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188期-2010年9月


【回應】耶穌教導生命見證

作者:林明珍 RN, MSN,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發佈時間:2010-09-01
 
祂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見證祂來到世間的目的…-祂本身就是教學
 
回顧與反思
 
拜讀Ms. Jamison與清惠老師所寫的「耶穌如何教導?」想到耶穌清楚自己來世的使命,祂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見證祂來到世間的目的,不論是用闡明、提問、或以身示教,都能具體呈現要傳達的心意,祂不會讓教學法模糊了祂教學的主題-祂本身就是教學。
 
回顧自己20年前從研究所畢業,剛來學校教書的第一年,懷著滿腔熱忱,想把在臨床12年、研究所2年所學,在「護理學導論」課程中全數教導出來,好讓學生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還以為這是對他們最好的;在學期末課程評值時,雖然大多數的學生看到老師的認真,但也有學生覺得東西太多,消化不良!多年來,我持續從學生的學習狀況及評值中調整自己,教學策略越來越多元化,教學內容也求變化更新,逐漸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一路走來,看到許多用心投入的老師和不少優秀的學生。有學生說:「『護理』翻成台語就是『給你』」、「護理是一個動詞,是影響我這一生最大的動詞」,點點滴滴對護理的正向感受,使我對教學的熱忱未曾消退。今天再度思考,以上種種是否足夠將熱愛護理傳承給畢業生?進入臨床後是否能甘心樂意、長久留任、始終如一?
 
困境與策略
 
187期護福中,麗芬老師提到,2009年國際護理協會所做的全球護理人員職場期望與需求調查呈現:「外國護理人員工作仍懷抱理想、重視病患接觸,台灣受訪者看的則是工作穩定、薪水好等現實面」,工作量過大使護理人員對於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大大降低,僅三成(33%)的護理人員認為自己極有可能留任。面對現今如此的臨床困境,畢業生的調適過程將更為艱辛,學校老師的負荷也相對遽增,我們不得不檢視省思:我所教的有用嗎?怎樣才能改善現今的困境?
回想耶穌所有教導門徒的案例中,最讓人深思的是:民眾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抓的婦人來,按著猶太律法的吩咐應用石頭把她打死。民眾故意試探問耶穌要如何處置?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的離開了。耶穌對那婦人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翰福音8:3-11)。
和秀雲老師談起她對耶穌教導的領受,她認為:這個故事,對身為教師者,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神賜給每一個人不同的人生際遇,耶穌了解人性的軟弱面及需求面,讓門徒在祂的體貼和愛中信服了祂,進而無悔的跟從祂。護理強調身、心、社會與靈之個別性、整體性、持續性照護,此即人生命之照護;護生也是人,來自不同的生長背景,主耶穌已為我們做了示範教導。整本聖經充滿著人生(人要怎麼活)的知識,引領信靠祂的人在神所教導的話語中反思得到幫助,繼續存活、繼續傳承、從新得力、教導護生,這就是護理老師的責任。
 
生命的意義
 
近日小組靈修進度為耶利米書,描述猶大國被巴比倫攻佔擄掠的情形,國王深受凌辱、眾子和貴冑均被殺害,但巴比倫王及護衛長讓先知耶利米自由選擇想去的任何地方,耶利米選擇留下來和國內剩下的貧窮困苦百姓同住,哪怕是只能貢獻些微的心力,遵行神旨意的他都能在那個位置上活出信實的生活。針對這點,8月份《活潑的生命》提醒我們可以自問:「我現在處於什麼位置呢?哪裡是屬於我的位置?那個位置需要我的理由是什麼?」
身為基督徒的老師,我們是否也有清楚的教學目的,為那能進入永恆生命的目標而努力?即便是面對不同信仰的學生,我們也可提出「我是誰?我在這裡做什麼?我要往哪裡去?」等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與方向,使我們的教學也能呈現出意義與價值。
 
參考文獻
 
盧賢淑編輯(2010).留在猶大的耶利米.於基督徒每日靈糧—活潑的生命(八月),p.78.台北:推喇奴書房。
Jamison, S. L. (2007). Called to teach: How did Jesusteach? Journal of Christian Nursing, January-March, 37.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