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見證祂來到世間教育的目的
教與學的挑戰
「教學」包含兩個部分, 不僅是老師要「教到」,學生更需要「學到」。但老師常處於必須「教完」的壓力中,卻忽略了學生是否在過程中有確實學到。處於知識爆炸的21 世紀,多數老師為教不完的課程內容而苦惱,教育部卻持續要求大專院校縮減學分,增加學生自學機會,以培養學生自我終生學習的習性。要如何因應此現象對護理老師而言更是高難度的挑戰。在有限的課堂或實習時數內,要如何才能有效率的讓學生學習到各科的護理照護知識,以下分享Sandra L. Jamison 於2007 年1~3 月發表於Journal of Christian Nursing 的文章,論述以耶穌教學方式為榜樣,學習如何成為合神心意的護理教師。
耶穌的教案
Sandra在引言中提到,當她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由醫院急性病房、加護病房、及急診護理工作轉任護理學校老師時,內心充滿了緊張。她的同事鼓勵她毋須過度焦慮,因為每位老師都是由作中學,且目前有許多實證所支持的教學法可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在參閱一本如何運用案例於教學的書籍後(CASES 101: Learning to teach with Cases),讓Sandra想到耶穌的教導方式,以下將陳述Sandra所體會的內容。
◎闡明
耶穌善用生活中的物品,如酵母、光、鹽、芥菜種等,以類比的方式闡明主題。如此,無論是未受教育的市井小民或廟堂的祭司,皆能瞭解祂所教導的內容。「謙卑」為耶穌常教導的主題,當門徒們爭鬧在天國誰為大時,耶穌以小孩為比喻,提醒若無法謙卑如小孩的樣式,則無法進天國。
耶穌至少用過38種案例於小組或群眾教育。有時祂會當場詢問聽眾對案例意義的瞭解,有時則讓聽眾思考並彼此討論。有時則直接說明及解釋聽眾的問題。身為護理教師,我們常遇到學生藉由案例,很辛苦地學習一些重要的醫療及護理概念,或許我們亦可透過小組討論,掌握案例學習重點,讓學生彼此討論,有助於對一些比較複雜照護概念的學習。
◎提問
耶穌會透過提問進行教學,進以強化聽眾對訊息的記憶與統整。例如祂曾詢問過的三個問題:「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馬太6:27)」;「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馬太16:26)」;「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馬太12:48)」。作為護理老師,我們能問什麼問題,以引發學生思考自身的信念與價值觀呢?
◎以身示教
耶穌與祂所教導的聽眾同住。祂與他們同行,一起用餐,甚至在他們面前進行醫治的工作。基本上,耶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見證祂來到世間教育的目的:神是誰,神如何的愛人類,及神如何的希望我們能彼此相愛。耶穌用祂的生活教育我們。如Robert Coleman所言:「耶穌是如此的教育家,祂不會讓教學法模糊了祂教學的主題…祂本身就是教學(Coleman, 1981) 。」身為護理教師,我們常用親身示範的方式在示教室或臨床上進行教學,但我們多少時候運用我們的生活表現,來影響學生呢?
與主聯結
Sandra在文章的最後表示,經由上述的思考,我們應該反問自己,要如何向學生見證神的愛,以及如何用我們的生活回應神要我們彼此相愛的呼召?效法基督耶穌,重點不是用什麼方法教,而是我們實際活出了多少我們所教的內容,我們是否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模範。正如南丁格爾所述「護理不是技術,你作你所是的」( 張文亮,1999)。如何才能作得到呢?神裡面有世間所需一切的智慧,如約翰福音15:5所言:「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常連於元首基督,才能使我們有清楚的教學目標與有效的教學方法,由神的角度,引導學生關愛病人。
參考文獻
張文亮( 1999).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台北:校園書房。
Coleman, R. E. (1981). Show them how to live. DiscipleshipJournal, 2 (March/April). Retrieved September22, 2006 at http://www.navpress.com/EPubs/DisplayArticle/1/1.2.11.html.
Depler, T. (2006). Cases 101: Learning to teach with cases.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 22, 204-209.
Jamison, S. L. (2007). Called to teach: How did Jesusteach? Journal of Christian Nursing, January-March,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