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頂壁畫」體會信仰 帶來的生命力量
作者:吳麗芬 國立台中護專護理科副教授兼研發處主任 洪素寬 國立台中護專護理科講師 發佈時間:2007-06-01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羅馬書1:20
令人嘖嘖稱奇的藝術大工
在一個充滿恩典的星期六,佳音社—護生社團有機會集體包車到國父紀念館參觀「義大利14至17世紀黃金時期繪畫特展」。一走進展覽場,學生們的目光就被天花板上的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所做的天頂壁畫〈創世紀〉吸引住了。
這幅巨型壁畫面積達14×38.5平方米,由9幅中心畫面和眾多裝飾畫組成,其中共包括343個人物。這來自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是出自歐洲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之手,在西元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米開朗基羅33歲時,在西斯廷教堂大廳天頂的中央部分按建築框邊畫了連續9幅壁畫,內容取材於《聖經》創世紀中有關神創造天地到洪水方舟的故事,並分別將他們命名為《神分開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
大伙們聽著解說員的導覽說明,無不個個嘖嘖稱奇,羽文在分享心得時說:"我真的很開心能參加這次的活動,這趟旅程真的讓我收穫不少。我們先到國父紀念館參觀「藝術與宗教」的繪畫特展,裡面每一幅畫都讓我驚嘆連連,一入展覽會場抬頭即可看見的天棚,竟然是文藝復興三巨匠中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創世紀」,雖然只是複製品而已,但仍讓人深刻感受到畫家賦予畫中人物的生命力,這幅畫主要是在描述上帝創造天地、生命〈人類與動植物〉及諾亞方舟的故事"。
感佩畫家的熱情與毅力
有的同學驚嘆作畫工程需要的體力,以及亞當與上帝的關係,第一次參加佳音社活動的雪華說:"很榮幸可以跟學妹一起參觀宗教與藝術的畫展,米開朗基羅這幅畫我還蠻喜歡的,聽到解說員在介紹那幅畫,很難想像在那麼高的天花壁上作畫,怎麼畫阿??那麼高,手要舉起來很累耶!!叫我們舉個幾分鐘,就會一直喊好累,好酸..!!我覺得西斯汀聖堂天花壁畫是在意指人文主義的精神,整個繪畫過程就是一場激戰與奮鬥!創造亞當時,上帝與亞當的手若即若離,這已暗示出人類未來的命運。當亞當夏娃被逐時,夏娃羞慚,可是亞當卻憤怒無比的向逐出他們的天使擺手,彷彿是說,你不要我,我也不要你!畫大洪水時,米開朗基羅甚至刻意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扶持,用以控訴上帝的嚴厲不近情理沒有愛意!米開朗基羅搏鬥的對象總是有權有勢難以掙脫的人,正是因為這樣,他的藝術作品才會有這麼強的悲劇性,我覺得環境對他的壓力造成他對上帝的誤解,甚至覺得上帝也是嚴厲而不近情理的。"
有的同學感佩畫家為了完成工作付出的熱情、毅力與配合度,巧惠說:"米開朗基羅的『天棚壁畫』,這幅畫很大,遍佈在整個天花板上,當解說員在解說時,我們大家都是仰著頭在看這幅畫,感覺很有趣。這幅畫中又分成了好幾個小故事,很像一格一格的漫畫書,不同的是它沒有文字,據解說員說明,當米開朗基羅在畫這幅畫時很辛苦,必須整個人躺在高高的架子上舉著手畫,幾乎一躺就是一天,真的很有毅力。這讓我感受到宗教的力量真的很大,米開朗基羅靠著他的信仰力量,努力的把這幅畫完成,真的很值得佩服。像平常的我們要想每天持續的做同樣的一件事,應該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時間一久那會讓我覺得無趣,就算是勉強的完成了,那做出來的作品應該也不怎麼樣吧。"
讓人重視生命的價值
