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主耶穌!一石激起我心湖的千堆雪浪~我的信仰改變了我的護理路,使我的人生不再一樣。
楔 子
我在母腹中即飽經戰亂與憂患〈這是我的胎教喔〉,我跟著媽媽從上海、福州一路逃難,在我出生的那一年大陸失守,父母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最摯愛的親人全都沒來。因我的父親曾留美,童年記憶中的爸爸作風開明洋派,而且熱情、風趣極有魅力,他不出差的日子每週日或節慶時總帶家人去公園或風景區玩,用他鍾愛的卡萊相機拍下許多珍貴的回憶,而那年代的孩子幾乎是沒有童年遊樂照片可收藏的。可惜好景不長,我六歲時爸爸在一次飛行任務中不幸因公殉職,從此我的彩色絢爛童年也變調了!
台灣當時物資缺乏還接受美援,家家都很辛苦,失學或失怙時有所聞,我的母親非常重視教育,她是我重要的人生啟蒙導師,國小二年級即鼓勵我與表兄妹通信,三年級開始教導我寫作文投稿國語日報,並在她的挑選與敦促下背了許多優美的詩詞文章,這不僅啟發我日後寫作的興趣,更培養我的第二專長。年輕時自許文藝青年,高中階段在師長鼓勵下嘗試各樣創作,參加徵文比賽無數,也賺進不少獎金與稿費,準備升大學時我很自然地選擇唸社會科學組。
無心插柳~踏上護理路
回首這一幕幕往事恍如昨日般,那一年我插花參加軍事院校大學聯招,由於毫無心理壓力竟跨組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為了減輕家計及考量可習得一技專長,我不顧長輩意見選擇就讀,從此展開我始料未及的夢幻生涯⋯。我從來未有唸軍校的準備,可說是誤打誤撞進來的;更不知道「護理」是啥?身邊沒有一位學護理的親友,曾聽過南丁格爾女士提燈女郎的故事,看過電影「藍與黑」∼劇中護士女主角唐琪令人驚豔,心中對護理有幾分憧憬,更憑添幾許浪漫,一切僅此而已。升大二後開始到醫院去實習基護,這才驚覺原來護理不似我想像中的,我不喜歡護理這行業,發現自己其實並不適合唸護理⋯,怎麼辦呢?接下來的日子在擺盪中度過,而我已與當年文青世代的朋友失聯,現交護理系同學的溝通語言彷彿屬另一個國度,此時的我頓感無比的惆悵、孤單與恐懼,怨嘆自己可能入錯行了!
尋尋覓覓~主領信仰路
日子還是尋尋復覓覓,沒料到在一個禮拜天野柳郊遊的回程路上,我竟然接受一位醫學系同學的邀請,當晚就一起去國防醫學院學生團契參加查經聚會,會後以小組方式分享禱告。由於我從未去過教會,心中以為人人都要開口,在學長教導禱告方式後,我覺得禱告就像跟天父講話寫信一樣,這難不倒我,所以當晚我就開口向神禱告了,感謝主的恩典!從此我被基督徒同學鎖定關愛,並定期邀我參加每週的各式聚會。我非常喜歡團契彼此相愛的和樂氣氛,更愛唱詩歌、報佳音及讀屬靈書刊,藉著研讀聖經進而更清楚地“認識耶穌”。大二那年聖誕節我就受洗成為上帝的女兒,就此開展我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這正是我的團契生活;又因著學習時時“仰望耶穌”,禱告常使憂愁變為喜樂,更開啟我日後豐富精彩的護理生涯,譜寫不一樣的人生樂章。
每當有人問我:「妳信主前與信主後有何改變?」時,我總是一貫地回答說:「我原本討厭護理,信耶穌後卻熱愛護理。」,因為「⋯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林前四:9)。護理工作天天得接觸人群,當我深知耶穌愛我∼心中充滿神的愛時,我容易體恤病人的需要,有動機也有力量照護他們,同時更擁有傳福音的熱情,可適時關心病人及家屬的靈性需要與滿足。
開啟護理專業事奉一扇窗
40年前的臨床護理職場環境比現今更惡劣,當時護理人員普遍是高職或五專畢業生,且多半是成績優秀獲保送來本院工作的,在我大學護理系畢業還是菜鳥護士時,病房中我常是唯一的大護,但論經驗能力卻是明顯不如她們。病房帶新進人員多採師徒制,無新進人員教育訓練手冊可參閱,只有跟著查房或每月一次的讀書報告可累積些專業知識,在強大壓力下我常感孤單且無助。
