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歷鍊與成長:我經歷,所以我知道
作者:超級牛 臺中護專護生 發佈時間:2010-09-01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希望更了解它,也學著與它共同生活
從懵懂到知曉
我依然清楚記得,改變我一生的那天~2002年8月26日。早上起床後,我就不斷地嘔吐。醫院一家接著一家換,最後在台中榮總,我的病情暫時穩定下來。原以為噩夢從此結束,但卻因突然呼吸困難,陷入昏迷而被送入加護病房,而且插管了。當時醫生只說:「疑似」罹患罕見疾病―多發性硬化症。當時僅僅小學四年級的我,當然不會懂。
幾年後,經過好幾次發病,終於在台大醫院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這是一種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我因此領到重大傷病卡,也引發我對它的好奇心。透過電腦網路與一些相關書籍的知識,我漸漸熟悉這個新名詞。它是一種不會直接致命,但依據現代的醫學技術仍不足以治癒的疾病,發病頻率與產生的臨床症狀也不可預知;而復發時,能夠抑制疾病的藥物,就只有俗稱美國仙丹的類固醇。全台灣有八百多位跟我同病相憐的病友。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希望更了解它,也學著與它共同生活。
學習與疾病共存
國三那年,面臨國中基測,壓力加上一陣子停藥,讓我在短短一個月之內發作兩次,導致視野將近四分之三缺損。在加起來快兩個星期的住院日子裡,我看見的每一位護理師都樂群敬業,頓時讓我覺得護理真的是一個非常神聖的工作。所以就下定決心,未來也要投入這個行業,幫助其他生病的人們。
其實,身體的病痛在日常生活中的確帶給我不少困擾。今年六月適逢期末考,我卻因為身體不適而住進台中醫院。不過,我很高興台中醫院離學校這麼近,至少還可以出來考試;這也因此讓我從此學會預留生病的時間,儘早準備考試。由於體力比較差,我需要更多的休息時間,但是讀書的時間也不能少,再三思考的結果,我能夠犧牲的只剩下玩樂時間。但是人都有惰性,我也喜歡玩樂,更何況現在外界的誘因又如此多,電腦、電視、電影、網路,每一項都會令人沉迷,但是我相信,只要自己懂得克制那無窮無盡的欲望,堅定意志力,世界上沒有甚麼事情是不可能達成的。
請你試著了解我
因為別人不了解這個疾病,常常產生很多誤解。國一的時候,我因為發病住院,好一陣子沒去上學,老師覺得我偷懶,平時成績只拿到了33分,我問老師原因,老師卻反問我:「你哪一次小考是有考的?」因此,我在網路上開了部落格,在部落格上介紹這個病,希望大家能更了解這個病~在我體內的一顆不定時炸彈。
因為醫療技術進步,在每週三次皮下注射Beta干擾素的控制下,我現在還能近乎正常人般地生活,並能追求自己的夢想。干擾素雖然可以大幅延緩惡化,但它有副作用,注射時也會疼痛。剛開始,每一次父親替我注射時,都讓我慘叫。索性漸漸適應後,我能勇敢面對,甚至能自己注射。可是因為長期注射,導致注射部位壞死和紅腫,讓我的身體總是傷痕累累。原本覺得很醜,但日子久了,這些傷痕對我來說,卻像是長痘痘一樣自然了。既然身體的缺陷已不可能改變,因此就趁著沒有再更惡化之前,好好珍惜現在、把握當下,完成自己理想。好好充實自己,好好學習護理技能,希望將來有能力幫助其他病友,也能夠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雙重身分的雙重幫助
在與許多病友聊過就醫經歷過後,同樣是病友卻又兼具未來醫護人員身分的我,其實真的很想要為所有病友發聲。醫護人員不應該用「一般人」的標準來為罕病病友衡量什麼是可以的,或者什麼是不行的。有時候,社會準則對病友們來說,其實是很不公平的。在罕病病友之中,有些人的外表看起來是健全,但是我們心中卻害怕疾病隨時都可能發作和下一次發作會是怎樣,這種恐懼,可能是健康人難以體會的。
雖然多發性硬化症是罕見疾病,但是「發病原因不明」的特性表示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都有可能得到,即使所有病人都是千百個不願意。因此,我們要同理心互相對待和尊重。
老師的回應
文/吳麗芬 臺中護專護理科副教授
古時候的一位偉人「大衛」曾經說:「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詩篇 20:7),因為他從生命經驗中,瞭解到「敬天」與「信心」的重要性。我們每個人都有難處,也許是身體上、心理上、經濟上,或是人際關係上,但是當我們願意放下自己的自憐,存著敬天與愛人的心,便能活出豐盛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