也有同學從這九幅壁畫中感受到藝術家用畫作告訴後人從生活表現出生命,進而藉由生活中的激動與熱情讓我們感受並反思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乃綺認為:"這幅畫是直接畫在大教堂的天花板上,畫者須爬到很高的地方才能完成這些圖畫,又因為當時作畫的顏料須當天調製當天用完,所以他設計畫作以一格一格的方式呈現,我覺得米開朗基羅對藝術的執著及宗教奉獻的精神很偉大,也因為如此,我們現在才可以欣賞到這些偉大的畫作。"陳平說:"我出生在基督教的家庭,那些出自聖經的故事,小時候兒童主日學的老師就講給我聽過了!但不同的在於那些畫給我的感觸,因為我不曾把聽過的聖經故事想像成一幅幅的畫作,而每一幅畫代表一個基督宗教活生生的故事。特別的是不同的藝術家闡述同一個聖經故事,在世代的交錯中,留給世人無比的驚嘆與想像。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畫作是文藝復興三大主將之一-米開朗基羅所做的《創世紀》(The Creation)此作品在教皇朱力亞斯二世的賞識之下,於西斯汀禮拜堂天頂完成的繪畫作品。由於共九幅天頂畫,分別敘述上帝創造天地、空氣、海…等,除了可以觀察到色彩運用的華麗與多樣斑雜,我佩服的是此畫作皆為米開朗基羅於躺著的狀態下完成。如果我以一個神學家的角度看:我感到信仰與人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以藝術家的角度來看:這畫已不再只有信仰的呈現,乃為寓意頗深、難得一見的曠世鉅作。看了這畫覺得宗教、藝術、文化間已沒有界線的劃分,我想這就是在生活中一步一腳印的展示生命。把對生命的歌頌用不同的文化,表現出不同的生命故事,在藝術家的手中創造出無限的可能,真是很美麗的結合。而同樣的藝術家用畫作告訴我們及後人,對生命的熱忱與感動、執著、突破、創造、珍惜、熱愛、豐盛在剎那間迸出的火花,不再只侷限畫作上的表現,而是藉由生活中每個激動與熱情讓我們重視並認識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信仰是需要不斷經歷的,生命是活出來的!
新約雅各書2章18節記載說「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我便藉著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我們都相信信仰會帶給我們無限的力量,藉著靈性的關懷,使我們體認到生命可以不必只有匆匆的走過,是值得我們花一點時間去感受、思考與綻放花朵的。回顧米開朗基羅對他四年多來工作狀態的描述,他說:“我的鬍子向著天,我的頭顱彎向著肩。畫筆上滴下的顏色在我的臉上形成富麗的圖案。" 四年多來,他天天仰臥在18米高的台架上,當整個作品完成時,37歲的米開朗基羅已勞累得像個老人了。由於長期仰視,在工程完工之後的幾個月內,他的頭和眼長久不能低下,連看一封信也必須拿起仰視。米開朗基羅用生命的代價完成了天頂壁畫,雖然身體辛苦、勞累,但是他在極度艱苦的繪製環境與開闊豐富的創作靈思中所經過的歷程,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宏偉、嚴謹、富麗、莊嚴的畫作,而且還呈現了透過繪畫者的信仰帶給他的生命力量,仰望教堂天頂,發出由衷的讚嘆。
在回程的車上,我請同學們做2分鐘的分享,沒想到每個人都很有感觸,話匣子一開就侃侃而談,分享自己的心得。這次的參觀之旅算是圓滿達成,大家都覺得收穫滿滿的。其中怡惠希望下次還能有類似的機會,宛蓉覺得認識了一些以前不知的東西,親眼看到一些當時只能聽而無法看的東西,真的還不錯!社長捷雅雖然一路上幫助老師照顧同學,但是她也覺得很值得:“我很開心這一次的台北參觀一日遊,好玩也收穫很多,對於信仰和宗教有更深的體驗和認識,對於生命也更加的了解,因為知道自己生命的意義,也會更加珍惜"。
這次參觀讓我深切的感受到「信仰是需要不斷經歷的,生命是活出來的!」,希望藉著我們的帶領,使學生們在生活中能夠更多認識造物的主,感受上帝的愛,讓信仰成為他們一生的幫助。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