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193期-2011年12月


【回應】靠神恩典— 活出模範.教出典範

作者:林靜蘭 RN, 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系助理教授   發佈時間:2011-12-01
讀著Hermanns所寫「Modeling God’s Grace」一文以及吳姐的導讀,心裡真覺這是 神及時給我的供應與提醒。
我目前正在急性病房帶大四同學的精神科實習,所經歷情境與文中摘錄學生描述之實習體驗多有相似處,似乎主再次微聲呼喚我—Modeling HisGrace!活出神的恩典來!藉著該文學生的回饋,讓我再次正視護理教師的價值與影響力!
一位聰慧的學生在實習第二天,坦誠地與我分享她心裡的掙扎與困惑—「我無法認同病房裡對於一位剛被強制入院、拒絕服藥的個案,強行施打針劑!難道不能再等幾天,她才剛被送入精神科病房,當然無法接受自自己有病,所以不願服藥啊!我們應該不會對一位初被診斷為乳癌的病患強行施打化療藥物吧?」
這是一位有認真在思考、也具有生命倫理觀的學生對於臨床常見處置所提出的反思。事實上,我可以接受她的質疑與挑戰,也欣賞她的誠實批判,但也憂心她對於臨床真實脈絡裡眾多既存框架的適應。我試著引導她思考:這位病患住院2日以來的藏藥與吐藥情形、病患因妄想而經歷的負面情緒、若未積極給予治療可能會延緩治療的黃金時機、以及強制就醫/治療的法令依據⋯。然而,我似乎覺得她只有在理性層面上接受這個事件與說明。在週心得中,她再提到:「We crave to shape them, again andagain, until they can fit into our world. ⋯不過,我懷疑⋯一個月後的我將會認為這篇心得毫無意義,因為第三天的震撼,已遠比不上第一天的驚人⋯接下來我會越來越懂得治療步驟,按照常規,做得很正確,然後忘記今天的體會⋯」我花些時間讓她知道她的反思非常寶貴—「知道為何而行,與無知地隨群而行」,兩者間可能無法從行為面向看出不同,但前者的清醒前行,雖受限於某些現實因素而暫且隨群而行,但當某個時刻來臨,她將可有機會舞出自己!我再嘗試與之分享—精神病患,是被精神疾病所困住的「人」,他與妳我相同、有同樣身為「人」的存在價值;身為護理人員,與這些為病所苦的「人」同在,是上帝為我們預備的「特權」,對病人有其獨特價值;我們與這些病患的共舞經驗,有其永恆價值!
當我把這段精彩的師生對話與清惠姐分享,她對我說了一句讓我難忘的話—「我常要提醒自己:不要把學生教笨了!」是的!在教與學的歷程中,常常必須是一起成長的!如何點亮他們心中的蠟燭,讓世界亮起來!而非教出一具具「可以行使照顧行為」的機器人! 何者對永恆而言,較具意義?
我相信,精熟的照顧能力,若能被心中的蠟燭所引導,將更真實地發亮起來!問題是,誰去點亮這些蠟燭?身為護理老師,我們是在點亮、還是在澆熄他們心中的那把火?或者根本就漠不關心或無暇關心?這是我的反省。
因此,我需要常常到神面前來,求神照亮我、引導我,如同吳姐所說「上帝會成為我們隨時的幫助」,祂要帶領我們—不單憑眼見、更憑信心,我發現帶領學生,不能太「實證」,例如:一個遲疑地在病患門外徘徊的學生,表面上雖然其表達能力較弱,但事實上,她內心對病患卻極富關愛。 我是否能看見那把外在看不見的「火」?而不只是急忙於「塑造」那個外顯的能力「框架」?
讓我們靠著那位「隨時憐恤我們、賜下恩惠幫助我們」的 神,活出主耶穌的模範,與學生共舞,教出合神心意的典範!
【附註】本文引用同學實習反思內容,已獲該同學同意轉載,本文作者特於此感謝她的分享。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