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護理人員最重要的能力是體會耶穌的心,因為我們體會耶穌的心,所以我們就能夠同理所有的病人。
主題經文:約翰福音12:1-8
打破玉瓶的女子
讓我們從馬利亞來談護理工作的典範。馬利亞在聖經中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因為她所做的,耶穌說:「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可14:9)」馬利亞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她是一個非常體貼耶穌心意、非常懂得親近耶穌的人。當耶穌要到耶路撒冷,來到了伯大尼,馬大這個家庭就接待耶穌。馬大是一個熱情、殷勤的女子,所以她就忙著伺候耶穌,馬利亞本來可以跟馬大一起做這些事,但是馬利亞更知道耶穌的心意。耶穌的心意是要人接近祂,是要人能夠領受天國的信息,所以馬利亞就很恬靜的去坐在耶穌腳前,聆聽耶穌的信息。我相信,馬利亞大概不致於不會去張羅吃的、喝的,但是她卻有一個更優先的選擇。
在主題經文中說,有一個人宴請耶穌,馬利亞這一次沒有坐在耶穌的腳邊聽道。馬利亞做什麼?她拿著一斤珍貴的真哪噠香膏,來到耶穌的腳前,把那個玉瓶打破了,就把香膏抹在耶穌的腳上,又拿著自己的頭髮來擦。一個猶太少女,可能一輩子存錢就是要買一瓶香膏,成為她珍貴的嫁妝。那一天,馬利亞把整瓶香膏打破,抹在耶穌腳上。猶太婦女的頭髮是盤在頭頂上,那是生命珍貴的代表,但她把頭髮解開來,拿著頭髮擦耶穌。
門徒們心裡不高興,其中加略人猶大說:「何必這樣浪費呢?這一瓶香膏可以賣掉,大概值三十兩銀子,可以賙濟窮人呢。」耶穌說:「由她吧!因為她是為我安葬而預備的。」我想,所有耶穌的門徒都應當很羞愧,當耶穌來到伯大尼參加這個筵席,這是逾越節的前六天,也就是耶穌受難的前五天。當耶穌一天天走向各各他,走向十字架的陰影,這一群門徒沒有人體會耶穌的感受,沒有人體會耶穌心裡在想什麼。
體會耶穌的心
耶穌什麼時候開始走進十字架的陰影?就是在該撒利亞腓立比,門徒公開指認祂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這位彌賽亞,來到地上最主要的使命就是要為我們走上十字架。所以當祂一被指認出來,祂就宣布祂所要做的,祂要被釘死。但是門徒完全無法瞭解,彼得立刻跳出來說:「主啊!千萬不可!」而雅各和約翰心裡想的是,當耶穌要登基做王的時候,可以搶著坐耶穌左右兩邊。你看,耶穌都已經要走向十字架了,但是門徒一點都不瞭解耶穌的需要。祂是一位百分之百的神,也是百分之百的人,當祂走上十字架的時候,會不會懼怕?會不會憂傷?會不會想要逃避?都會!耶穌在十字架上最痛苦的那一刻,不是鞭子打在祂身上、不是釘子釘進祂手裡、不是荊棘冠冕扎在祂頭上、不是整個十字架豎立起來,人的重量往下掉,整個肺壓縮了快沒有辦法呼吸。而是這一位聖潔無瑕疵的羔羊,全世界人類所有的罪全部背負在祂身上、全部歸算在祂身上。我想,就算一個有過度潔癖,每五分鐘要洗一次手的人掉進糞坑裡面的那種痛苦,大概都不足以形容這一位完全聖潔的神在十字架上,讓全人類的罪,你的、我的,所有的罪歸在祂的身上。祂痛苦到那個地步,父上帝離祂而去,祂大聲喊著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那才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最痛苦的一刻。
就差五天了,就在五天之後耶穌一步步的就要走上那個十字架,門徒不能夠體會祂,他們還在那裡爭誰能夠坐那個比較大的位置。居然只有這個小女子體會耶穌的需要、體會耶穌的心。耶穌要走上十字架,對她來說未來的婚姻算不了什麼,她對愛情的憧憬也算不了什麼,一斤真哪噠香膏也算不了什麼,她就把玉瓶打破了,把香膏膏抹在耶穌的身上,因為她知道耶穌就要走向最痛苦的那一刻。
提升屬靈觀與職場觀
