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191期-2011年6月


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院 人文護理之推動與省思

作者:劉影梅 RN, PhD 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院助理教授   發佈時間:2011-06-01
重視人本導向學習
 
陽明護理的二大教學策略之一是人本導向學習(Person-Based Learning),人本導向的小組教學包含三個重要內容: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小組學習(small group learning)及自我導向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因此大學部的教學在導師課程「人、生活、生命」中,藉認識、開發、省思、創造四個課程之志工服務學習,讓學生在做中學:體會人要如何服務生命,生活才有意義,建構出以人為本、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導向的護理。依據「成人學習自然迴圈」理論(AcceleratedLearning Techniques),成人的教育要經由準備、展示、練習、總結與實踐如圖一,最能夠讓學習者快速吸收課程知識,達成「學得快、記得深!」的目的。
 
運用問題導向學習方式
 
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方式重視學習情境,尊重參與者發展其主體性與建立起使命感,藉由師生互動中,引發學習者內在經驗的再現、重塑與創造,繼而發展出助人關係中,所需要的反思實踐與對話能力。因此陽明大學大學部由護理導論到家庭護理學一至五都用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方式,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期待他們可以藉主動和自我引導的學習,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以達終生學習之目的。其步驟為:
 
 
 
 
1. 問題確立(Problem identification)。
2. 學生自我導向學習(Student self-directed study)
3. 團體導向資料分析(Group-based data analysis)
4. 概念構圖(Concept mapping)
5. 學習整合(Learning synthesis)
教案的設計是依據學生的年級、科別、單元目標、及學生的知識基礎,加以設計。一個好的教案須暗藏許多好問題,要有故事性,包含有不同的人(population)、各異的行為反應(behavior)、及每個主角的生命故事與生理病理學(life science)。教案劇幕以實際病例為骨幹,往往以個案的主訴為開始去編劇幕,為了教案的完整性,會加入一些虛擬的情況,例如人文、社會、心理、倫理、法律等議題,讓個案及家屬立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老師不再是一個演講者,而是一個引導者(tutor),進行過程,小組由6-9名組員組成,討論案例前必須推選主席、紀錄及時間控制者。一個教案至少有兩次小組討論,每次約2-3小時,兩次討論中間學生要自己收集資料及整理、學習,再至課堂中分享、討論。讓學生透過自我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方法去學習醫學、護理知識。
劇幕內容可引發學生多方向的思考,藉由劇情的進行,逐漸縮小範圍,抽絲剝繭的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小組學生經由互相討論或爭辯,去發現更多問題( problem)。逐步引導學生達到預先訂定的教學目標,除了告訴學生做完本教案之後,是否學會原訂之教學目標外之目標,鼓勵學生重提問題,再尋解答,以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經由自我學習及團隊合作,來獲得不易遺忘而且可解決問題的知識,進而訓練有效率的解決問題之能力。
 
探索人文護理課程精髓
 
為了深化人文素養,護理學院已然邀請國內哲學、文學、宗教、藝術、社工、民族誌、精神分析⋯的學者,共同對碩博班的研究生開設了三個學期的人文護理。旨在結合護理專業與多元人文的關懷哲理,一起探索、逐步進行能令人感動之護理療癒之理論建構。例如由哲學家必然會詢問的問題:「人的本質是什麼?」,由上帝的話看人的本質,聖經創世記1:26:「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創世記2:7:「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因此人有神的形像,我們的生命、身體都是尊貴、值得敬重的。在護理的教科書中莫不寫到:護理是科學、藝術,但若仔細閱讀南丁格爾傳,南丁格爾說護理更是因應主之呼召,「基督是我們職業的創造者」、「人是上帝之靈的殿,有什麼⋯工作能比修砌上帝之殿尊貴呢?」。當護理人員把服務對象當成上帝的殿,人文護理又豈止只是把人當成人的層次呢?基督徒的護理人員照顧人時身上流露出的美好特質就如加拉太書5:22所說:「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馬太福音25:40:「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耶穌要人們去服務那些弱勢團體,勉勵信徒們去對弱勢團體做的服務就是對上帝的服務。所以病人越是虛弱、微小,基督徒的護理人員就越會由心裡升起珍愛之心。約翰福音13:35:「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愛」成為基督徒最大的特色。哥林多前書13:1:「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結  語
 
「愛」就是醫療人文中一直要強調,最可以修補醫病關係的黏合劑了。無怪哥林多前書13:13說:「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雖然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是基督徒,但藉著概念發展、潛移默化、及課程實踐,當我們看服務對象的眼光不同;聖靈澆灌的自省自覺;用愛心去撫慰學生、個案,透過身教與有設計之人文護理的言教,期待護理更能展現人文的素養,彰顯主的榮光。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