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恩典模式
作者:吳麗芬 RN,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護理科副教授 發佈時間:2011-12-01
在一個偶然機會中,我看到一篇以英文書寫的由大學四年級護理實習生觀點來看病人、護理人員與護理教師的文章,看完後覺得這篇文章值得與國內護理人員與護理老師分享與討論,所以將該篇短文的內容整理如下:
護理實習生Rachel敘述他在心理衛生臨床實習時,臨床實習指導教師帶領他們到精神科病房參觀,在參觀途中,他看到一位病人躺在床上一直發出尖叫,叫聲響亮,而且聲音聽起來很痛苦。但是引導他們參觀的護理人員表現出滿不在乎的樣子,她對我們說:「這裡有一些病人,不管白天或晚上,一看到人會是聽到聲音就會亂叫。」,然後繼續引導學生們參觀,這位護理人員的表現讓這位學生十分吃驚。參觀結束後Rachel仍然時常想到那天參觀醫院時遇到的精神科病人,並且慶幸自己不是住在那個病房的病人,但也覺得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不會變成病人,只有依靠神的慈悲才能做到。
Rachel認為人們常認為精神病人是「瘋子」,甚至認為他們一定是做了什麼壞事,才會變成這樣。他衷心的希望臨床護理人員能夠瞭解病人,同時他也希望自己能成為一位服事神的護理人員。他衷心的發現,實習指導教師的基督徒護理人員的態度是影響他最大的部分,他的老師對護理充滿熱情,而且對病人展現出無止境的體諒和同理心,也帶領學生們與病人互動,老師從來不以『瘋』這個字來形容精神科病人,他認為他的老師是他實習期間的角色模範。
從以上的敘述中,讓我們思考幾件事情:
1. 在護理學生的實習過程中,他們會試著去尋找可以學習的角色模範,而我們身為護理教師必須行在上帝的信實中,領受神的恩典讓我們成為好的護理人員或教師,有責任去教導學生們提供身心靈全備的全人照護,而上帝也會成為我們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四章16節)
2. 護理人員若能注意到那些被忽視或是被誤解的病人,我們的主必然讚賞他所做的,就如馬太福音二十五章40節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3. 當我們服務病人的時候,要因為神的恩與我們同在而喜悅服務別人,就像歌林多前書十五章10節所說「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 神的恩纔成的.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 神的恩與我同在。」身為護理教師,我們以能夠參與學生的專業護理教育為榮,也因為神的恩典讓我們成為學生的角色模範,願主時刻提醒我們,活出基督徒教師的生命,印證上帝的恩典模式。
參考資料
Fulton, R., Hermanns, M., & Greer, L. (2009). Modelinggod’s Grace. Journal of Christian Nur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