到底護理人員最需要的能力是什麼?我們最需要的能力不是紗布要怎麼裹、有醫療的知識、如何與醫生合作、如何把護理記錄做得更好、或者如何安慰病人。這些都不是我們最重要的能力,一個護理人員最重要的能力是體會耶穌的心,因為我們體會耶穌的心,所以我們就能夠同理所有的病人。在「領袖高峰會」中,聽到一位埃及姊妹的見證,她的父親是醫生,她從小開始,每年暑假都會去歐洲度假、大採購,她最喜歡珠寶、時尚的衣服…後來她成為埃及美國大學醫學院的教授。但是上帝呼召她,把教授的職位辭掉,專門去照顧那些在垃圾堆裡撿食物吃、找衣服穿最貧窮的孩子。她說:「我跟這些孩子說話,就感覺我是在對耶穌說話。當我聽到這些孩子對我說什麼,我感覺像耶穌在對我說。」她說:「我有機會去照顧這些孩子,我就感覺我好像在照顧耶穌。」
求主提升我們的屬靈觀與職場觀:當我在照顧病人時正像在照顧耶穌;我聽病人訴苦正像聽耶穌在對我說話;當我對病人說什麼,像在對耶穌說;我在照顧病人,我為病人能夠做一點什麼,像是做在耶穌的身上。這本來也就是耶穌的教訓(太25:31-40)。為什麼人有智慧會發明醫療的系統?因為上帝是全智的,用祂的性情造我們,為了把我們擺在職場裡面,讓我們為上帝來管理全地。上帝責備那個拿了一千兩銀子,卻原封不動的埋在地裡面的;祂責備的是我們不運用自己的才能,而沒有責備我們的才能太少。基督徒不是講敬業,敬業只是倫理道德,為上帝管理全地是我們的信仰,信仰比倫理道德要高得多了。倫理道德有時不得以還可以違背一下,只是良心不太安;但是信仰是可以為它而死的,信仰是跟我們生命等同的,所以我們的職場、我們的工作其實就是在為上帝管理全地。當你在做那些護理工作的時候就是在服事神。
你的工作就是事奉,你要珍惜神所給你的機會,要用同理心在那裡事奉,正像馬利亞同理耶穌一樣,去體會耶穌的心。因此盡我們所能的去體會醫生的需要來幫助醫生;盡我們所能的去體會病人的需要,幫助病人減輕他的痛苦,能夠得到最好的照顧。
當回應的三個呼召
前面提到的那位埃及姊妹說,上帝給她三個呼召,我也用她的三個呼召來跟大家分享。第一個呼召是走過死蔭的幽谷:藉著更多的讀經、藉著更多的禱告,能夠去承擔走過死蔭的幽谷;因為上帝應許,當我們走過死蔭的幽谷,祂與我們同在,祂是我們的好牧人。她最愛的姨媽,也是她生命的導師,本來在照顧這些弱勢的兒童。當姨媽過世,她覺得感情、生命非常受創傷,彷彿走入生命的幽谷,而她開始去照顧這些弱勢的兒童,她發現裡面有太多的痛苦、太多的需要。怎麼樣能夠讓神做她的好牧者,能夠與她同行呢?她說她需要更多的讀經、更多的禱告,好讓神與她同行,能夠走過生命的幽谷,這是她的第一個呼召。
她的第二個呼召是是變賣所有的跟隨耶穌:她把醫學院教授的職位辭掉了、把以前那些珠寶全部賣掉了、把以前生活所有的那些全部都賣掉了,開始投入在這些最弱勢兒童的照顧裡面。而第三個呼召呢?她說耶穌呼召她貼近祂的心,更認識耶穌,更與耶穌同在、更與耶穌同行。所以她花更長的時間靜默在神的面前,常常來貼近耶穌。
我想,我們所有的醫護人員也應當回應這樣的呼召,我們所做的工作其實是非常辛苦的,每天看到痛苦的人,看到那些徬徨的、無助的,身上到處都插著管子的。我們的工作其實是走在死蔭幽谷裡面的工作,而在死蔭幽谷裡工作應當要神與我們同在。我們怎麼能夠走在死蔭的幽谷,而能得到神的同在呢?花更多的時間讀經、花更多的時間禱告,不要讓工作的忙碌剝奪了你讀經、禱告的時間,越忙碌、越大的壓力,我們就更需要越長的時間能夠讀經、禱告,能夠親近神。
護理人員沒有太高的待遇,就像變賣所有的來跟從耶穌,而變賣所有的跟從耶穌,可能不止是薪水的問題,而是你願意走第二里路,你願意做得更多。雖然我們跟一個病人、家屬相處的時間可能都很短暫,但是怎麼樣能夠在他們最痛苦的那一刻,能夠得到一個天使的陪同。讓我們的生命像真哪噠的香膏,膏抹在他們的身上,讓他們帶著香氣離開醫院,而讓你所做的得到主的稱讚,說:「你所做的是一件美事。」
讓我們每一天去上班,是帶著一個極喜樂的心說:「我要去做我今天的美事,我今天要得主耶穌的稱讚,說我所做的是一件美事。」不要做那種後知後覺的基督徒,當耶穌被釘死了,有一個人叫尼哥底母,他是等到耶穌死了才帶著一百斤的香料來。我想耶穌不會需要我們拿一百斤的香料,耶穌只需要我們照著祂所要的時候體會祂的心,能夠膏抹在耶穌的身上。每一個基督徒護理人員,讓我們成為馬利亞,讓我們服事病人正像服事耶穌;讓我們每一天所做的都成為一件美事,能夠做在耶穌的身上。
〈本文經講員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