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主! 99年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的會員大會中,講員教導大家以歸納查經法深入的觀察、解析、歸納與應用聖經真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讓我們漸漸脫離個人主觀的詮釋,學習以認識神、以聖經為基礎的研讀方式為目標,讓我們學習活出基督徒的樣式。本篇是在領受教導後,經過繼續自我學習並以護福查經材料:喜樂作為依據,於99年9月18日中區月聚會與姊妹們分享腓立比書二章1-11節後的紀錄。十分汗顏的提出分享,希望能拋磚引玉,鼓勵大家多讀聖經,並藉由彼此分享,讓大家同得喜樂,並讓主得榮耀。
逐節觀察與解釋
在分享腓立比書二章1-11節前,先進行逐節觀察,並參考相關研經資料後加以解釋,如下敘述解釋分析後所得到的結果:
【腓二1】「所以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
這節經文原文中的「若」字,並沒有疑惑的意思,乃是指下面行動的條件和根據。「若有甚麼」是指「既然有了」。「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是說明信徒之間的勸勉與鼓勵,一方面是奠基於彼此與基督的關係,另一方面也以基督為其範圍。「愛心有甚麼安慰」,指出於愛心帶著溫柔的言語。「聖靈有甚麼交通,」指信徒一同有分於聖靈,或在聖靈裏彼此相交。「慈悲」指內心的感受。「憐憫」指外在的表達。
【腓二2】「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
保羅對「意念相同」的意思並非指一致的思想,而是指信徒心思和意念,應當朝向相同的方向和目標。
【腓二3】「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原文「凡事不可結黨」,意指沒有一件事是按照自私的野心,偏袒一方的意見。「結黨」是屬於肉體的行為(加5:20),和「貪圖虛浮的榮耀」同樣是破壞教會合一的根源。「存心謙卑」,指瞭解個人的卑微,但不是自卑,而是一種正確評估自己的態度,不自負,不自誇,不為自己留地位。「看別人比自己強」,並不是要我們低估自己的才能,而是虛心接納別人,肯定別人應獲的待遇。
【腓二4】「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並不是指信徒不可照顧到自己的益處;乃是說,應當以同樣的心態,兼顧到別人的益處。
【腓二5】「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是指應當讓基督耶穌的心思,也存在我們的裏面。
【腓二6】「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
「祂本有神的形像」,指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西2:9),祂具備了神「所以為神」的一切特性的總和。「與神同等」,指基督在地位上和尊榮上,原與神平等。「不以自己⋯為強奪的」,指基督並不以自己原有的地位為不能捨的,而想要強行保住。
【腓二7】「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
「虛己」,是一種隱喻的說法,指基督道成肉身;祂成為人,一方面具有完全的人性,一方面也仍具有完全的神性;祂所放棄的不是神性,而是虛榮的外表和地位(約17:5)。「取了奴僕的形像」,指基督來到世上,是為照著神的旨意,以服事人為職志(太20:28);此句重點在指祂的卑微。「成為人的樣式」,指基督不只外表像人,祂也具備真實的人性(約1:14;羅8:3;來2:17);此句是指祂受到「作人」的限制。例如,餓了要吃飯,睏了要睡覺等。
【腓二8】「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以至於死」,強調基督耶穌順服神的徹底和完全。「死在十字架上」,強調基督耶穌降卑的程度,十字架的刑罰是一種咒詛和最羞辱的處死方式(申21:23;加3:13;來12:2)。
【腓二9】「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所以」,表示前面六至八節乃是原因。「升為至高」,是升到極高的位置,使祂成為極其尊貴者。「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名字代表一個人的所是和身分地位,故指「主耶穌基督」(11節)這名所表徵的是榮耀的職分與地位。
