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信靠神—吉爾吉斯宣教點滴
作者:葉淑貞 嘉義基督教醫院宣教中心傳道 發佈時間:2007-06-01
說到自己曾經到吉爾吉斯短期宣教的經驗,實在不足掛齒。因為前輩何其多,她們貢獻的心力、青春,都比我還多。因此我想與您分享當中的小小趣事,及信靠神的經驗…
故事一 爸爸從抗爭到同意
話說2002年因清楚神的宣教呼召,隨即在還不知前面道路如何時,就大膽提出辭呈,成為一位兼職護士,並裝備英語能力。未信主的父親,有一天把我叫到跟前說:「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在搞什麼,我已經請人到你們醫院調查過了,你現在一週只上3天班,其他都在幹嘛?你原本當督導好好的,為什麼突然這麼大轉變?是不是你們同事有人搞鬼,我要打電話給你們院長。」一聽到他要打電話,我趕忙解釋我想出國體驗,其實父親不喜歡我提到基督教,更難解釋宣教是什麼?最後我拿著路加雜誌上介紹的馬拉威給他看,告訴他我可能去那裡,他後來還幫我蒐集相關國際新聞。最後神的帶領,把我送到吉爾吉斯,爸爸也很高興,逢人就說女兒要去吉爾吉斯工作了。
故事二 每次都回答媽媽「一行二人」
當年原本計畫到吉爾吉斯去短宣的共有四位,但是吉爾吉斯簽證很難申請,最後只有我簽證通過。屏基宣教中心愛梅主任問我還敢不敢去,我回答說禱告看看。我禱告後想到,難以取得的簽證通過了,豈不就是神要我去,於是就去了。出發前,媽媽頻頻問,你們總共幾個人去,我想回答一人,怕她擔心,還好神給我智慧,我確定神與我同在,於是我每次都回答「一行二人」。
直到半年後,她來機場接我回家,左看右看,怎麼沒有同伴和我一起回來,她就說「不然去之前你說二人?」,我解釋「對啊,和耶穌共二人」。
故事三 海關不知道台灣在哪裡
到了吉爾吉斯要過海關,我用英文說「I come
from Taiwan」,
海關人員「Thailand?」
「No, Taiwan」
「Where is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No, You come from China, Right?」
「No, I come from Taiwan」
「Where is Taiwan?」
所有旅客都入境走了,天已經黑了,海關把我留下來,所有海關人員一起進辦公室討論台灣在哪裡?並且懷疑我就是大陸偷渡來的。當下我一直禱告,後來解釋,我的Visa 是從美國取得的,並且示出我將在吉爾吉斯工作的地址電話,於是他們放我走。日後,我與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工作,她們也同樣問我「Where is Taiwan ?」她們解釋因為所讀的歷史地理,中國地圖裏沒有畫出台灣。所以海關當
然也沒有讀到有關台灣的知識啊!
故事四 一個禮拜不敢說英文
自己的英文,從高中到大學補考8個學期,要參與吉爾吉斯短宣,實在對自己的英文能力不太有信心,出發前還到YMCA補了一下。初到吉爾吉斯希望診所,要和當地工作人員說英文,很膽怯。一週內我都不敢開口講話,就發代禱信請弟兄姊妹爲我英文能力禱告。一週後,硬著頭皮說英文,直到第三次再到吉爾吉斯時,已經可以用英文分享聖經及見證。感謝神,祂不嫌我英文能力不足,願意使用我,也讓我在付出中突破對說英文恐懼的障礙。
故事五 都穿同樣一件衣服嗎?
我很欣賞吉爾吉斯當地人的一個傳統,因為受到俄羅斯人的習慣影響,他們很注重外表給人適當的感覺及合宜的穿著,不論貧富,特別是上班的人。有一天診所裏來了一個護理系實習生,第一天一上班,她拿到發給她的工作服,第一個反應就是去洗衣間燙衣服。往後幾個日子,我也發現連掃地的歐巴桑也穿著燙好的衣服。隨後有機會參觀其他機構,我也發現,他們每一個角色的工作人員的衣服、帽子都很乾淨、筆挺,簡直和他們的生活環境,特別是廁所(茅坑)無法並列想像!
有一天,一位俄羅斯醫師問我:「你們華人是不是從出來上班到上床睡覺都穿同樣一件衣服啊?因為我看了好多來這裡幫忙的人(意指各國來的宣教士),上班穿那樣,晚上到別人家坐客也穿那樣,逛菜市場也穿那樣。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有不一樣的穿著。」唉!她不知,我們上飛機只能帶20公斤行李,扣掉藥品醫療器材只有7公斤空間來帶個人衣物。所以囉,有一位當地長期宣教士說「看來在這裏,宣教士穿得最醜,看起來也最落魄!」說來,當地人用簡單省錢的藝術氣質與隨時隨地散發的美感生活,是我們可以謙卑學習的呢!
這是第一次跨文化經驗,不敢說自己有什麼貢獻,回想起這一段,盡是從上述的點點滴滴,更加敬佩宣教士來台灣撒福音的種子;他們要突破語言、文化、習慣、尊嚴等等。盼望我們更能珍惜自己被神揀選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