幸好三總醫護團契在我大四實習時剛成立,弟兄姐妹們常為我代禱扶持,並提供照顧病人的良策與經驗,特別是來自各校的姐妹們大家情同手足,因當年只有台大、國防兩所護理學系頒授理學士學位,我雖剛畢業年齡卻比她們長些,大家都叫我李姐或敏榕姐,我還記得有多位醫師及護理主管問我:「怎麼有這麼多人叫妳李姐?我從未被叫過×姐。」因當時習慣直呼姓名、簡稱或Miss 李,不像現在普遍稱呼「學姐」感覺較親切。
在那集權式領導的年代,護理長極具權威,約每週五左右她才把下週班表亮出來,新進護士是不敢輕易要班的,不像現在有明確排班規則,最遲一個月前可預知下月班表,排班彈性且人性化。但三、四年級生非常認份,畢業隨即投入職場賺錢貼補家用,非重大因素不敢輕言離職;反觀今日護生重視繼續進修、生涯規劃及個人權益,其所突顯的醫療環境問題是無解的兩樣情。
想當年「護病比」較現今更形嚴重不合理,今年5月護理人員集結上街頭,透過媒體轉播成為熱門新聞時,我在家庭聚會中述說陳年臨床護理往事∼在人力不足時曾經連續一個月上牛馬班、過年期間因排班調度困難曾創下連續工作20天沒休假記錄,我當時年輕自覺神勇,且社會氛圍如此,所以並不覺得委屈,但我七年級的兒子直呼:哇!簡直是超人嘛。
不上小夜班的日子,我一定在每週四晚上七點參加三總醫護團契聚會,這是我的養分補給站,我們會去病房邀請病人參加聚會,每週六下午弟兄姐妹也相約去病房傳福音,然後接著家庭聚會享受愛宴;每年至少舉辦2∼3次大型佈道會,大家同心配搭事奉結了許多果子,每年都有說不完的感人故事發生,我在其中成長及結婚生子。40年來學長姐愛護學弟妹的事奉榜樣,每每傳為佳話,更是榮耀主名!當我軟弱怠惰時,想起我親愛的三總同工,如雲彩般的見證人圍繞著我,總是心受安慰再重新得力,這是我在職場宣教的得勝秘訣!
護理擴張我的境界
國防醫學院學生時代規定全體住校,團契契友全是醫護背景,弟兄姐妹情感深厚親如家人,這是個重視傳福音、有動能的屬靈大家庭。畢業後我留在三軍總醫院任職,經歷七年臨床護理工作後,轉任公共衛生護理並兼任國防醫學院護理系講師,指導護生公共衛生護理實務實習。我在公衛護理中找回自信且享受工作樂趣,並學習自我肯定、成長及自主管理。此刻的我感到踏實、有價值感,也懂得運用資源解決問題,並有機會參與多項研究計畫,提昇專業學術素養。正常的生活作息,趨使我投入「三總醫護團契」及「護士福音團契(簡稱護福)」事奉,並擔任台北護專學生團契輔導五年。回憶大學畢業後,我有長達十年的流金歲月享受單身悠遊自在的生活,參加許多至今難忘的特會、查經及家庭聚會,結交許多主內異象相同的夥伴,奠定專業與信仰結合的事奉基礎,這對我一生影響極大,婚後他們也都成為我與丈夫共同重要的好朋友。
七○年代坊間有本暢銷雜誌「婦女世界」雙月刊,畢業兩年後夏萍教官推薦我為這本雜誌寫有關護理文章,讀者是一般民眾。我遂向主編提出「她們的世界」專欄構想並撰寫綱要企劃書,簽了三年合同應允按時供稿,我以第一人稱護理人觀察角度呈現實習及職場工作中的各類情境故事,團契弟兄姐妹們也主動提供我許多寶貴訊息,這是我第一個專欄,我深愛它至今仍印象深刻,雜誌社常派人轉交讀者來函給我,這些精神食糧鼓舞安慰我心!若以現代人眼光看,這就是行銷護理,只是當時不流行這話,在主裡深深感謝夏教官的知遇之恩,願神祝福她身體健康!靈性平安!。
彷彿是神親手啟動我寫作的鑰匙,後來我先後為宇宙光雜誌寫過護理小品及真實故事,連續為民生報及青年日報寫護理專欄,或受邀為校園雜誌、源遠社論等零星撰稿。我在擔任三總公共衛生護理長期間,常有機會獲邀去院外社團或機構演講,每年參與多次醫院義診,同時也協助護福申雅芬總幹事策劃成立「衛教小組」,並與林文康、杜敏世、王世俊姐妹共同培訓師資群服事眾教會,藉以拓展護福事工。
我在三總工作期間,有幸接受護理專業與醫療宣教事工裝備,開啟了專業事奉另一扇窗。我從事護理工作22年退休,當時丈夫正在中華福音神學院攻讀道碩,我則在延伸部帶職進修,神呼招我們家全時間事奉祂!回憶全家住在華神這三年,是孩子們一生最快樂、最難忘的美好時光。
