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作個傾聽與支持的好夥伴
作者:林妙玲 RN, 屏東基督教醫院護理師 發佈時間:2011-06-01
我發現只要護理人員肯用心,能夠堅守職責,遲早孕婦及家屬會感受到我們的關心。儘管問題不是每次都處理得順利,但是藉著有效的溝通(話語及肢體動作),以及加強彼此間的信任感,適度地陪伴、談她們現所關心的事務,盡力為她們處理問題,終必能讓她們打開心房。
細心的護理觀察
早上交班時,到病房探視,我看見一位孕婦半躺在床上發呆,完全不理會床旁的音響正播放著輕柔的音樂。此孕婦現年35歲,是第一胎,目前懷孕30週,由於主訴有陰道出血及腹痛的現象,故入院安胎。但她拒絕吃藥、作治療以及接受檢查,整個人顯得消極與沉默,對於護理人員及醫師的解說不予理會,只說會害怕疼痛與打針。我觀察她一直處於封閉期,對於任何的問話,只願作出簡單的回應,並總是偏向自己認為的想法。根據以上線索,我認為此孕婦一定有擔憂的事情,不敢說出,於是協助轉介社工人員。
誠心的護理陪伴
初接觸個案時,我每天主動陪伴孕婦至少30分鐘,談話中我不急著追問答案,僅止於誠心地陪伴,逐漸地,孕婦接受我並願意說出內心的感受,也終於露出難得的笑容。後來,孕婦才告訴我,她先前拒絕醫療行為(內診、打針),是有感於自己已是高齡產婦,加上先生又是獨子,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小孩,便害怕因為任何的不小心所造成的失誤與遺憾。因為先前入院在急診室時,只要醫師一來內診,我的子宮就開始收縮,所以我才配合醫師。
孕婦侃侃而談,還說到自己有位朋友,因為懷孕吃藥的緣故而失去小孩,也因此自己害怕吃藥會對胎兒造成傷害,並留下後遺症。聽完後,我非常認同一位媽媽基於要保護孩子的立場,於是輕拍孕婦的肩膀,希望給予她支持與陪伴。在我運用同理心傾聽孕婦的主訴,並了解她所擔憂和顧忌以後,我將此過程向婦產科以及新生兒科醫師說明,同時也與其他護理人員一同為孕婦收集正確的資訊,目的只為了要讓她安心與放心的待產。終於,住院20天中,孕婦與單位團隊的關係由沉默到熱絡,並於預產期順利自然產下一位健康的女寶寶。
願作個傾聽與支持的好夥伴
我越來越喜歡護理工作,雖然每次碰到孕婦的問題不盡相同,所面對的壓力也不一樣,有的來自經濟上,有的是疾病對個人與家庭帶來衝擊,有的則是對疾病的不瞭解,以及需要心理上的調適等,我發現只要護理人員肯用心,能夠堅守職責,遲早孕婦及家屬會感受到我們的關心。儘管問題不是每次都處理得順利,但是藉著有效的溝通(話語及肢體動作),以及加強彼此間的信任感,適度地陪伴、談她們現所關心的事務,盡力為她們處理問題,終必能讓她們打開心房。再者,不妨也試著瞭解孕婦的信仰背景,可藉由宗教的力量去幫助她們。
現有的安胎示範病房有別於以往。之前,安胎媽媽必須與產婦或者婦科個案同住一室,心情的複雜度可想而知,然而現在把同樣屬性的個案放在同一個房間,互為室友的她們,可以一起分享與支持。雖然每一位安胎媽媽的結果都不同,但只要她們有需要,我都願意成為她們的傾聽者,以及支持她們的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