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198期-2013年3月


訪NCFI前總幹事談志工服事

作者:受訪者/David Parfitt 國際基督徒護理人員團契(NCFI )前總幹事 記 錄/小莎 護理師   發佈時間:2013-03-01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八:28)
今年在智利舉辦的國際基督徒護理人員大會期間,有一位頭髮花白、身軀強健、留著短鬍,一絲不苟又帶些幽默的男士,有時坐在辦公室辦理報到或收費,有時出現在餐廳指揮上菜進度,不一會又看到他安排參訪班車,或是扳起臉來維持會議秩序,他總是能恰到好處的發揮總幹事的角色,目的就是讓大會活動順利,與會的弟兄姊妹都從心裡尊敬他。然而各位一定想不到,國際護福的總幹事非但不是護理人員,而且還是一位完全擺上的財經管理志工。在聖地牙哥會場的一個恬靜下午,David接受我的特別採訪,娓娓道出他在國際護福擔任志工多年來的心情點滴。
 
人該信靠上帝?還是金錢呢?
 
回首國際蓽路藍縷的走過五十年,在2004年發生了一次財務危機,靠著核心同工切切禱告與奔走求援,方能略略支撐負債的困境;理監事們考量部分國家的平均收入極低微,無法如數繳出年費,因此沒讓一般會員國知道太多詳情,而且沒有硬性訂出繳交年費的規定。另一方面,我們知道赤字也是考驗人的信心,人必須信靠上帝?還是浮動的金錢呢?基督徒護理人員所信的神如何讓人不虞匱乏呢?嚴峻的局面正挑戰大家的信心是否穩固。相對的,困境對人也有正向的意義,它讓人重新思考最佳的委身方式,使人更仰望上帝,而非物質。
當時在韓國的檢討會中推舉出財務監督委員,並討論出幾項募集資金的方式,例如根據全球排序的各會員國平均國民生產毛額來規範奉獻數目。然而,規定與執行間存有落差,因此赤字一直存在,危機一度嚴重到沒錢付國際護福刊物(Christian Nurse International)的印刷費,使得雜誌無法出刊。所幸,上帝讓Barbara Parfitt和Ruth Lichtenberger擔任信託人(trustee),監督資金往來與處理盈虧細節。幸運的,日後上帝也感動其他人、機構和醫療團契提供大額捐款來幫助解決債務。
 
不支薪的總幹事
 
這時我(David)正好從企業界財經管理的工作退休,因為內人Barbara Parfitt的關係認識國際護福。後來我開始在這個非營利組織擔任志工,我的職責是整理收支報表、活動資料,並且每年提供一份正式報告給管理這個機構的英國政府,也就是說我被任命為總幹事,負責行政管理、財務管理、以及對外關係連繫的工作。當時全球普遍性經濟低迷,但是國際護福的行政仍需要運作,而且每項工作都需要經費。2005年雖然藉由捐款(大部分從美國匯入)償清了多數債務,但是國際護福原本座落於倫敦Mailstone的辦公室仍然不得不被迫關門,暫時移往
我(David)距離倫敦一百哩之遙的家。2005年3月我們將累積了43年的資料檔案、照片等全部打包,運到我家的車庫存放。在這次事件中國際護福的財務損失極大,但上帝還是帶領,讓我們凡事往好處想,相信上帝自有處理事情的奧妙方法。
 
