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186期-2010年3月


靈性的本質與重要性

作者:吳麗芬 RN, PhD, 臺中護專護理科副教授   發佈時間:2010-03-01
人是不可分割的個體,靈性健康與安寧福祉、生活品質有密切的關係,面對棘手、複雜的健康問題,或遭遇人生變故、痛苦時,靈性層面的需要就會特別明顯。我們都知道「概念」會影響「認知」,「認知」會影響「態度」,「態度」則影響「行為」,缺乏靈性健康,人性便不完整。所以增加對「靈性」概念的認知,會影響我們對「靈性」的態度與行為,也會使我們的人性更完整。
 
靈性的本質
 
中國文字中「靈」字的組成,是兩個人趴在地上祭拜,供桌上放著三項供品,非常虔誠的對空祈求,希望老天爺普降甘霖,讓大地生生不息,所以「靈」字乃虛空祈雨之形意(陳,2004)。聖經創世記第二章第7節提到,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命氣息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這「一口氣」非重要,也因為有了這一口氣,人才有生命氣息。在拉丁原文中「靈(spiritus)」為「氣」的意思(希伯來文:ruah;希臘文:pneuma;to breath hard)。在心理學上將「靈」解釋為心靈,是指感覺、知覺和感情之外更高層次的理性、道德、美感或宗教情懷⋯,是源自自由或自主的力量。從哲學的角度將「靈」解釋成精神,是指自由和自我意識。在心靈學裡談的「靈」,是深植在生命的活體;他無法用語言直接指認,而是藉由身心表現出來(毛,1997)。綜合各個不同專業領域對靈的定義,可以歸納出「靈」是指超自然的存有、本質或靈魂,它是給予生物體生存與活力的原動力;是超乎自然,非我們「理性」所能測透或領悟的。而蕭(2002)在其文章中指出,靈性是指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個人最核心、最深沉的部分,是一種自我與自我(intrapersonal)、自我與環境(interpersonal and environmental)、自我與宇宙或至高無上力量(transpersonal)之間的關係。
 
靈性的重要性
 
由於人是由身、心、靈、社會等層面所組成的一個不可分割的個體,所以靈性健康會影響個人的安寧福祉與生活品質,尤其在面對較棘手、複雜的健康問題、或人生變故與社會再適應時,靈性層面的需要特別明顯。一個人的靈性就是生存與活力的原動力。澳洲有一位無手無腳的年輕人Nick Vujicic,當他面對先天的殘缺與接踵而來的生活適應問題時,他藉著自己與上帝至高無上力量間的關係,建立健康的靈性,隨著而來的是產生健康的態度與行為,使他除了可以幫助自己成為獨立的人以外,還立下心願幫助別人,成為人們口中的傳奇人物;讓身體有殘缺的人不再自怨自艾,四肢健全的人沒有藉口退縮喪志。
2008年11月,這位無手無腳的年輕人拜訪香港,對年輕學生發表演說,她的香港之旅成為非常震撼、感動,也極具啟發性的分享(影片:http://hk.youtube.com/watch?v=mu9FPb-TZuk)。在演說中,Nick提醒年輕人說:「人們常只掛記著你所欠缺的、沒有的,便忘了你所擁有的。」從Nick的生命經驗中,讓我們體認到靈性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缺乏了靈性,人性便不完整
 
在蕭(2002)的文章中提到,靈性是具個別性的;是代表一種生命的積極意義;是一種能與他人分享愛、溫暖、熱忱,並展現無私、寬恕的力量;是一種心理的正向狀態與生活倫理、規範;是一種與自然或超自然的關係。
從聖經的角度來看,靈性並不是所有動物都有的,是僅存於人類的,在彼得寫給信徒的彼得後書中,就直接地指出若人類憑著本能行動,好像沒有靈性一般,毀謗自己所不了解的事,他們將像野獸一樣被毀滅(彼後 2:12)。猶大所寫的猶大書也有類似的敘述,提到牲畜是沒有靈性的。在猶大書1章10節中提到,當人們毀謗他們所不了解的事,就像野獸一樣,隨著本能去做那些毀滅自己的事。藉著寶貴的提醒,告訴我們要珍惜我們的靈性,活出生命的積極意義,如:希望、和平、勇氣、價值觀,追求生命的實現與圓滿。哥林多前書15章44節明白地指出,若有血氣的身體,也必有靈性的身體。人與獸的不同在於人類有靈性,但是靈性的覺醒與展現,需要人類個別體認自我與自我、自我與環境、自我與宇宙或至高無上力量之間的關係,才能將靈性的行為展現出來。
1993年十大傑出青年之一的黃美廉博士,是一位腦性麻痺患者,當年醫生看到她口水不停地往外流,沒有一點智力的樣子,就判定她活不過六歲。但是她基督徒的爸爸有一個信念:「上帝所賜的,都是對人有益,凡出於上帝都是美好的。」她的爸爸媽媽不放棄她,每天只要有空就會來抱抱她,對她說聖經故事;出門探望朋友也會帶她去,並且很自然地對朋友介紹說:「這是我的女兒,上帝愛她,我們也愛她。」在這樣的環境中,讓她體會到上帝是愛她的,儘管肢體殘障,但上帝和家人都永遠支持與愛她。她十幾歲時對上帝說:「主啊!我要做一個好孩子、好畫家,請你賜給我智慧與勇氣去面對一切吧!」接著,她就一步一步努力去完成她的心願。雖然她求學的過程歷盡千辛萬苦,不但身體不便,心靈上更要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有時候,周圍的人用惡毒的話語和暴力的拳頭欺負她,這些就像銳利的刀片,把她的心割成一片一片的,血肉模糊。但是,她努力學會堅強自己,修補自己的心;因此,外來的事物已經無法再傷害她,她也成功地成為一位藝術家,甚至能夠感謝上帝給她積極的人生態度,以及一顆敏銳的心去感受生命的美麗(http://blog.roodo.com/newlife2006/archives/1943794.html)。
 
靈性的覺醒與展現,需要人類自我體認與努力
 
「靈性」是人類存在本質的一部份,人類是屬肉體與屬靈的共同存在,人性缺少此部分就不是完整的人性。唯有當靈性覺醒,體認並建構健全的自我與自我、自我與環境、自我與宇宙或至高無上力量之間的關係,生命方能全然自主與自由,這才是最高境界的人生。
 
參考資料
毛新春(1997).認識病人的靈性需求.台灣醫學,1(5),653-656。
陳慶餘(2004).癌末病人本土化靈性照護模式.台灣醫學,8(5),664-671。
黃美廉(2006).看見心情的顏色─ 黃美廉的故事,http://blog.roodo.com/newlife2006/archives/1943794.html
蕭雅竹(2002).靈性概念之認識與應用.長庚護理,13(4),345-349。
Nick Vujicic. (2008). Nick Vujicic-Hong Kong tour.Retrieved February 6, 2010, from http://hk.youtube.com/watch?v=mu9FPb-TZuk
Salmon, B., Bruick-sorge, C., Beckman, S. J., & Boxley-Harges, S. (2010), The evolution of student nurses’concepts of spirituality. 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24(2), 73-78.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