【腓二10】「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
「天上」,是基督曾降卑的地方。「地上」是基督曾受苦的地方。「地底下」,是基督曾戰勝的領域。「無不」,是指宇宙中的萬物,沒有一樣不包括在內。「屈膝」,是敬拜的意思。
【腓二11】「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稱耶穌基督為主」,是指歸順的意思。
歸 納
藉由歸納這段經文內容所宣示的信息和原則,我們發現保羅指出,在勸勉人、安慰人、與他人交通、心中有慈悲憐憫的時候,這時我們首先要自我省思,我們所想要做的,是否為了耶穌基督的緣故,然後我們應當同心合意朝向相同的方向和目標去作,若我們能做到這一點,那麼關心我們及教會的人就會喜樂。接著仔細比較第一節與第二節,我們可以歸納出第一節與第二節之間的關係,例如:勸勉產生意念相同;愛心安慰產生愛心相同;聖靈交通產生一樣的心思、一樣的意念。
由第三至四節可以歸納出,有四件事會阻礙我們在生活中的同心合意,那就是結黨、虛榮、驕傲與自私。「貪圖虛浮的榮耀」的人經常明知自己的意見是錯的,卻還要堅持己見,因為他只顧自己的面子和別人的讚賞,而不在乎神的稱許,殊不知名譽是為「不求名譽的人」而設的,一個人在教會中的地位,不在乎人的抬舉,乃在乎神的判定,有些信徒從表面看來,似乎一無所長,但若仔細觀察,就可以在他們身上發現許多別人所不及的地方。信徒應當顧念別人的需要,但對於自己的需要,卻不可凡事依賴別人的照顧,而要盡力照顧自己,並且仰望神的幫助。
許多人認為本章的第六節至第十一節是早期教會的一首讚美詩,保羅在這一章中引用它,以表達他對基督的信念和頌讚。這首讚美詩歌,頌讚基督耶穌為了要服事我們,甘心捨棄一切合法的權利,並且倒空自己—耶穌降世時有一個倒空,倒的是自己與神同等的榮耀;耶穌死時也有一個倒空,倒的是自己的寶血;祂將命傾倒,以致於死(賽53:12)。耶穌基督一生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卑微自己、存心順服( 林後8:9)。祂的順服,是順服到「以至於死」的地步;然而父 神讓祂在最卑微的十字架上,升為至高;因為十字架的道路,乃是先苦後榮的(羅8:17)。
腓立比書是保羅以希臘文所寫的,時間是西元61年左右,寫作的對象是腓立比教會。腓立比書二章1-11節的信息重點,在勸勉基督徒(我們)應該以耶穌基督為榜樣,卑微自己,存心順服,同心合意,彼此相顧,朝向相同的方向和目標去努力。尤其是第11節寫出了四本福音書所要見證的主要事件--耶穌基督是主。在許多考證中,都提到在羅馬帝國時代,只有皇帝被稱為「主」,當時羅馬帝國政府,要所有被統治的人民都將皇帝視為神明,若是有人將「主」的名號放在其他人身上,將會被處以死刑。當保羅說「耶穌基督是主」這句話時,對當時生活在羅馬城的基督徒信徒來說,實在是一種生命的挑戰,因為,若是公開承認耶穌基督是「主」,就有遭遇死刑的危險。希伯來書十二章2節這樣說:「我們要注視耶穌,因為他是我們信心的創始者和完成者。他不在十字架前退縮;相反地,為了那等待著他的喜樂,他不把死在十字架上的羞辱當作一回事。現在他已經坐在上帝寶座的右邊」。
應 用
神容許我們或多或少的缺欠,但是藉著信徒間的同心合意,就可以使所有的缺欠得到幫補。在教會中,若基督徒都以基督為中心,都注目於基督,以祂的心思為心思,一定會產生真實甜美的交通與合一。
雖然今天的政治環境已經改變很多,不再有昔日的危險,但基督徒還是需要公開承認「耶穌基督是我們生命的主」,宣告我們不與淫亂、詐欺勾當的行為牽連在一起,我們要公開讓眾人知道:我們的生命是以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為主,他因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為的就是要救贖我們脫離罪所要帶來的死亡,同時也提醒我們,信仰乃是生命的抉擇,人人必須認真面對。
參考資料
查經資料大全.http://www.ccbiblestudy.org/New%20Testament/50Phil/50CT02.htm
馮蔭坤(1991).腓立比書—天道聖經註釋.香港:天道出版社。
腓立比書的背景介紹.http://www.wretch.cc/blog/seedsoffaith/29080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