護理不同於盈利導向的行業
 
國際護福在英國以非營利機構完成註冊登記。而地球村的概念讓國與國之間距離變得更近,也更突顯國際護福連結護理人員來守護人類健康的存在價值。基督徒護理人員遵行上帝的呼召堅守崗位,協助孱弱病人抵抗疾病侵襲,清楚的知道護理專業不同於一般以盈利為導向的行業。我(David)深刻瞭解這個情境,也以妻子能夠獻身護理教育為榮,並且支持她培育高水準和具備良好心智、心理健全、身體健壯的護理人員。
從家屬的角色看,我瞭解不枯竭的護理人員或教育者必須紮根在基督信仰,渴慕上帝教導猶如濡沐春風,護理人員的價值觀會受信仰影響,擴展「生命守護者」的良善境界,基督徒護理人員團契首重靈性照護的資源。護理從1950年代注重醫師醫囑,及單純執行常規工作;之後,發展以醫院為基礎的照顧模式;近年轉變成注重預防醫學,倡導社區居民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訓練護理人員走入社區訪視,針對高危險族群作疾病篩檢、居家訪視和衛生教育,開展種種獨立功能,延緩疾病的進展或防範於未然;護理人員不再處於附從的地位,我雖然不是護理的內行人,但也知道這是符合經濟效益的好方法。
 
成為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專業進步的環境中,護理人員仍不免面臨倫理困境,加上工作辛勞與重擔,薪資付出難成正比。因此有必要改變護理管理,這須要從護理界內部與護理教育著手,考量社會大環境、文化、政治、經濟等因素。護理人員經常感受到從人或制度來的幫助和支持十分有限;然而,內在信仰提供了向前邁進源源不絕的動力,效法基督、看重生命的寶貴。因此職業同質性高、相知相惜的護理團契因應而生,相互代禱與關心是團契中重要的凝聚力量。上帝要護理人員成為具有百般恩賜的好管家,祂必定會充充足足的供應國際護福的需要。祂允許危機發生,或許也是為了激發大家前進。基督徒護理人員在逆境中堅持與眾不同,還繼續彰顯基督,不忘記上帝交託傳福音作見證到地極的大使命(使徒行傳1:8),以及持守照護身心靈的職份。
 
日夜與主同工
結婚30年來,我尊重和陪伴我的妻子,支持她活躍歐洲地區基督徒護理人員團契。平時,妻子花許多時間投入教學工作,必須就近住在大學校區,近幾年夫妻一年相聚6~7個月,所幸經常用電話聯絡。近年來資訊科技方便,讓我能快速又有效率的回覆世界各地的e-mail;最忙碌時天一亮就坐在電腦前,甚至等不及換下睡衣就開始在文件堆裡奮鬥,夜晚腦海中還惦記著國際護福的事工。由於時區的關係,我晚間在英國回信,恰好可供亞太地區會員白天得到訊息。
我也懂得平衡家庭生活和服事,夜間十一點鐘是我做事的極限。我認為對於處理複雜事件,無論人們全心全力,畢竟人力有限,必須與上帝同工才能有果效,甚至某些層面必須付上禱告的代價,等待祂親自動工。聖經記載:「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篇127:1),我學習),,等候神,常常仰望上帝行事,不強出頭,也瞭解自我的權利與言行界限,他瞭解自己並非國際護福機構的決策者,惟有耐心等候理監事的最終決定,而交辦我的事情我必全力以赴。現在,我從國際護福退休了,辦公室將遷往美國羅拉多州丹佛市,期許大家繼續支持,人人齊心關切,讓國際護福下一棒跑得更精采,使各地區以至全球的事工都能推展順利。
附註:David總幹事的妻子是一位受到大家敬重的基督徒護理教授Barbara Parfitt,她目前服務於蘇格蘭Glasgow Caledonian大學,2004至2007年曾擔任世界衛生組織WHO合作發展中心祕書長,引領婦幼衛生的護理研究、教育和實務研發。她的每場演講都鏗鏘有力、激勵人心,經常引用聖經觀點喚起民眾以「平等」、「公正」對待不同性別和人權,同時鼓勵大家對專業要忠心,貢獻己力促進護理團契的正向夥伴關係,與耶穌的身體連結,投入良性改變世界的行列。經由這篇訪問,讓我們瞭解David支持妻子在國際護福的服事,協助世界各國團契弟兄姐妹落實靈性護理,讓基督信仰的救贖大能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參考資科
Ashworth, P. M. (2012). A history of Nurses Christian Fellowship International: The first 50 years. London: Blackstaff Press Belfast.
Nurses Christian Fellowship International. (2012). http://www.ncfi.org/index.php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