餘,有團契生活和服事神的時間:因護理生涯早晚輪班的生活,可能因而錯過參加教會禮拜、主日學、或是休閒活動,但千萬不可成為一個常態。相反地,我們需要學習當時間的管家,適當安排參與敬拜讚美、主日禮拜或醫務團契小組聚會,將此列為行事曆裏重要的排程。
6. 留些空檔給你自己(Find time for you):選擇性地說「NO」。人都是有限度的,無法承載所有的要求,也有拒絕的自主權利,以避免過度勞累而造成身心俱疲、挫敗感,破壞生活品質,耗損對護理的熱忱。即使稱為基督徒的護理人員也是血肉之軀,不是等同於殉道者(martyr)。例如:對上級主管的隨傳隨到之排班要求,要適切地表明態度,否則一肩挑起重擔責任,可能讓人快速疲潰,生活出現問題。試想:安息日,耶穌遠離人群去休息,退到曠野親近天父,重新獲得能力出去傳道。您、我也需要為自己創造平衡的生活,不僅花時間與家人相處、享受朋友聚會的快樂、去渡假、培養嗜好,更需有與上帝連結的靈修生活。
展望人生的永恆獎賞
我們當靜下心來,思索如何達成客制化服務的要求標準。迎接二十一世紀醫療環境的大轉變,關鍵在於牢記每位病人皆有生理、心理、社會與靈性的需求,護理本質內涵是憐憫照顧有需要的人。我們可以善用護理過程的評估、計劃、採取措施與評值等技巧,關心不同社經地位、宗教信仰、文化族群的人,讓其皆享有同等權利,得到健康與醫治。能對待病人如同是接待旅館客人般親切,必定是件美事,在其中學習耶穌的憐憫人之心腸,如聖經的記載:「因為…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25:35、36、40)」
從省思投入護理是神呼召的角度來看,我們必能體會行善、服事上帝、享受人與人生命互動的內在喜樂。使徒保羅曾說:「…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2-14)」當基督徒護理人員自覺有份於彰顯神的慈愛,並時時追求以神為樂,就當向永恆的標竿勇敢奔跑,一心追求屬天美好不朽壞的獎賞才是。
推薦讀物
1. Rhoades, S. (2007). Hospital or 5 star hotel. JournalChristian Nursing, 24(4), 192-193.
2. 裘蒂.夏倫、雅琳.米勒(2003).展望未來.把平安帶給人(張聖佳譯)(一版,253-273頁).台北:中主。
「我們務要認識耶和華,竭力追求認識他。他出現確如晨光,他必臨到我們像甘雨,像滋潤田地的春雨。」(何西阿書六章: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