於退休前半年,我的大學導師馬桐齡主任推薦我去中華民國護理學會擔任「護理雜誌」及「護理研究(JNR)」期刊的專職編輯,由於我曾當過編輯委員會及社區護理委員會委員,擁有寫作及編輯經驗,她認為不需再受訓練即可勝任現職。這些原本不在我的生涯規劃內,當時我陷入天人交戰中,全家人每天為我同心禱告,我更是專心尋求主的道路與帶領,直到環境印證心中得享平安。就任編輯新職後,我因工作關係結交了許多護理界好朋友,也分享他們文章發表、資審教授通過、及升官升等的喜樂;最神奇的是因緣際會下,藉著投稿、審稿與主編之間的互動,能與許多主內護理姐妹相識相知,如今她們多半成為「護福」重要同工,這一切誠如羅馬書八:28所言:「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我在學會出版組工作了17年,逐步完成期刊數位化及資訊化目標,JNR也已申請獲收錄SCI資料庫,最艱鉅的階段性任務已告完成,我想回家多陪伴95歲高齡母親,她雖年老卻是頭腦清楚,一直是我最忠實的讀者,感謝主! 2011年6月我獲准提前退休了,回顧39年職場生涯主恩數算不盡,我們這批戰後嬰兒潮,也將陸續退休邁入老年,期許大夥依然樂活悠遊於醫療宣教異象中,願我們學習雅比斯禱告說:「甚願你 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神就應允他所求的。」(代上四:10),雅比斯比他眾弟兄更尊貴,這人可算是幸福者,令人何等羨慕!因他深知神是福氣的根源,由神所賜的福,才是真福!
驀然回首~耶穌與護理創富我的人生
回首來時路,驚歎神始終未曾忘記我起初的興趣,祂的豐富預備與奇妙引領,何等信實寶貴!此刻我更加明白神在創世以前,就計劃揀選我唸護理,故我深知是神呼召我去學護理,藉著護理我才有機會更認識祂、並且愛祂。哦!主耶穌!一石激起我心湖的千堆雪浪∼我的信仰改變了我的護理路,使我的人生不再一樣。
護理理念與實務助我靈活運用專業知識與技能去關懷人,提昇我助人的境界,並豐富我的人生意涵,至於基督信仰則是更徹底改變我的價值觀與人生態度。感謝主!因著委身護理專業事奉,使我一生蒙恩蒙愛蒙大福。我甚至未曾應徵過工作可說無求職經驗,而我的前後兩任工作滿意度都很高,那美好的仗我已打過,於退休時畫下美麗的句點,心中無憾!這是許多年輕孩子最羨慕的事。“工作樂趣”、“專業能力”與“理念價值”三者是上帝賜給我極珍貴的禮物,祂愛我並用我一生!
回憶最難忘的事,尚有國防醫學院護理系主任周美玉將軍之追思禮拜,在系友會謝佑珊姐妹協調安排下, 由榮總、三總、學會、護福、台北福音堂等組成陣容壯觀的聯合大詩班在懷恩堂獻詩,夫婿莊環如牧師配搭主領入殮禮拜及安葬禮拜,此為學生懷念恩師所擺上最後的服事,將長留在我記憶深處,將來到那日還會與親愛師長等⋯在天家再相見!
「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路十二:48下),2006年底我自願接下主編『護福』雜誌的任務,帶領一群志工重塑『護福』形象,並深自期許將護理專業與基督信仰作更緊密的結合。放眼現今基督徒護理主管/老師人才濟濟,更猶如多結果子的橄欖樹,願神在護理界興起更多專業宣教士,願神召聚更多退休護理師成為大軍,看哪!哈該書二章7-9節提到:「我必震動萬國;萬國的珍寶必都運來,我就使這殿滿了榮耀,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萬軍之耶和華說:銀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這殿後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在這地方我必賜平安。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我們在此歡慶護福30週年並共同見證歷史,相信美好的典範傳承必蒙神悅納,願護福在神的祝福帶領下再創活力與生機,在這末後世代為主發光,並多結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