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護理教學情境之文化衝突
作者:林靜蘭 RN, 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系助理教授 發佈時間:2012-03-01
主啊!幫助我—穿透那只編織他生命之文化脈絡的帳幕,觸碰在那脈絡之下與我同為受造之「靈」的需要。
當我讀完Dr. Jamison分享她教學上所曾面對的兩個文化衝突實例,再讀明珍老師的分享,深深感受到護理教師對於學生文化脈絡的瞭解,是何等重要!也讓我想起過去教學生涯中與學生之間曾有過的衝突,似乎文化衝突的發生並不必然是跨越國界的,也與彼此所來自不同價值體系之文化脈絡有關。
我十分敬佩Dr. Jamison如此勇敢分享她的挫敗經驗,也很感謝她如此坦承揭露—身為護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文化敏覺度經常是不足的,因而忽略或甚至盲目於學生所來自之文化背景,兀自強加主流知識價值於學生,遂引發時有所聞的外顯或內在衝突。反思著自己過去是多麼粗糙地—將自以為善的專業價值企圖直接模塑其上、無視於學生的文化脈絡根源!我突然想起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對話過程(約翰福音4:6-29)
那似乎是一場經過精心安排的偶遇,兩個來自如此迥異背景的人談論著一個無比神聖的主題:「敬拜神」,同時「順帶」一提(或是「刻意」一提)直指她生命核心問題的人生困境,當婦人仍詫異主耶穌打破文化藩籬與其對話之時,主耶穌則對準其乾渴的生命困境,直接以「活水」回應之。讓我們想想:主耶穌如何跨越、或者突破婦人與祂之間的文化屏障,透視其生命內在的真實問題?我們可能以為主耶穌真是個「談話高手」—可以跨越文化藩籬將福音「成功推銷」給一個不同社會階層與文化背景的女子!但請注意主耶穌在與她談話之前的鋪陳!主耶穌並非帶著一群門徒直接去敲婦人的家門與她談道、或當著大家的面像撒該一樣叫他從樹上下來、也未在大庭廣眾之下指出她的問題。我們的主,選擇在「午正」之時與她相遇,通常無人會在正中午出來打水,這位在當代文化思潮中被視為姦淫犯、污穢、見不得人的婦人極可能為了掩人耳目、僅能利用午正時刻打水,我們的主,深知她在當代主流文化之下的卑微處境,細緻地為她預備一個絕佳的談心時刻!
主耶穌向我示範—祂如何看重一個未被主流文化所接納的生命,祂如何保護她的隱私、顧及她的面子,不帶批判地指出堆疊在其所處邊緣文化帳幕之後的核心問題。
我看到祂的溫柔,
我看到祂的尊重,
我看到祂的愛跨越了階級,
我看到祂的愛消弭了防衛,
我看到祂的愛贏得了信任,
我看到祂的愛激發了生命的改變!
我接著想到多少宣教士來台為我們樹立的榜樣,他們當中許多人來自相對較文明且優越的文化背景,卻未以高高在上的給予姿態、以施捨蹂躪我們的尊嚴,反倒謙卑地活在我們當中、道成肉身。其中有一位護理典範—白寶珠女士,她顧念那極其卑微、無人願意照顧的澎湖痲瘋病患,以外來者身分,尋找被本地人藏匿與排擠的痲瘋病人、獲得其信任,並進而提供治療、甚至復健!那是耶穌的眼與心腸,那已超越當時一般人或醫療照護專家對此疾病的科學認識與合理畏懼,她把自己融入那異己的文化之中,細緻地考量每一個「身為人」的同等需求,以貼近其需求的方式給予,包裝對於這群病人的愛,有個讓人感動的小故事是—她聽到一位復癒中的痲瘋病人想養豬維生,竟就努力想辦法去買隻小豬送去給他養!這是怎樣的愛與智慧讓她可以突破一切文化藩籬?再一次,我在白女士身上看到耶穌在撒瑪利亞婦人身上所做的—祂的溫柔、尊重、跨越階級、消弭防衛、贏得信任、激發改變!那樣跨越文化藩籬的愛,如出一轍!
反觀你我,也許 神尚未差遣你我到異文化宣教或服事異文化族群,然而,我們可能時刻處在充滿多元文化的挑戰之中。在此分享我個人教學生涯中所曾面臨文化衝擊的經歷,期望獲得共鳴與指教。那是我第一次與一位「男同志」同學的談話。
當時我在給予良善的道德勸說與接納其認同的兩極之間十分掙扎與徬徨,內心裡禱告求主幫助我尊重與接納他現在的狀態與選擇,而不以主流文化侵犯其價值,並能看見他生命裡真正的困境,我似乎感覺自己必須把我所信仰及捍衛的真理暫先放下,小心翼翼不讓這些成為阻隔我們建立關係的教條或控告,如此下來,我才漸漸看見他的迷惘、感受他的悲苦,我的關懷也才慢慢滲入他冰冷、孤單的心。這樣的情境可能隨時發生在你我周圍,挑戰著你我對人的接納與文化敏感度…
面對來自不同文化脈絡的學生或者照護對象,求主幫助我們學習祂對於撒瑪利亞婦人的文化敏感度與跨越文化藩籬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