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護理的心路歷程
作者:李彩鳳 RN, 護福文字同工 發佈時間:2012-09-01
年紀漸長,愈來愈能體會,從事護理工作,是要有一顆樂意服事人的心,回到上帝的呼召中,看見護理的價值…
年輕的我,心中有盞明燈
記憶回到二十年多年前,年輕的我,在午夜時分,穿上白制服、在鏡子前熟練的挽了髻,好整以暇地戴上白帽子,即將面對悠悠長夜、眾人皆睡我獨醒的大夜班,我心中是清明的、精神是亢奮、細胞是甦醒的。我要去守夜了,如同南丁格爾在夜間守候著呻吟的病人。知道自己的責任重大,知道病人的生命託付於我;因此,當我獨自穿越北榮的風雨走廊時,沒有一點懼怕,黑夜無法攔阻我,心中有一盞明燈!
復出職場,伴病人度死蔭幽谷
婚後,因著孩子的成長、教會的服事,約十幾年我是在家庭、學校、社區裡默默付出我的一點護理專業。八年前,再度復出回到護理職場。曾在安寧病房服務,那一年我知識能力都很缺乏,但因年歲有一些,較能體會病人在磨難病痛中的苦,那不只是身體、心理的疼痛,很多時候是靈性的痛,對終極生命意義的困惑,對死亡的焦慮,常常是一種生命最後的無奈吶喊。若不是在年輕時神就揀選我來認識祂、服事祂,並且早年在護福接受靈性護理的教導,深植成為我的護理信念,就無法真實的陪伴病人度過他們生命中的死蔭幽谷!
轉任實習指導老師,各科體認多
感謝主!後來靠神的恩典考上護研所,且轉換職場擔任實習指導老師,不但求知若渴的心被滿足,還能回到護理教育的職場,將護理的經驗傳承給學生。兩年半的臨床教學實戰經驗, 讓我對護理工作又有不同的體認。
在帶產科實習時,與一群二十出頭的年輕孩子,陪伴產婦和嬰兒經歷生死交關的一刻。可不是嗎?嬰兒離開護衛他十個月的子宮,來到一個未知的世界,必須切斷臍帶才能生存;母親用盡她所有的力氣,甚至冒著難產的危險,生下她期待十月的嬰孩。助產士猶如生命的守護者,迎接新生命的誕生。這個經驗讓我聯想到從事安寧療護的工作也是生命的守護者,是送一個新的生命進入永生。那半年在產房帶實習,使我頓悟了生死並非對立,我明白上帝的奇妙,永恆生命的盼望!
後來約一年的時間,我在不同醫院的內外科流轉,真實的經歷護理人員的職業環境令人怯步。護理人員工作一天超過十小時,忙碌得像是陀螺,中午隨便吃兩口飯就要繼續照顧病人,新進護士慌亂緊張、資深護士自顧不暇,報告、評鑑、開會、進修,真的沒有時間交男朋友、顧家庭。但是,在其中我仍看到兢兢業業的學姊,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還能和病人及家屬成為好朋友,她們的特質中具有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愛。記得我曾帶著一位學生為病人做臨終護理,陪伴安慰他哀慟的妻子,學姊看了很感動,還私下和我討論許多安寧照護在臨床上的困境。
還有一年,在衛生所帶實習,這是學生公認最「涼」的單位,但到了社區實習才知道並不是如此。「社區評估」、「團體衛教」、「癌症篩檢」、「家庭訪視」⋯,短短四週轉眼就過,認真的學生如入寶山滿載而歸,散漫自以為是的學生則空手而返。我在其中教學相長,運用了研究所的理論,見識到社區的潛力,與關懷據點的老人家、志工打成一片。在社區帶實習,最大的成就感是克服了收案的困難,為學生安排家訪,陪著學生走進社區中獨居老人的家,在一個小時的家訪中,我是觀察者也是參與者,帶著學生從不知如何談話,到自己感動願意付出關心,還能認真寫作業反思。學生的成長,成為我最快樂和有成就感的事。
然而陪伴學生所付出的心力,非三言兩語可以道盡,也有非常挫敗的時刻,但神都知道,我問心無愧、盡心盡力。我所禱告,這些未來的護士們,能看見護理的意義,對人有真正的關愛,惟願撒下的種子,有一天能發芽、成長、結果。
暫離職場,盼再提起明燈
雖然目前暫時離開職場,專心準備論文,但常記得以前老師常向我們說:「護理不只是專業,要當作是志業,更要能委身。」年輕時不懂,年紀漸長,愈來愈能體會,從事護理工作,不是守著一份工作能賺錢,而是要有一顆樂意服事人的心,願意不斷成長,回到上帝的呼召中,像南丁格爾一樣,看見護理的價值,在照護病人的歷程中,認識上帝的愛以及認識自己的有限,並且願意依靠上帝再次提起那盞明燈,因為它始終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