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191期-2011年6月


一項古早的技能

作者:陳清惠 RN, PhD, 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發佈時間:2011-06-01
無庸置疑,耶穌的教導充滿圖像與內容,祂大量運用比喻、比較及故事,以創造性的語言引導門徒在信仰上成長。
 
前 言
 
Journal of Christian Nursing在2009年刊載了一篇主題為「一項古早技能」的文章,強調運用「說故事」的方式教授護理之重要。作者P. R. Cangelosi在文中提到,在美國目前有針對已獲得其他領域學位,再就讀護理學系以取得護理學學士學位的學生,此為速成的學程,為期僅12至18個月。如何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教完護理所需的各方面知識及技能,確實是護理教學上的挑戰。這群學生已擁有其他領域的知識,甚或擁有社會工作經驗,類似我國護理技職教育體系中的二技學生,如今卻僅用不到兩年的時間,要學習成為護理專業人員,因此在教學的策略上,絕對需要突破傳統的方式,才可能在短時間達到護理專業教育的多重目標。
 
一項古早的技能:說故事
 
面對此一教學上的挑戰,Cangelosi(2009)提出了一項古早的教育技能——說故事。藉由故事中人、事、物情境的描述,不但有利於學生記憶,更能使學生認識護理的多重角色、抉擇、與責任,同時也能深刻體會照護過程中的挫折與成就感。文中引述Davidhizar及Lonser(2003)的論述,經詳細編排的故事,若同時為個人之親身經驗,將可增加趣味性,有利聽者事後的回憶與對事實的瞭解。由於故事內容涵蓋生活現實之情節,如此較有利於聽後個人之反省、覆誦、甚至詮釋的延伸,對學生在態度與價值觀的澄清與重建方面之成效,實乃其他課室教學法難以做到的(Hensel & Rasco, 1992)。
 
比喻好方法
 
這些短期速成班的學生,因為年齡較大且人生經驗比較豐富,一般多已擁有一些長期以來建立的態度與價值觀,因此要能在短時間內被調整與重建並非易事。耶穌在世時,常運用許多比喻、模擬事物及生動的描述來教導門徒,例如,祂向眾人解釋皆無具體概念的「天國奧秘」(馬太福音13:10-17)。馬太福音五章13-14節同樣也記載,耶穌教導門徒在世應扮演的角色與功能時所用的比喻,祂呼召門徒要成為世上的「鹽」及「光」。在古代鹽是十分貴重且有價值的,「鹽」不但能激發出食物的美味,亦能防止魚、肉的腐敗;「光」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在太陽下山後,一盞小油燈或是火把都是必備用物。還能有何物比「鹽」及「光」,更傳神且具體的描述基督徒在世上的角色與功能呢!因此,若能將抽象概念與生活的情境加以連結,將有助於學生理解與記憶。例如,在生理知識的教學中,若能將體內白血球在感染時對身體的防衛機轉,比擬為眾人熟知運動球隊中防衛的角色功能,學生即能很迅速的記住該知識。
 
耶穌的創意教學
 
無庸置疑,耶穌的教導充滿圖像與內容,祂大量運用比喻、比較及故事,以創造性的語言引導門徒在信仰上成長。耶穌能用三年的時間傳授抽象的永恆真理,或許我們亦能在短時間內教導雖然複雜但卻具體的護理學問與技能。以案例引導護理課室的教學已是目前護理教育的趨勢,經過詳細情節鋪陳與實際情境呼應的案例設計,將能活化生硬的護理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但如前所述,用於教學之案例,最好為講授者親身經歷,才可能在陳述過程置入感情、活用文字,對學生帶來知識與情意面的衝擊,真正學習到難以言傳,而須透過身教引導的護理態度與照護之價值觀。
 
訴說不盡的護理故事
 
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照護理念,一直是護理的核心精神,為避免流於口號,學生必須看到以及感受到何謂「以病人為中心」與「全人照護」。鮮活的照護經驗,遠比書本生冷的知識讓人心動,而唯有心動才有行動的動力。故護理的教學無法離開臨床實境,身為護理教師,我們需不斷的反省所教的是不是「死」的知識?或者是能帶出行動的護理照護知能?期許每位教師皆有訴說不盡的「護理照護故事」。
 
參考文獻
 
Cangelosi, P. R. (2009). An ancient craft. Journal ofChristian Nursing, 26(1), 56.
Davidhizar, R., & Lonser, G. (2003). Storytelling as ateaching technique. Nurse Educator, 28, 217-221.
Hensel, W. A., & Rasco, T. L. (1992). Torytelling as amethod for teaching values and attitudes. AcademicMedicine, 67, 500-504.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