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宣開我心靈視野
作者:李彩鳳 RN, 弘光科技大學護研所研究生 發佈時間:2013-03-01
在聖靈每一天引導帶領下,每一天都有驚奇變化,祂使我成為有彈性的配搭者和幫助者。
多年願望終成行
常常為所認識的宣教士們禱告,總覺得要成為宣教士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能勇敢跨越自己的安全界限;要很有愛心,才能無私的奉獻自己;又要很有信心,才能像亞伯拉罕一樣,聽到呼召就回應。
雖然自己的信心很小,但內心有一個期待,希望有一天能體會一下宣教的滋味,也希望能將護理的專業用於有需要的地方,奉獻自己一丁點的愛心。這樣的願望一直放在心裡好多年,終於在去年暑假快結束時,與教會的師母,放下生活、服事、課業的重擔,連袂飛越千山萬水,去了「山雨」一書的主角—富能仁宣教士,奉獻一生的地方,見到了他一生所愛的民族。
在服務的過程中,有許多的不確定,體會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的名言。當神將我從一個舒適圈中抽離出來時,是我學習緊緊依靠祂的時候,每天的靈修、禱告,是內心平靜安穩的來源,與人同工,是神操練我捨己順服的屬靈功課。
原本服務隊的目標是要照護一群手術後的兒童,但是,這群孩子的恢復狀況很好,並不需要特別的照護;原本我預備了一些資料可以和當地的護理人員分享,但因無合適的時機而作罷。
一開始得知這與預期中不一樣的狀況,感到失望,心想:千里迢迢來到此地,不是為了以專業來服事有需要的對象嗎?我的護理似乎是派不上用場。當我禱告時,主透過每日靈修的進度,對我的心說話。在聖經羅馬書八章28節:「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十一章33-34節:「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誰知道主的心?誰做過祂的謀士呢?」,讓我明白上帝有祂的計畫和時間,只是我還不曉得。
病房中的主日學
於是我學習順服團隊的負責人,學習放下自己的期待、學習配搭別的事工、學習觀察當地文化風俗。我從一個專業護理人員的角色,轉換成一個主日學老師,與師母配搭她
原先預備好的教案,在擁擠的病房中,展開主日學的課程。我驚訝自己多年與師母在教會中服事的默契,竟在異地充分派上用場,很久沒教主日學的我,說故事、演戲的功夫一點都沒有退化,師母則驚訝,她本來以為自己主日學校長的角色在醫療服務上是無用武之地的。
然而,透過我們在病房中的活動-遊戲、唱歌、演戲、說故事,將基督的愛與希望帶給等待復原的小病人和家屬,還吸引了鄰床的病友參與,一間四人床的病房,擠了十多位大人、小孩。在一週活動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當地的年輕人,從他們靦腆的笑容和怯怯的談話中,我知道了他們的故事,建立起彼此的友誼。透過我們熱鬧的活動及詩歌、繪本所傳達的信息,激勵他們重新認識上帝的愛及對未來有盼望。
除了病房的活動外,我們還有探訪的安排。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聽見病房走廊另一端傳來讚美之泉的詩歌,在離台灣遙遠的地方,聽見親切的詩歌,我們歡喜的與主內弟兄相認。原來這位二十歲的弟兄已是當地教會領袖,且是富能仁宣教士當時傳福音的果子的後代,讓我們大大感謝主!他因妻子在一場車禍中傷及脊椎,臥床快一年了,他放下工作無怨無悔的照顧妻子,雖仍相信上帝會醫治,但擔心妻子將再次手術而憂愁。
堅固患難夫妻,展開護理計畫
就在此時,聖靈讓我們相遇,我和師母及其他同工,到這位姊妹的床旁唱詩、禱告,堅固這對患難夫妻的信心。禱告完後,聖靈感動我評估姊妹的狀況,檢查脊椎尾端的傷口、四肢的溫度、活動的情形等等。評估之後,我想這位姊妹可能因為不敢動,導致尾骨產生嚴重的褥瘡,深可見骨,讓他們夫妻以為手術是失敗而擔憂不已。於是,我的腦海中,開始有了護理計畫,我試著幫她翻身,試著教她活動四肢,發現她真的只是不敢動,因長期缺乏運動和營養,肌肉有些委縮現象,於是我再鼓勵她營養上多攝取蛋白質食物以及講解均衡飲食的概念。連續探訪四天,為她禱告,送她一些營養品,看見她每天都有進步,最後一天道別,她已可以站起來走路,大家都很驚訝,一起獻上感恩,歸榮耀給神!感謝主!在聖靈每一天引導帶領下,每一天
都有驚奇變化,祂使我成為有彈性的配搭者和幫助者。讓我看見上帝藉著外國宣教士將福音的種子撒在少數民族當中,如今敬畏上帝的後裔依然存留。神的心意難測,但是當我們願意順服,就能經歷羅馬書十一章36節:「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的喜樂與歡呼。
第一次短宣,過程中雖有許多不確定,然而,從出去到回來經歷神一路的同行與豐富的恩典。謝謝神,完成我的心願,讓我體會宣教的滋味;謝謝神,開了我心靈的眼睛,叫我看見聖經中的神,真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是又真又活的神。信心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不同的專業,只是神用來彰顯祂慈愛的工具,當我們順服聖靈時,必能看見上帝的榮耀!